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課 生活安全常識(2 / 3)

學會看安全用電標誌

明確統一的標誌是保證用電安全的一項重要措施。統計表明,不少電氣事故完全是由於標誌不統一而造成的。例如由於導線的顏色不統一,誤將相線接到設備的機殼,而導致機殼帶電,釀成觸電傷亡事故。

標誌分為顏色標誌和圖形標誌。顏色標誌常用來區分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導線,或用來表示某處安全程度。圖形標誌一般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去接近有危險的場所。為保證安全用電,必須嚴格按有關標準使用顏色標誌和圖形標誌。一般采用的安全色有以下幾種:

(1)紅色 用來標誌禁止、停止和消防,如信號燈、信號旗、機器上的緊急停機按鈕等都是用紅色來表示“禁止”的信息。

(2)黃色 用來標誌注意危險,如“當心觸電”、“注意安全”等。

(3)綠色 用來標誌安全無事,如“在此工作”、“已接地”等。

(4)藍色 用來標誌強製執行,如“必須帶安全帽”等。

(5)黑色 用來標誌圖像、文字符號和警告標誌的幾何圖形。

家裏點蚊香時需要注意什麼

夏日的夜晚,蚊子常常令人難以入睡,人們常用蚊香驅蚊。蚊香雖小,但使用不當也容易引起火災,所以入睡前一定要檢查。

1.蚊香要放在支架上。支架不要放在紙箱桌麵或木製地板上。如果放在金屬盤、瓷盤及水泥地、磚地上,就安全多了。

2.不要在窗台等容易被風吹倒的地方點蚊香。

3.使用電蚊香,要放在遠離紙、木桌等易燃物的地麵上,不使用時,應該拔掉插頭。

三、怎樣防治中暑

炎炎盛夏,在室外運動或勞動,是容易中暑的。中暑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在高溫環境下發生頭痛、頭暈、全身疲乏無力、口渴、出汗乃至發燒、嘔吐、昏迷等高熱或虛脫症狀的,叫熱射病;因烈日照射,大腦和腦膜受到損害,體溫中樞失去正常機能的叫日射病;因高溫引起出汗過多而發生的小腿乃至全身痙攣,叫熱痙攣。中暑的發生既與環境氣溫有關,也與個人的體質有關。

預防中暑,一是不要在悶熱高溫的環境中劇烈活動,不宜讓強烈的日光照曬過久。二是活動時要穿輕薄透氣的衣服,不能捂得過厚過嚴。活動時注意適當的放鬆自己,及時補給水分。

急救常識

發生中暑時,應將患者盡快搬移到陰涼通風的地方,鬆解其衣扣和腰帶,並給患者頭部敷上冷水毛巾或冰袋,讓其喝一些涼的鹽開水或清涼飲料,但一次不能喝得太多。中暑較輕者,一般經此處理並安靜休息以後,即可恢複正常。中暑比較嚴重的病人,就必須解除部分衣物,用冷水或冰水噴淋,或以酒精擦拭病人的額、頸、胸背等部位,並用風扇或紙扇扇涼。但不要太過急,以免冷傷。體溫降到攝氏38度以下時,便應停止衝涼。昏迷病人可由學校大夫用針刺人中、合穀等穴位。

受烈日照曬或在高溫的環境時,還可能引起另一種症狀的疾病,患者臉色蒼白,發青,但卻沒有高燒,皮膚冰冷濕潤。這種情況下不能給病人施行衝洗等太過強力的冷卻處理。應讓其躺在陰涼通風的地方,鬆解衣服,喝些清涼飲料,用冷水冷敷頭部和頸部即可。

中暑嚴重的病人,在進行了上述應急處理後,應送到醫院作進一步救護。

四、燙傷的防治

燙傷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見的是被熱水、熱油等燙傷。

如何防止燙傷呢?

(1)從爐火上移動開水壺、熱油鍋時,應該戴上手套用布襯墊,防止直接燙傷;端下的開水壺、熱油鍋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

(2)家長在炒菜、煎炸食品時,不要在周圍玩耍、打擾,以防被濺出的熱油燙傷;年齡較大的同學在學習做菜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熱油中,否則熱油遇水會飛濺起來,把人燙傷。

(3)油是易燃的,在高溫下會燃燒,做菜時要防止油溫過高而起火。萬一鍋中的油起火,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應該盡快用鍋蓋蓋在鍋上,並且將油鍋迅速從爐火上移開或者熄滅爐火。

(4)家裏的電熨鬥、電暖器等發熱的器具會使人燙傷,在使用中應當特別小心,尤其不要隨便去觸摸。

急救常識

燙傷的緊急處理

對隻有輕微紅腫的輕度燙傷,可以用冷水反複衝洗,再塗些清涼油就行了。

燙傷部位已經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圍塗擦酒精,用幹淨的紗布包紮。

燙傷比較嚴重的,應當及時送醫院進行診治。

燙傷麵積較大的,應盡快脫去衣褲、鞋襪,但不能強行撕脫,必要時應將衣物剪開;燙傷後,要特別注意燙傷部位的清潔,不能隨意塗擦外用藥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給醫院的治療增加困難。正確的方法是脫去患者的衣物後,用潔淨的毛巾或床單進行包裹。

五、怎樣安全使用壓力鍋

壓力鍋即高壓鍋,用它烹飪食物,既省時間和燃料,食物的味道也不錯。可是,有些人怕弄不好要爆炸,所以還不太敢用;有些人使用時又太粗心,結果造成事故。其實,隻要掌握了它的性能,認真按說明書使用,是完全不必擔心的。

(1)在鍋內放食物和佐料時,切不可超過它容量的4/5。鍋內沒有空隙,水開後會把排氣孔和安全塞堵上而發生事故。

(2)在蓋上蓋子時,一定要檢查一下排氣孔是否暢通,安全塞(即易熔塞)座下的孔洞內有沒有殘留的飯粒或食物碎渣。排氣孔暢通、安全塞座下的孔洞內也沒有任何雜物時,才可以轉動手柄,將鍋蓋蓋好。上下兩隻手柄完全重合以後,方可點火加熱。如果手柄未對齊,鍋內壓力加大後,會把未合好的鍋蓋掀飛,鍋內食物也會噴出。

(3)當食物煮沸,有蒸汽呈直線狀從排氣孔排出並發出聲音時,方可將限壓閥扣上。限壓閥上不能放置任何雜物,以免失靈。

(4)加熱到一定程度時,限壓閥會被高壓氣流微微抬起,兩邊的氣孔同時有氣放出來,並發出“噓、噓、噓”的尖叫聲,此時要把火力調弱,使限壓閥保持在似起非起的狀態,或是將火熄滅(煮易熟食物時)。

(5)剛熄火時,切不可將鍋蓋立即打開,因為這時鍋內的氣壓還較大,熱氣噴出來會造成事故,應讓其自然冷卻。若急需開蓋取出食物,可用冷水澆在鍋蓋上強迫冷卻。鍋內氣壓降低後,將限壓閥取下,把氣放盡,再開蓋。

(6)在煮整雞、整鴨、大塊排骨、大塊肉等大塊食物時,要在食物上麵蓋一個竹、藤編的蓋子,以防食物漂起而堵住排氣管和安全塞孔。

(7)平時要注意檢查易熔片、鍋圈等是否能夠正常使用,若已損壞或是老化時,要及時更換新件。注意易熔片不能用其他熔點的金屬代替。

六、怎樣安全使用微波爐

微波爐的具體使用操作方法應詳細參閱使用說明書及有關書籍。並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1)微波爐應放在平穩、幹燥、通風的地方,爐子背部、頂部和兩側均應留出10厘米以上的空隙,以保持良好的通風環境。附近不要有磁性物質,以免幹擾爐腔內磁場的均勻狀態,使工作效率下降。

(2)盛裝食品的容器一定要放在微波爐專用的盤子中,爐內不能使用金屬或帶有金屬配件的容器,瓷製碗碟不能鑲有金、銀花邊,因為微波爐在加熱時會與之產生電火花並反射微波,既損傷爐體又做不熟食物。也不能使用木製或竹製器具,而應使用耐熱玻璃、耐熱陶瓷等專用器皿。不要用一般普通塑料容器放入微波爐加熱,雖然塑料自身不被加熱,但熱的食物會使容器變得很燙,這些塑料容器在高溫下可能放出毒素,染汙食物。

(3)加熱帶有密封蓋或密封帶的容器食品時,在加熱之前,務必取下密封蓋或帶;袋裝和瓶裝食物要在開啟後放入容器內再放進爐內;雞蛋必須打碎並攪拌均勻後再放進爐內,否則有可能引起爆炸事故。即使在煎煮帶殼食物時,也要事先用針或筷子將殼膜刺破,以免加熱後引起爆裂、飛濺弄髒爐壁。

(4)食品必須盛放在容器中,而不能直接將其放在爐內的玻璃轉盤上。拿取食物時也應使用夾具,嚴禁用手直接拿取,以防燙傷。在微波爐烹調完畢後,切勿立即將轉盤放在水中衝洗,否則會導致破裂或損壞。

(5)要經常保持爐內外的清潔衛生,必要時可用軟布加中性洗滌劑進行清洗。但不要用水衝洗,以免讓水流入爐內電器中。爐內如有異味,可用一碗食醋在爐內煮沸數分鍾,異味即可消除。

(6)定期檢查爐門四周和門鎖,如有損壞、閉合不良,應停止使用,以防微波泄漏。因為如果微波爐的電磁外逸,會對人體造成永遠不能愈合的燒傷。

(7)爐腔內在沒有加熱食物時不要空開,以免微波爐在空載下工作使磁控管損壞;爐內未放烹飪食品時,不要通電。為防止一時疏忽而造成空載運行,可在爐腔內放—個盛有水的杯子。

(8)開啟微波爐後,人應遠離微波爐或人距離微波爐至少在1米之外。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具有能量,家用微波的工作頻率是2450MHz,在這一頻段上,人體最易受微波傷害的部位是眼睛的水晶體。所以使用微波爐時不要把臉貼近爐門的玻璃觀察觀看食品燒煮情況,以免微波損害眼睛。身體也不宜長時間受到微波照射,以防引起頭暈、目眩、乏力、消瘦、脫發等症狀。

健康常識

1.不要預先將肉類加熱至半熟,留待以後再用微波爐加熱至全熟。這樣做雖可減短開飯前所需烹調時間,半熟的食物中細菌沒被殺死,既使放入冰箱,細菌仍會生長。第二次再用微波爐加溫時,因時間太短,可能不能將所有細菌殺死,而吃壞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