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真……真的要留下來幫他們打這一仗?!
當以程本舉為首的錦衣衛幾個頭目聽唐衛軒回到帳內、宣布這一重大決定時,不由得個個目瞪口呆、麵麵相覷。
尤其是身為副將的程本舉,最為驚訝。原本看唐衛軒和李舜臣兩個人站在鳴梁海峽邊談了許久時,程本舉就有些不好的預感。當時李舜臣不僅突然間變得甚為欣喜,而且後來甚至還對著整個鳴梁海峽比劃了好一會兒,和唐衛軒反複說明著什麼,好像是在討論什麼具體的作戰計劃一般。但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的是,唐衛軒如此快地便已做出了決定,甚至連和自己或大家商量一下的意思也沒有,還是不由得吃了一驚。
不過,眾人的反應,似乎早已在唐衛軒的意料之中,隻見其緩緩地展開了一張朝鮮的地圖,看樣子是打算說明一下此戰的重大意義和之所以留下來助戰的充足理由。隻是,就當眾人都將目光集中到如今所在的朝鮮西南角的珍島位置時,唐衛軒卻指了指遠在北方數百裏外的漢城,將話題集中在了陸地上的戰局形勢:
“諸位請看,根據如今的最新戰報,倭軍這次改變了進軍路線,避開了我們預先判定且重兵把守的烏嶺一線,而是全麵侵入了西南的全羅道,之後一路北上,攻城拔寨、勢如破竹,現在甚至已經說不定可以望得到漢城城頭的我軍大旗了。參照這一路上倭軍的推進速度,加上此刻正在漢城對峙的雙方兵力,倭軍足有十萬之眾,而僅有三萬餘人的我軍依然處於絕對的下風。按理說,這種情況下,倭軍早已該搶在我大明主力抵達漢城前,趁早發動對漢城的全麵進攻。但是,從戰報上看,幾日來,坐擁十萬之眾的倭軍卻似乎遲遲沒有什麼大動作、隻是偶爾小規模地用兵,不斷慢慢收緊對漢城的包圍。即便我軍主力正在晝夜兼程地從鴨綠江一路趕往前線支援,倭軍卻依舊遲遲未動,眼睜睜看著即將坐失戰機……眾位可知,這究竟是何原因?”
“哼,狗崽子們動作慢下來了,隻要不是又打算動議和的餿主意,那就肯定是已經沒多少糧食了唄!”極富經驗的程本舉,掃了眼地圖,一語便道出了關鍵所在。
經這麼一提醒,其他幾人也是連連點頭。的確,從倭軍的補給基地釜山,到漢城前線,不僅山高路遠,而且繞道全羅道也要多花不少時間,再加上一路上難免又要有大量的當地義軍的襲擾,即便是不斷搜刮沿途本就已所剩無幾的糧食物資,倭軍對於前線十萬人馬的後勤補給如今想必也已經是十分的吃力。縱有十萬大軍,可那也是十萬張需要喂飽的嘴,每日的糧食消耗也是同樣驚人的。如果不打仗,節省士卒們的體力,可能糧食消耗得還可以少一些,但是需要出力作戰之時,保證充足的補給供應,則是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
如此這般一分析,同樣深諳兵法的倭軍,大概也就隻有這一個理由,所以才隻能坐視明軍主力越來越近,卻依舊無力搶先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全麵進攻……
看來,倭軍千算萬算,大概也沒算到其進展能夠如此順利,更沒有料到,最為重要的糧食補給,竟然在最重要的關頭,才被想了起來……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尤其是經曆過當初明軍補給艱難的幾個錦衣衛頭目,對當年明軍自鴨綠江邊往前線運送糧食補給的艱難依然記憶猶新。雖然朝鮮北部一路上大多是一馬平川的官道,也無須擔心沿途會不會有敵軍騷擾,最多時大明也不過隻需要供應前線的四萬餘名明軍將士,但當從平壤推進至漢城一線,也就和如今倭軍的補給線差不多長時,尚且折騰得夠嗆。如今再想象一下此刻倭軍的處境,眾人不由得紛紛露出幾絲哂笑。想到倭軍聲勢雖然,卻或許已是強弩之末,對眼前這萬分火急的形勢,也不禁多少鬆了口氣。
不過,唐衛軒隨後輕輕的一句話,卻讓眾人再次倒吸了一口冷氣——
隻見其將目光又再次投向了地圖的西南角,指了指那小小珍島的位置,緩緩地說道:
“諸位再請看我們所在的位置。不日即將經過此地的倭國水軍,浩浩蕩蕩的三百多艘艦船中,其中半數以上,都是滿載著糧食、彈藥、軍械的運輸船。他們的目標,諸位能猜出,會是哪兒嗎……?”
這……
這還用猜嗎——?!
除了倭軍急需糧草物資,一旦得到補給,便可傾其全力、發動進攻的漢城前線,還會有別的地方嗎……?
這時,唐衛軒已不必再多做解釋。
而終於明白此戰究竟意味著什麼後,麵前的眾人也紛紛陷入了沉默之中,盯著麵前的這幅朝鮮地圖,一個個眉頭緊鎖,一言不發,目光不時地在漢城和珍島之間移動……。
如今的形勢,已再清楚不過。放棄珍島這個水上的捷徑通道,倭國水軍也許隻需三天時間,就可以迅速趕到漢城前線,為陸上的十萬倭軍帶來最為迫切需要的糧食、彈藥、甚至攻城所需的器械。倘若放任不管,剛剛露出疲態的倭軍攻勢,必然很快便會再度顯露出強大的威力,趁機發動猛攻!明軍主力若是未能及時趕到,或者即便剛剛趕到、但卻休息、準備不足,那麼此戰勝利的天平,恐怕就將再次偏向倭軍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