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正在運轉、通電或加熱中的機械裝置進行清掃、加油或檢修。
(4)突然啟動機器、未給信號或未確認安全便移動車輛、物體或者進行下一步操作。
(5)機械裝置選擇不當,使用不當或者有缺陷。
(6)離開正在運轉的機器,把機器或材料置於不安全的狀態下或場所中。
(7)拆除安全裝置,或使安全裝置失效的行為。
(8)從車輛或機器上跳上、跳下,或者用手代替規定的工具作業。
(9)不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或選用不當,或佩戴不安全。
(10)隨意觸摸未知化學品。
(11)貿然進入密閉空間。
(12)發生事故貿然相救。
(二)培養良好的操作行為
1.操作前的常規檢查
必須始終保持機械設備在正常狀態下運行。機械設備的任何磨損、鬆動、變形、開裂、泄漏(漏油等)、聲音不正常等都可能引起機械故障,進而導致傷亡事故。
保持機械設備正常運行的前提是,勞動者在每天工作前對機械設備進行操作前的常規檢查。發現不正常情況,勞動者應及時通知管理人員,經維修並確認安全之後方可工作。
2.牢固掌握信號聯絡
兩人以上協作工作時,有時要規定聯絡信號,根據信號操作。具有聯絡信號的崗位,勞動者應當牢記所規定的信號,在確認、弄清信號意思之後再開始工作。
3.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因怕麻煩而簡化、省去規定的操作程序,往往會引發許多意外事故。因此,勞動者應嚴格遵守操作程序。
4.非常規操作時應及時報告
當生產線中發生產品變形,或者遇到小故障時,需要進行一些操作程序中沒有規定的操作(即非常規操作)時,如調試機器、檢修、注油等,應及時向管理人員報告。
當勞動者被授權由自己來進行非常規操作時,應確保安全後才能進行。
三、預防危險事故的發生
(一)如何防止機械夾卷事故
(1)穿戴符合要求(穿戴緊身工作服,不圍圍巾、不外露長發)。
(2)使用適合操作的護具和工具(如:有些操作不得戴手套)。
(3)檢修或清掃機器時,必須停機,並掛“檢修中”等警示標識。
(4)嚴格實行工前檢查、定期檢查,並確保檢查及開機時的安全。
(5)加強聯合作業時的配合和聯絡。
(6)自動化機器運轉時,不得進入機器活動範圍,進入時需停機。
(二)如何防止手持工具事故
(1)選用適合操作的手持工具,經常檢查鐵錘是否鬆動,銼刀有無磨損等,隨時進行修理和更換,保持良好狀態。
(2)經常擦拭工具或加工件上的油汙,以防止打滑造成的事故。
(3)按正確方法使用工具。
(4)操作前仔細檢查周圍和腳下的情況。
資料卡
使用手持電動工具應注意工具的允許使用範圍、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使用前要認真檢查各部位,使用中還要注意觀察可能出現的危險和相應的防護措施是否到位,也要注意工具的存放和保養。此外,還要學習掌握安全技術知識,重視對手持電動工具的檢查、使用和防震防潮防腐蝕。
(三)如何正確使用梯子和梯凳
(1)使用前檢查梯子、梯凳的強度,特別要注意有無裂痕、腐朽和防滑墊。
(2)梯子支靠的角度為75°左右,支靠時,梯子頂端伸出去的長度應為60厘米以上。
(3)梯子上、下部分用繩索固定,不能固定時,下麵應有人扶住。
(4)地麵應為水平麵,不得凹凸不平。
(5)上下梯子、梯凳時迎麵朝內,不得以不穩定姿勢作業。
(6)在兩個梯凳的頂麵或橫條上搭腳手架時,梯凳間距不得超過1.8米,高度不得超過2米。
(7)梯凳的鐵扣需扣死。
(8)在不穩定處使用梯凳時,需用繩索、支柱等固定,或讓人扶住。
(9)不得在高於2米的梯凳頂麵上作業。
(四)如何預防化學危險性傷害
(1)從事有中毒危險的作業時,要把有毒無毒的物品分開。
(2)盡量密閉或隔離毒物汙染源。
(3)保持通風排毒。
(4)定期監測有毒氣體濃度。
(5)必要時使用防毒麵具、空氣麵罩等。
(6)不得徒手觸摸沾有化學物質的物品。
(7)不得穿工作服就餐或穿戴回家。
謹記
不熟悉的化學物品千萬不要輕易觸摸!更不要隨意品嚐化學藥品!
(五)如何預防密閉空間職業危害
什麼是密閉空間?
密閉空間存在哪些危害?
密閉空間應當滿足的三個條件:空間足夠大但有限;進出口受限製、入口或入孔僅能夠容納一人進入、通風不良,但能進入指派的工作;非常規、連續作業場所。
如爐、塔、釜、罐以及管道、煙道、隧道、下水道、溝、坑、井、池、涵洞、船艙、地下倉庫、儲藏室、地窖等。
密閉空間的可燃性物質濃度達到或超過可燃下限,容易引起爆炸;空氣中的氧濃度低於18%,容易引起人的缺氧反應;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超過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接觸限值,容易引發職業中毒。
預防密閉空間職業危害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進入坑窯或罐內等密閉空間時,應先充分通風換氣,使氧氣濃度達到18%以上,並保持通風換氣,隨時監測有害氣體的濃度。
(2)未經許可不得進入密閉空間。
(3)許可進入者進入密閉空間工作前,應得到作業負責人許可,並隨時與監護者保持聯絡。
(4)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而不能通風或情況不明時,應使用空氣麵罩、氧氣麵罩等呼吸防護用品。
(5)若有滾落、墜落危險時,應係安全帶、安全索等。
(6)作業前對防護用品、防爆設備、照明設備、通訊設備等進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