頗為驚異的程本舉更是忍不住隨即質問道:
“你這小子。。。”
不過,剛剛開了個頭,就被旁邊的唐衛軒一把拉住了:“算了。此處天色已晚,我們回營再說吧。”說罷,轉頭又對著程子頤說道:“正好回營後,也讓我們見識一下你所整理的這些陣法圖。”
於是,三人先中止了在林中的繼續談論,轉而開始原路返回錦衣衛的軍營駐地。
當入夜後,三人來到程子頤獨自的營帳中時,見到帳內到處堆砌的紙張、書稿後,盡管有所心理準備,唐衛軒還是多少吃了一驚。
隨手翻看起程子頤已開始陸續整理的兵器圖說、步騎射法圖說等各種各樣草稿,尤其是當看到九邊備倭圖考的草稿之時,唐衛軒更是有些暗暗的驚歎。這些尚未完成的草稿中的內容,曆經戰陣的唐衛軒也並不太陌生。多少能夠看出,所謂“步陣圖說”,其中記載的大多是南軍各部步兵的陣法;“步騎射法圖說”中的記載,則像極了宣大騎兵、遼東鐵騎的操練戰法。而最令唐衛軒有所觸動的,則是關於倭軍作戰習慣、尤其對其鐵炮使用也有記載的“九邊備倭圖考”,活生生地幾乎就是依照當初稷山之戰中倭軍的各種戰法而進行了詳盡的描述。
看到這裏,就連一旁同樣在閱讀著這些草稿的程本舉,也不禁有所觸動地回頭看了程子頤一眼:
“你這小子,看你最近幾月一直忙來忙去,還經常一跑出去就是一天,也不知在忙些什麼。原來,是四下裏觀察各軍的戰法演練,一一記錄下來了啊!沒想到,你這小子年紀不大,看這架勢,該不會打算彙聚成冊後,真打算著書立說吧。。。?哈哈哈哈。。。”
程本舉嗬嗬笑著,有些半開玩笑地隨口說道。
不過,誰知,程子頤在聽後卻一本正經地回答道:“晚輩卻也正有此意。日後再多收集一些後,有機會必將彙聚成冊,著書立說。以傳後世之人。。。”
聽到此話,不禁程本舉一時無言,唐衛軒也忍不住抬起頭來,又仔細看了看麵前這年紀青澀但卻口氣不小的後生晚輩。原本想說些什麼,但最後還是沒有開口。
回想起來,朝廷武將之中數百年來所推崇的《武經七書》,雖然經典,但畢竟多為理論,且戰法過於陳舊。早年對付東南沿海的倭寇之時,就顯得不足以直接實用。縱使是當初的戚家軍,對付倭寇之戰法的傳承也多靠言傳身教,戚繼光自己寫下的《紀效新書》中,也多為練兵和治軍經驗的總結,而相對缺少布陣戰法等的描述。
程子頤正在做的這件事情,若真能流傳於後世,倒是恰好彌補了此方麵的不足。。。
相比於其伯父程衝鬥,程子頤似乎打算走一條不同的道路,或許,於國於民於其自身,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看著手中還僅是初稿的“九邊備倭圖考”,唐衛軒心中暗暗有些欣慰。也許,當初自己順手答應帶著程子頤來前線的決定,盡管是機緣巧合,但現在看來,倒是顯得十分的明智。。。
想到這裏,唐衛軒意味深長地看了眼依然有些擔憂和緊張的程子頤後,最終還是什麼也沒有說。隻是輕輕地將手中的草稿放回了原處,並微笑著拍了拍程子頤的肩膀後,便徑直離開了程子頤這亂七八糟堆滿草稿圖紙的小帳篷,背著手獨自返回自己的營帳而去了。。。
見唐衛軒一言不發地獨自離去,甚至直到最後也沒有說什麼,甚至還微笑著拍了拍程子頤的肩膀,原本還多少有些意見的程本舉,也隻好歎了口氣,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對於唐衛軒如此暗中的肯定,程子頤自然是十分的興奮與感念。同時,隨著幾日後西路軍很快開拔,隨軍而行的程子頤,也開始日夜期待著,倭軍可以出城迎戰,與劉綎麾下的川軍真刀真槍地較量一番。自己也好親眼在實戰中檢驗一下,這車陣的威力究竟有幾何。。。?!
隻是,卻不知道,順天城的倭軍是否有膽量出城一戰。。。
幾日後,西路軍一路南下,按照原本的計劃,經水原、全州,兵鋒直指順天城。
隨著與小西行長所部把守的順天城距離越來越近,迫切求戰的西路軍眾將士心中,興奮之情個個溢於言表。而在唐衛軒的心中,眼看刀兵相向的交戰已不可避免,不知為何,總是有些說不清的異樣感覺。。。
既像是回避,又好似在期待著什麼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