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一旦發生缺氧窒息、中毒等事故,救護人員需使用氧氣麵罩等呼吸防護用品,迅速將窒息者或中毒者移至戶外露天處,施以人工呼吸或其他急救措施。
(六)如何預防電氣危險事故
電具有肉眼看不見的危險,尤其在夏季,高溫高濕,衣著單薄,易出汗,觸電危險性大大增加,因而應加倍小心。
如何防止觸電事故呢?
(1)掌握用電知識。
(2)發現電線、電路等有異常時,應迅速報告,請專業電工維修。
(3)配電箱蓋務必關閉,附近不得放置物品。
(4)接地良好。用電前檢查漏電保護器或防觸電裝置是否正常。
(5)通電和斷電前確認周圍安全。
(6)移動電氣設備前先切斷電源。
(7)在導電物附近工作時,應特別小心,不得觸碰導電物。
(8)用電作業應當穿戴工作服。
(七)如何預防墜落
墜落事故常發生於高處作業,特別是建築工業,不但發生墜落事故多,而且往往造成重度傷害,致死、致殘程度高。不僅給勞動者個人帶來身體傷害,也給勞動者家庭帶來不幸,因此應當重視預防墜落危險。
(1)盡量避免高處作業。
(2)高處作業(2米以上),鋪設工作平台。
(3)無工作平台時,安裝腳手架。
(4)在工作平台的邊緣和開口部位安裝扶手或柵欄。
(5)不便安裝扶手或柵欄時,應設救生網等安全設施。
(6)高空作業應佩戴安全帶、安全帽。
(八)如何預防跌倒
(1)穿防滑鞋。
(2)確定通道是否被水弄濕或因油汙而變得易滑倒。
(3)使用警示標誌,將危險區域標明,使人易辨認。
(4)在橫跨通道的管道或線路等物上設置跨越橋。利用照明設備,照亮易發生絆倒、滑倒的環境。
(5)在出入口、通道上堆放物品、材料時,不能妨礙視線,必要時,應使用照明設備。
(6)在樓梯上行走要精神集中,不要踏錯腳步。
四、創建清潔的工作場所
現在流行一種5S理念——整理、整頓、清掃、清潔、教養。
整理——做到物品有毒、無毒分開,有用、無用分開,無用物品及時處理。
整頓——有用物品須分類存放,取放簡單,使用方便,安全保險。
清掃——隨時打掃、清理垃圾、泄漏物、灰塵和汙物。
清潔——保持服裝整潔,車間幹淨。
教養——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持之以恒。
五、正確識別安全色
(一)安全色
安全色是用來表達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安全信息含義的顏色。它的作用是使人們能夠迅速發現和分辨安全標誌,提醒人們注意安全,預防發生事故。
195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成立了安全色標準技術委員會,專門研究製訂了國際上的統一安全色彩,規定出紅、藍、黃、綠為國際通用的安全色。
紅色,表示禁止、停止或消防、防火和危險的意思。它在人們心理上產生很強的興奮感和刺激性,易使人的神經緊張,血壓升高,心跳和呼吸加快,從而引起高度警覺。因此,用於各種警燈、機器、工具上的緊急停止手柄或按鈕禁止人們觸動的部位、消防車輛器材和消防警示標誌。
藍色,表示指令、嚴肅和必須遵守的規定。如必須佩戴個人防護用具指令等。
黃色,表示警告、注意的意思。它對人眼睛能產生比紅色更高的明亮度,注目性和視覺性都非常好,特別能引起人的注意。所以用作警告性的色彩。如安全帽、信號燈、信號旗、危險機器部位和坑池周圍的警戒線等。
綠色,則表示安全。它在心理上能使人聯想到大自然的一片翠綠,由此產生舒適、恬靜、安全感。因而在安全通道、太平門、消防設備和其他安全防護設置的位置,用綠色表示安全的信息。
(二)間隔條紋標示
紅色和白色、黃色和黑色的間隔條紋是兩種較醒目的標示。
(三)其他與安全有關的色標
1.氣瓶的色標
為了迅速識別氣瓶內盛裝的介質,原國家勞動總局頒發的《氣瓶安全監察規程》對氣瓶顏色和氣瓶字樣的顏色作了規定。常用的氣瓶色標。
2.工業管路的基本識別色
根據國標GB7231—87規定,工業管路的識別色。
3.供電彙流條的色標
在工廠裏,變電所的母線彙流條,單間配電箱的彙流條等都漆有色標。
六、熟知並遵守職業安全標識
勞動者應熟知在作業場所、設備、產品包裝、貯存場所、職業病危害事故現場等醒目位置設置的職業安全衛生警示標識的含義,並遵守職業衛生安全警示標識的規定。
思考題
分析以下事故的發生原因,並總結一下我們在生產實習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安全問題?
案例1:某校學生到機械廠參加畢業實習,在粉末加工麵過程中,由於操作不熟練,心理緊張,反應不靈敏,伸出去的右手沒及時抽回,導致右前臂被機器纏絞軋傷。
案例2:某職校生實習時,因操作對象是台舊車床,且車床皮帶輪防護罩缺失,使學生在生產過程中不慎袖子被絞,經醫院搶救後右手被截肢。
案例3:某校實習生,進入公司實習時,隨指導師傅進行拌料操作,拌料過程結束後,帶班師傅進入隔壁車間閑聊,留下實習生一人清潔該混合機中的剩餘底料,實習生誤啟動了混合機,左手被卷入而導致殘疾。
案例4:某校實習生許某,在實習現場,麵對從未見過的1000噸壓磚機,在指導師傅不在場的情況下,開始安裝工作,不料推料架突然倒塌,將躲閃不及的許某壓個正著。
案例5:在車工實習車間一學生在拉閘時電線接頭冒火致使手指脫皮,手掌起泡。
案例6:一學生在刃磨刀具時一微顆粒進入眼中,因為處理不當不及時造成眼底損傷。
案例7:一學生在旁觀設備維修時被因敲擊飛起的微顆粒打中眼睛,造成眼晶狀體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