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變-13(1 / 2)

不過,在這些日子中,劉綎的心情,卻不免有些急躁起來。

眼看再用不了幾日便可抵達順天城,但是在這一路之上,卻是除了個別偶爾出沒的敵方斥候外,根本連小股的倭軍都沒有見到過,在野外與出城迎敵的倭軍進行正麵對決的最初計劃,也果然如唐衛軒所說的那樣,始終未能發生。如此一來,不僅是一心期待著檢驗車陣威力的程子頤頗為失望,原本盼著能夠在野外便殲滅小西行長主力、避免強攻順天倭城的西路軍總兵官劉綎,臉色也是不由得日漸凝重起來。

眼看即將率領大軍兵臨城下,而倭軍依然沒有任何出擊的動向。甚至倭軍似乎早已作好了集中全力、守衛堅城的準備,城外各個外圍據點也已盡數主動撤去,全部退守堅固的順天城中,時刻等待著迎接西路軍的攻城。

麵對著敵軍如此徹底的堅壁清野,劉綎隨即也下令全軍暫且停止行進,在城外十餘裏處紮下了營寨,與順天城相隔著若即若離的距離。與此同時,遙望著那遠處已隱約可見的順天城,劉綎也已暗暗下定了決心:既然誘敵出戰的上策業已無法實現,那除了最後萬不得已時再正麵攻城的下策外,不妨先試一試另外一個中策。也就是,當初自己靈機一動所想到的那個備用的妙計。

而這個妙計的關鍵,恰恰,就在唐衛軒的身上。。。

這一日,天剛剛蒙蒙亮,還未到點卯的時辰,唐衛軒便已被劉綎派來的侍衛叫醒,獨自被引領至劉綎的主帳之內。

一見麵,劉綎也並未客套,而是開門見山地講道:

“唐千戶,這幾日我苦等倭軍出戰,卻始終未果。而觀察倭軍修築的順天倭城,也是當真高聳而堅固,守衛也是滴水不漏。加上倭軍手裏掌握的大量鐵炮,要想從正麵攻下此城,以我之見,恐怕絕非易事。少說也要搭上我大明數千將士的性命方有可能將其攻破。。。不知唐千戶如何看?”

略微頓了頓後,唐衛軒隨即答道:

“誠如劉總兵所言。卑職也有同感。正麵強攻這順天城,實乃下下策。。。”

其實,這幾日以來,唐衛軒也曾帶著程本舉、程子頤等麾下錦衣衛們在城外遠處,圍著順天倭城探查了好幾圈,越看越感到頭疼不已:

這順天倭城構建在一處並不十分廣闊的半島之上,三麵都是環海的天然屏障,僅有西側為連通的陸地。不僅如此,這不同於尋常城池的倭城構造,也讓唐衛軒感到有些束手無策。

當年李如鬆曾一舉攻破的平壤城,雖然同樣是小西行長把守,這使得此行的不少將士對此戰也信心百倍。但其實,之前的平壤城盡管堅固高大,但畢竟是中土式樣的城池,雖有內外兩層,但城牆上除了雉堞外,實際上卻缺少對於守軍的有效防護,不要說火炮,就是弓箭、火槍,也足以對城頭的守軍造成不小的殺傷。而眼前這倭城的構造,則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了鐵炮的威力,城牆上密密麻麻地布滿了用來向外設計的小窗口樣的射擊口,且周圍均以牆體護衛,使得仰攻的明軍很難再用火器或者弓箭殺傷到躲在射擊口後麵的守軍。這樣一來,整個進攻突破的過程中,在攻入城內之前,進攻一方便幾戶成了單純隻能被動挨打而毫無還手之力的絕對劣勢。

同時,城體的構造設計也最大限度地起到了延滯敵軍、分層防禦的作用,首先在最外側,是沿著起伏的丘陵而堆砌的石牆,作為外郭擋住敵軍的直接進攻。突破這道石牆後,後麵還有數重屏障,一直延伸到半島東端最內側的小山之上,才是順天倭城那高聳的本城。而中間每突破一道屏障,都要承受著倭軍鐵炮無情的射擊,即便可以徑直衝到本城城下,這一路之上也不知要有多少將士倒在鐵炮之下。。。

望著這堅固無比的碩大堡壘,尤其是又聽到程本舉等參與過蔚山之戰的錦衣衛們說起,麵前這順天倭城似乎比當初楊鎬、麻貴圍攻的蔚山城還要堅固結實後,唐衛軒不禁也是憂心忡忡。

上回蔚山之戰,最初打了敵軍個措手不及,不僅城池尚未修完,且水糧也沒有儲備充足。而這回明軍聲勢浩大地卷土而來,敵人必然吸取了上回的教訓,這些已有數月時間進行準備的倭軍,想必早已備足了糧草彈藥,加固了各處的死角,將守衛做得更加滴水不漏。

平壤之戰時明軍傷亡尚且有上萬人,這次要想正麵攻陷眼前這座順天倭城,付出的代價,恐怕絕對不僅僅是劉綎所說的幾千人而已。。。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打得下來。。。

如今劉綎主動提起整個難題,並十分清醒地認清了事實,原本還有些擔心劉綎會不會一時腦熱、試圖正麵強攻的唐衛軒,多少放下心來。不過,也不太清楚,倘若不能強攻,那麼作為西路軍主將的劉綎又會有怎樣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