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乘坐汽車遇到龍卷風,應下車躲避,不要留在車內。
五、沙塵災害及防護
沙塵暴是一種風與沙相互作用的災害性天氣現象,它的形成與地球溫室效應、厄爾尼諾現象、森林銳減、植被破壞、物種滅絕、氣候異常等因素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其中人口膨脹導致的過度開發自然資源、過量砍伐樹木、過度開墾土地是沙塵暴頻發的主要原因。
沙塵暴作為一種高強度風沙災害,並不是在所有有風的地方都會發生,隻有那些氣候幹旱、植被稀疏的地區,才可能發生沙塵暴。
資料卡
沙塵暴的危害
1.人畜死亡、建築物倒塌、農業減產。沙塵暴對人畜和建築物的危害絕不亞於台風和龍卷風。1993年5月5日,我國西北4省發生一次特大沙塵暴,死亡85人,失蹤31人,直接損失高達5.4億元人民幣。1999年8月14日清晨開始,甘肅河西走廊的敦煌等地區發生中等強度的沙塵暴,瞬間風速達每秒14米,能見度在200米至300米之間,飛沙走石,形如黃昏。近5年來,我國的西北地區累計遭受到的沙塵暴襲擊有20多次,造成經濟損失12億多元人民幣,死亡失蹤人數超過200人。
2.大氣汙染、表土流失。沙塵暴降塵中至少有38中化學元素,它的發生增加了大氣固態汙染物的濃度,給起源地、周邊地區以及下風向地區的大氣環境、土壤、農業生產等造成了長期的、潛在的危害。特別是農作物賴以生存的微薄的表土被刮走後,貧瘠的土地將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
3.沙塵暴可能誘發過敏性疾病、流行病及傳染病。通常情況下,人的鼻腔、肺等器官對塵埃有一定的過濾作用,但沙塵暴這種惡劣天氣帶來的細微沙塵過多過密,極有可能使患有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人群舊病複發。即使是身體健康的人,如果長時間吸入粉塵,也會出現咳嗽、氣喘等多種不適症狀。大風跨越幾千公裏,將沿途的病菌吹到下風向地區,其中可能包括一些傳染病菌,導致傳染病蔓延。
麵對沙塵天氣應采取哪些應對措施呢?
(1)注意收聽天氣預報,有較強沙塵時,患呼吸道係統疾病的人最好不要出門。風沙起時,及時關閉門窗。沙塵嚴重時,可用封條將窗戶邊框封嚴。
(2)沙塵天氣盡量減少戶外活動,如果必須在室外時,最好戴上口罩和防風鏡,或用濕毛巾、紗巾保護眼鏡和嘴巴,以避免沙塵對呼吸道和眼鏡的傷害。
(3)遇見強沙塵暴天氣時,在路上的司機朋友應把車停在低窪處,等到狂風過後再行駛。
(4)回到家後,可以用清水漱漱口,清理一下鼻腔,減少感染的幾率,如果出現咳嗽、痰多、發燒等症狀時,及時吃藥、休息。如果症狀在一段時間內不能緩解的話,應當到醫院及時就診。
應急策略
沙塵天氣出行注意事項
1.要注意走路、騎車少走高層樓之間的狹長通道。因為狹長通道會形成“狹管效應”,風力在通道中會加大,從而對行進在其中的路人帶來一定的危險。
2.要注意遠離廣告牌和老樹。有的廣告牌安裝不牢,在強大風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倒塌;而一些老樹由於已經枯死,根基不牢,也非常有可能在大風天氣中倒下,對行人造成威脅。
3.要注意輕型車的安全。由於輕型車重量較輕,所以在行駛中可能被大風掀起。可以在輕型車上放一些重物,或者慢速行駛。
4.要注意盡量少騎自行車。在大風天氣中,順風或逆風雖不會對騎車造成太大危險,但是一旦側風向騎行,則很有可能被大風刮倒,造成身體損傷。
5.要注意河流、湖泊、水池。因為與沙塵暴相伴的是狂風,所以沙塵暴發生時人們應離河流、湖泊、水池遠一些,以免被吹落水中。
6.過馬路要小心。遇到能見度差時,人們應減少外出,更不要貿然過馬路,可在商場、飯店躲避,或在低窪地帶稍候,但要離廣告牌、樹木遠些。
避災自救——風災
1.沙塵暴來臨時外出應如何防護?
(1)戴好防護眼鏡及口罩,或用紗巾罩在麵部,並將衣領和袖口係好。
(2)行走在馬路上要注意觀察交通情況,能見度低時,騎車者應下車推行。
(3)遠離危房、危牆、護欄、廣告牌匾及高大樹木,盡量避開各類施工工地。
2.在家中如何防止沙塵暴侵害
(1)關閉好門窗,並將門窗的縫隙用膠帶封好。
(2)老人、孩子及病人要盡量待在家裏,不要外出。
(3)屋裏能見度低時,應及時照明,以免發生碰撞事故。
(4)準備好口罩,風鏡等防塵物品,以備急需。
(5)教育兒童在沙塵天氣注意交通安全。
3.風中行車怎樣保證安全?
(1)汽車上高速公路時,特別注意從車輛側麵刮來的風,車速過快,容易翻車。
(2)穿越積水較深的路麵時,不要猛加油門。
(3)盡量不要駕車外出,不得已在外駕車應減速慢行,保持與前方車輛的距離。
(4)行駛中遇強風侵襲,應停靠路邊,不可強行駕駛。
(5)車輛停放在地勢較高、空曠的地方,不要停留在廣告牌、臨時建築和枯樹下。
4.風暴中遭遇雷電怎麼辦?
(1)避免站在最高的物體附近或使自己成為最高的物體。
(2)如果在戶外,盡快轉移到房子裏或汽車裏,並關好窗戶。
(3)不要騎自行車或摩托車,不要站在高大孤單的樹下。
(4)和其他人一起避難時,彼此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5)在空曠的地方不要臥倒,可就地蹲下,兩腳並攏兩手抱膝,胸口緊貼膝蓋,盡量低下頭以降低身體高度。
六、遭遇泥石流如何脫險
泥石流是山區溝穀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大量降雨、大量碎屑物質,山澗或山前溝穀地形。
泥石流經常突然爆發,來勢凶猛,並攜帶巨大的石塊,以高速前進,具有強大的力量,因而破壞性很大。它不僅可以衝毀途徑所碰到的一切,還可掩埋鄉鎮農田,阻塞河流。泥石流災害的特點是規模大、危害嚴重,活動頻繁,危及麵廣,且重複成災。
你知道嗎?
泥石流發生時間的規律性
泥石流的發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是在連續降雨後。總結起來有以下兩條規律:
1.季節性。我國泥石流的爆發主要是受連續降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等集中降雨的激發。因此,泥石流發生的時間規律是與集中降雨時間規律相一致的,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發生於多雨的夏秋季節。
2.周期性。泥石流的發生受季節性洪水的影響。因洪水、地震總是周期性地出現,所以,泥石流的發生和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動周期與洪水、地震的活動周期大體一致。當洪水、地震兩者活動周期相疊加時,常常形成一個泥石流活動周期的高潮。
預防泥石流的傷害,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1)沿山穀徒步時,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轉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穀底過多停留。
(2)注意觀察周圍環境,特別留意是否聽到遠處山穀傳來打雷般聲響,如聽到要高度警惕,這很可能是泥石流將至的征兆。
(3)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盡可能避開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麵,不要在山穀和河溝底部紮營。
(4)發現泥石流後,要馬上向與泥石流成垂直方向的兩邊山坡上麵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遊走。
思考題
在遭遇地震時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