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業務員認為沒有必要跟進那些沒有成交的客戶,認為跟進這些客戶是一件既浪費時間又浪費感情的事。實際上,正如有句俗話所說:“買賣不成情意在”,平時多關心客戶,多聯絡,時間久了自然能夠和他成為朋友。一旦成為好朋友,還怕他不來買東西嗎?即便這次沒有他需要的產品,可能下次就會有他需要的東西了。
個人直接銷售額達到49億美元的營銷大師泰德·尼古拉斯的經曆便是一個很好的事例。年輕的時候,他創立了自己的糕點零售連鎖店:HouseofFudge。在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時,他說道:“起初,我每六個月和客戶聯係一次。後來我改成每三個月給客戶寫一封銷售信後,我的銷售額增長了一倍。然後我又改成每隔一個月發一次。我的銷售額又以相應的比例增長了。最後我找到了最理想、最盈利的時間間隔——一月一次。”?
開始的時候,他還擔心一個月給顧客發一次銷售信會不會太頻繁了,顧客會不會厭煩。?但是,他擔心的情況並沒有發生。因為他收到了大量的反饋,也收到了大量的訂單。?他特別提到,如果你的顧客喜歡,甚至是愛你的產品或服務,他們就會願意經常收到你的銷售信。相反,如果你不經常聯係你的顧客,他們很快就會忘記你,很多人就會轉而購買你的競爭對手的產品。所以他強烈建議業務員每個月至少和顧客聯係一次。他發現最有效的定期聯係方式就是寫上乘的銷售信。
如果經常和客戶保持聯絡,可以讓客戶感覺到你的關心和服務,就可以避免競爭對手把你的客戶搶走。但是如果一位業務員不經常與他的客戶保持任何的聯係,那麼他就不會知道這位客戶究竟對他的產品滿意程度是怎麼樣的,也就沒法針對客戶的不同需求去改進服務,也就不可能在競爭中取得優勢。打電話或發短信是與客戶保持聯係的最直接、最常見的方式。在平時或者是節假日,給客戶一個電話或者一條短信,肯定能俘獲客戶的心。或者在客戶購買了你的產品之後,你適時地給客戶打個電話詢問產品的使用情況,看客戶需不需要其他的服務,這樣的話,客戶就能真真實實地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
亞特蘭大市的瑞典汽車維修行的總經理克拉克·奧頓,十分注重與自己的客戶保持聯絡,他每天會專門抽出一兩個小時給20到50個客戶打電話,請客戶說出自己的不快,並讓他們當即指出哪些方麵使他們不快。由於他的服務態度極好,客戶們都會想著這家擁有100萬美元資產的老板曾給他們打過電話,於是經常前來光顧。他的生意也十分火爆。
業務員也可以發電子郵件、寄送明信片,方便快捷。在個人電腦上,進行設置,那麼係統會自動定期向客戶發送相關郵件、信息,這樣在客戶的腦海中就會留下一個揮之不去的影子,時間久了自然就記得你這個人,記得你的產品了,那麼他們也就不會被你的競爭對手輕易地搶走了。
喬·吉拉德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業務員”,他連續12年榮登《世界吉斯尼紀錄大全》世界銷售第一的寶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車銷售紀錄——連續12年平均每天銷售6輛車,至今無人能破。他有一句經典名言:“我相信推銷活動真正的開始在成交之後,而不是之前。推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成交既是本次推銷活動的結束,又是下次推銷活動的開始。業務員在成交之後繼續關心顧客,將會既贏得老顧客,又能吸引新顧客,使生意越做越大,客戶越來越多。”為了與自己的客戶保持聯係,喬·吉拉德每個月都會寄出1.5萬封的明信片,這樣客戶始終沒有辦法忘記他,即使自己暫時不更換汽車,也會主動介紹客戶給他,相信這也是喬·吉拉德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某些情況下,給客戶贈送紀念品也是一個很好的情感聯絡方式。小小的禮品,不一定很昂貴,卻讓客戶覺得你是在真正地關心他,那麼他也會更加信任你。這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中國有一句俗語“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當然,一個成功的業務員知道,向客戶傳遞一些他最關心的信息也是必要的。比如將行業內有關產品的最新信息定期發給客戶;邀請客戶做公司的信息顧問,參與新產品的開發及創意等工作;搜集有關客戶興趣愛好、子女教育、社會熱點等信息定期發送。客戶就像是朋友,要常聯係才行,如果很久沒有聯係很容易就會流失了。但是如果聯係太過頻繁的話,又會容易引起客戶的反感,特別是還沒有下單的客戶,所以跟蹤的技巧很重要。俗話說:“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業務員,要有跟客戶做長期業務的準備,不能心急,既要給自已時間,又要給客戶時間。
4.說“正事兒”前不妨先套交情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說正事兒前,先套交情,既有助於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縮短和客戶之間的距離,還能向對方表示出你心中的善意和結交之意。那麼怎樣和客戶套交情呢?首先,良好的寒暄是必不可少的。在說“正事兒”之前,雙方之間由於不了解或者是接觸太少會存在一定的陌生感,這個時候如果直入正題,不免會有些尷尬和失禮。因此在說“正事兒”之前營造一個融洽的氛圍是很重要的。而寒暄是談判機器開動的奇妙的“潤滑劑”,是減少雙方心理障礙的有效的“催化劑”。在銷售活動中,和客戶寒暄與不和客戶寒暄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我們不妨看看下麵兩個例子。
小周熱情地和一位顧客打招呼:“王大媽,來了啊,您今天氣色看起來很好!”王大媽:“今天有什麼新鮮的魚嗎?”小周:“有,您到這邊瞧,我幫您挑。”王大媽在小周的熱情服務下,買走了4斤魚。新來的促銷員小趙非常積極,顧客李大爺一進來就趕緊迎上去,熱情地問:“您需要些什麼?”李大爺說:“我隨便看看。”小趙說:“那我幫您介紹吧。”李大爺看他這種架勢,說:“不用了。”一個轉身就走了。
這兩個故事中,小趙積極有餘,但是頭腦顯然不夠靈光,光顧著做生意。小周深諳寒暄之道,所以她不著急做生意,而是和客戶聊起了家常。最後,小周完成了銷售目的,而新人小趙卻被客戶拋棄。由此可見,進行營銷活動之前,主動和對方寒暄,增進友誼,對銷售很有益。很多時候,銷售活動的雙方由於各自帶有一定的目的與使命,往往對陌生的對方抱有各種猜測、戒備的心理,更有甚者還抱有敵對情緒。在這種情況下,要創造良好的談判氣氛,就要與對方加強感情溝通,主動寒暄,消除雙方的隔閡,與對方交朋友。寒暄時要主動熱情、大方得體,力求先入為主地向對方傳遞有聲和無聲的信息,借此表現出自己對對方的熱情、友好、關心與信任,也表現出對談判的真誠期望並信心十足,這可以給對方留下一個鮮明、深刻的第一印象。寒暄的內容可以是多方麵的,但最好是令人輕鬆愉快的、非業務性的。比如談到雙方的家鄉、閱曆、家庭,或者以前旅遊過的地方、那裏的風土人情,最近的趣事軼聞、時事新聞。通過上述話題的寒暄,往往比較容易引發雙方某方麵的共鳴,發現共同的興趣,引起雙方心靈的共鳴,為正式會談奠定良好的感情、氣氛的基礎。當然,寒暄要把握好度,太過熱情會讓客戶厭煩。“尊重客戶,和對方做朋友”也是和客戶套交情的一個重要法寶。由於銷售談判往往是鬥智鬥勇,氣氛難免會有劍拔弩張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一味追求自己的利益,隻求目的,不顧方式,很可能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和麵子,進而影響到銷售合作的進程。當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不要繼續采取強硬措施,而應該先緩一緩,與對方聯絡聯絡感情,先做朋友,那麼說不定談判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呢!
A工廠委托B工廠生產一批零件。雙方談判很順利,並如期如願簽訂了委托加工合同。但在履行合同過程中,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生產零部件的B公司提出加工價格也要相應上漲,否則,他們拒絕繼續履行合同,終止合作。A公司派銷售部經理張迪與他們協商、談判,但是幾輪談判下來,B公司仍然立場堅定,任憑張迪磨破嘴皮,就是不改初衷,談判陷入僵局。這時候,張迪決定暫時停止談判。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他主動邀請對方吃飯,還請他們一塊兒到廬山來了個三日遊。在旅途中,張迪沒有談及任何有關談判的事情,而是聊些風土人情,各自的家庭這些話題,幾天下來,雙方成了好朋友。這時候,張迪見雙方已經成為好朋友,就主動安排助手私下與對方助手進行了幾次非正式的見麵,聽取了對方的意見和建議。這樣一來二往,雙方之間的僵局漸漸被打破。張迪看到時機成熟,又重開談判。這次雙方都順利地做出了一定的讓步,對方的銷售經理說:“咱們已經是好朋友了,通過這幾天的交往,我發現你這個人很值得信賴,我們是不會讓朋友吃虧的,咱們就按照新商定的價格成交,我簽字!”就這樣張迪順利完成了這次簽單的任務。
一個優秀的營銷人員知道,說“正事兒”之前先套交情,是決定營銷活動能夠順利進行的重要一環。在正式談判之前,隻有和客戶進行一番良好的寒暄,發自內心地尊重客戶,和客戶做朋友,才能贏得客戶的心,進而贏得客戶荷包裏的錢。
5.別讓客戶覺得你是個吝嗇鬼
銷售行業流行著一個深入人心的法則——“無往不利”,想要得到好處就必須學會相互讓利。銷售是一門和顧客“鬥智鬥勇”的藝術,要想在這門藝術中獲得最終的勝利,就必須牢記這套法則,給客戶一些心理上的優勢,讓客戶占點小便宜,不僅能滿足了客戶潛意識裏喜歡貪便宜的心態,也向客戶顯示出你的誠意。時間久了,出於投桃報李的心態,客戶也自然會回報你的人情。對於業務員來講,把握客戶心理是達成自己銷售目的的關鍵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