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不明白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安德森如此慷慨,願意把人生最寶貴的東西———時間和寫作技巧傳給年輕人。也許答案在這 裏:安德森曾受教於另一前輩作家———偉大的德萊塞。
把自己最美好的品德和最擅長的技巧無私地傳承給需要它的人,這種人類的美德比任何作品都永恒。
人生感悟
把自己最美好的品德和最擅長的技巧無私地傳承給需要它的人,這種人類的美德比任何作品都永恒。
背後的一隻眼睛
事情是這樣的:一名中文係的學生苦心撰寫了一篇小說,請作家批評。因為作家正患眼疾,學生便將作品讀給作家。讀到最後 一個字,學生停頓下來。作家問:“結束了嗎?”聽語氣似乎意猶未盡,渴望下文。這一追,煽起學生無比激情,立刻靈感噴發, 馬上按續道:“沒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難以置值的構思敘述下去。
到達—個段落,作家又似乎難以割舍地問:“結束了嗎?”
小說一定攝魂勾魄,叫人欲罷不能!學生更興奮,更激昂,更富於創作激情。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續、接續……最 後,電話鈴聲驟然響起,打斷了學生的思緒。
電話找作家,急事。作家匆匆準備出門。“那麼,沒讀完的小說呢?”
作家莞爾,其實你的小說早該收筆,在我第一次詢問你是否結束的時候,就應該結束。何必畫蛇添足、狗尾續貂?該停則止, 看來,你還沒把握情節脈絡,尤其是,缺少決斷。
決斷是當作家的根本,否則綿延逶迤,拖泥帶水,如何打動讀者?
學生追悔莫及,自認性格過於受外界左右,作品難以把握,恐不是當作家的料。
很久以後,這名年輕人遇到另一位作家,羞愧地談及往事,誰知作家驚呼:你的反應如此迅捷、思維如此敏銳、編造故事的能 力如此強盛,這些正是成為作家的天賦呀!假如正確運用,作品一定脫穎而出。
當停不止不好,但想像豐富非常重要,兩位作家,兩種認定方式,各有千秋。
就像倒著走路的小恐龍,有一天也派上了用場,倒著走的腳印會麻痹敵人。轉過身來,誰都有大吃一驚的一麵,重要的,是要 學會用眼睛尋出金來。
人生感悟
就像倒著走路的小恐龍,有一天也派上了用場,倒著走的腳印會麻痹敵人。轉過身來,誰都有大吃一驚的一麵,重要的,是要 學會用眼睛尋出金來。
謙虛與自誇
劍橋就是這樣,藏龍臥虎,令人驚訝於她每年都人才輩出。
在一次的大學高桌晚餐中,筆者正好坐在一位年輕化學博士研究生旁邊。這位小夥子,他的論文提綱得到教授的通過,他表現 得甚為得意忘形,大發議論。
筆者對化學認識不深,隻見他說這說那,口中一大堆方程式,似乎頗有見地。他更以悲天憫人的神態,去批評科學的誤用,為 人類前途帶來潛在的危機問題等等。
坐在這位小夥子對麵的,乃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翁。小夥子每說一句話,他都會細心聆聽,不時點頭以示附和。
小夥子終於發現這位知心客,視線逐漸轉移到他身上。他向老翁詳細解釋很多化學現象,他恐怕老翁不明白,更不厭其煩地舉 出例子作解說。
最後,小夥子詢問老翁年輕時修讀哪一課目,老翁答曰化學。小夥子有一點愕然,再問他畢業後幹哪一行。老翁說:“我畢業 後留在學術界發展,就在劍橋這裏,直至五年前退休之前,我所擔任的是化學係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