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課 職校生心理健康教育(3 / 3)

2.個人愛好與職業選擇的衝突

職校生對職業的選擇有多種情況:有的是受親友影響或社會宣傳,抱著對某種職業的強烈愛好或幻想自願選擇報考的;有的因為填報誌願時填了“服從分配”,被分配到職業學校學習的;有的是學習成績不佳,抱著“自卑”心理不得已報考的。對於被動地選擇了所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興趣往往淡薄,甚至產生厭學情緒。這種職業選擇的不情願情緒,一般要延續一學期甚至更久。

(二)學習衝突的解決

在衝突麵前不能逃避現實,要采取各種積極的措施,力求衝突得到圓滿解決。比如,如果發現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不感興趣,可以向學校申請轉專業。即使申請得不到批準,也不能消極悲觀,陷入無休止的衝突之中,可以在課餘時間學習所感興趣的專業,擴展自己的視野。若對於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滿意,就要努力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爭取好的成績。

很多衝突的出現是由於對自己過分苛求造成的,對這一類衝突應采取現實的態度,放棄對自己的過高要求。比如,如果自己已作出最大努力,學習成績也達不到自己確定的目標,就需要把這一目標放棄。要抱著一顆平常心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要求自己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用功學習,而不要太在乎成績,衝突就會消失,學習成績反而會提高。對於麵臨的多個相互矛盾的目標,若現實要求自己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就要統籌兼顧,在它們之間合理分配時間,而不要過分關注、擔心它們的矛盾方麵,太計較一時一事之短長。

(三)學習上的厭學心理

1.厭學心理產生的原因

下麵是一個職校生的自述,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一部分職校生的心聲。

看著別人拿到普通高中的錄取通知書,我心總在問:隻有上高中才是人才嗎?我一直都懷疑。但內心有種說不出的苦澀滋味。“你呀,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父母的話常在耳邊回響。“我真的笨嗎?”我也時常問自己。我曾懷疑過,不相信自己就比別人笨,夢想著有一天也能像別人一樣讀高中,考大學。可當可憐的分數在我手中顫抖時,我的美夢被徹底粉碎了。也許,我真的不是讀書的料。那我該做什麼呢?無可奈何之下,我被父母推進了這所職業學校。生活一如從前,沒有太大的改變,隻是學習上仍有許多困難,有些課根本就聽不懂,上學期就有兩門課不及格。看著我的成績單,媽媽直罵我:“你呀,越來越不爭氣了!”現在的我整天做什麼都沒勁,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會怎樣。我也知道這樣不好,無異於浪費生命。社會競爭如此激烈,這樣下去肯定無法立足於社會。我該怎麼辦呢?難道我真的不是讀書的料嗎?

讀完這段自述,我們不難發現這位同學由於長時間學習成績不佳,造成了一種習慣性的學習適應不良,他也期望能有所改變,但卻對自己沒有信心,而這時父母不但沒有耐心幫助反而冷嘲熱諷,就更使他難過了。不少職校生都或多或少地麵臨過這樣的問題,久而久之,就會自暴自棄,形成厭學心理。

2.對厭學心理采取的措施

(1)轉變觀念,增強自信 誰都希望自己成為生活的優勝者,但世間許多事往往難遂人願。你失敗了就意味著你笨嗎?當然不是。我們應該首先對學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讀書是幫助自己成長,發揮自己潛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學習成績不是最主要的,而找到你的發展途徑才是最重要的。隻要能全麵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學習品質與特點,迅速找到自己適應的學習方式,就能擺脫學習困境。要堅信:落後隻是暫時的,天生我才必有用!

(2)正確分析失敗原因 有的學生將學習的失敗歸因於自己笨,是無法改變的,所以一直生活在陰影中。因此,我們有必要學會對自己的成敗進行正確的分析。一般說來,許多職校生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用功不夠、基礎知識有缺陷、學習方法不當、缺乏考試技巧等,這些是可以控製和改變的。人在困境中時,最怕的不是困境本身,而是自己缺乏勤奮的精神、頑強的意誌和持久的恒心,隻要我們認真分析原因,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就一定能迎頭趕上。

(3)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人人都有向上發展的潛能,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成功的可能。但是成功離不開自身的努力,我們想要取得學業上的成功,什麼時候努力都不晚,隻要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堅持到底一定會有所收獲。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如有些地方聽不懂,有些課程根本不想學,這時就要采取措施,要反思一下原因。要知道學習的進步需要一個過程,不要期望一下提高很多,因為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改進學習方法,彌補以前的知識缺陷需要一段時間,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堅持下去,日積月累一定會有由量變到質變的那一天。

六、職校生的戀愛心理及調適

戀愛是指男女情侶之間相互依戀,愛慕的情感及其行為表現。它可以給人帶來光明和幸福。但是對於職校生來說,在經濟上尚未獨立、人格尚未成熟的時候就談戀愛,對戀愛雙方的人生很有可能帶來不利的影響。所以,同學們要理智地控製個人情感,不要過早涉獵戀愛問題。

(一)職校生戀愛心理誤區

1.戀愛至上

由於絕大多數職校生都是未成年人,在處理個人情感和學習生活等關係上經常會走極端,甚至在上課時心神不寧、焦躁不安,陷入相思苦裏不能自拔。這些都是過度的情緒反應。為減輕這些反應,保持心理健康,職校生要學會轉移注意力,及時調整放鬆自己的情緒,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情,積極參加有益的活動,不要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戀愛中。因為戀愛本身並不是生活的全部,職校生畢竟還是學生,在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因為愛而荒廢了學業是很得不償失的,猶如入寶山空手而歸。理智地對待戀愛和其他相關問題,對職校生身心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2.戀愛波折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戀愛過程一帆風順,但實際上戀愛中總是要出現一些波折。由於雙方所受的教育、生活環境、興趣愛好、個性的差異,在交往過程中出現一些分歧和波折是正常的。一般地來講,異性間從產生愛情之日起,嫉妒心理便應運而生。自私、嫉妒、猜疑控製在一定範圍內是正常的。不能要求人不去嫉妒與自己愛慕對象關係密切的異性,但如果發展過度,就會成為病態的愛情嫉妒妄想。而嫉妒妄想對行為的影響很大,若不及時治療,就又可能出現極端的報複行為。由戀愛糾紛引發的打架事件中,有一些就是受到嫉妒妄想影響,這是一種有嚴重危害的心理障礙。

3.單方相思

單相思者明知對方不愛自己,還是一味地追求、糾纏。這種人應及時止步,如果不顧現實,執意追求就將會“多情反被無情惱”,不僅得不到真正的愛情,還會損害自己的形象。有極少數人為了表明自己的真心和激情,做出一些偏執狂熱的事情,或天天送花,或站在宿舍、班級門口苦苦等待,或扯著嗓子大叫“我愛你”,甚至為之割腕、服毒,以死相挾。如果對方真的沒有愛,這些舉動不僅感動不了對方,而且會讓對方覺得幼稚可笑,招致對方的厭惡和看不起。因此,同學們應學會自尊自愛,遇到這種情況,應早日調轉方向。

(二)職校生失戀的調適

失戀引起的主要情緒反應是痛苦和煩惱,大多數失戀者能正確對待和處理好這種戀愛的挫折,愉快地走向新的生活,然而也有一些人不能及時排解這種強烈的情緒,導致心理失,性格反常。具體到不同的個體,常常出現以下幾種消極反應:有的感到羞愧難當,自卑迷惘,心灰意冷,走向怯懦,甚至絕望、輕生。有的失戀者對拋棄自己的人一往情深,對愛情生活充滿了美好的回憶和幻想,自欺欺人,不顧失戀的存在,從而陷入單相思的泥潭。也有的人會出現一個特殊的矛盾——既愛又恨,不能自拔。還有的失戀者或因失戀而絕望暴怒,失去理智,產生報複心理,造成毀壞性的結局;或從此嫉俗厭世,懷疑一切,看著什麼都不順眼;或從此玩世不恭,得過且過,尋求刺激,發泄心中不滿。

失戀帶給人的心理創傷需要用堅強的意誌來撫平,要學會調適自己,盡快從失戀的痛苦中崛起,用學業、事業的成功體現自己生命的價值。

首先要失戀不失誌。有的人失戀後心灰意冷、精神頹廢,整天不思進取,麻醉自己的精神,這樣做不但不能消除苦惱,反而給自己增添幾分空虛。失戀的時候,不妨轉移注意力,積極投入學習、工作中,用好成績來補償失戀的痛苦。

其次要失戀不失德。有的人失戀後攻擊報複對方,“結親不成反結怨”,揭露對方隱私,無端造謠中傷,與昔日戀人成為不共戴天的仇敵。更有甚者為此大打出手、刀刃相見。其實,失戀後的任何怨恨、報複的舉動都是害人害己的,隻能給沉悶的心胸再增加幾塊烏雲,令自己的精神再雪上加霜。俗話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強扭的瓜不甜”,既然對方不愛你又何必苦苦強求別人的施舍與憐憫,以至於不能釋懷,總想尋機報複,以解心頭之恨。所以要以豁達、寬廣的胸懷,從失戀中認識自己、寬容他人,完成思想上、感情上的升華,這樣才無愧於美好的青春年華。

在行為上要及時宣泄。內心的煩悶是一種能量,若久不釋放就會像定時炸彈一樣,一旦觸發便釀成災難。所以失戀之後切不可將心事深埋心底,而將這些煩悶向值得依賴的親人或朋友傾訴時,就會覺得自己的情緒好多了。如果不善言談,也可以奮筆疾書,讓情感在筆端發泄;也可以關門大哭一場,因為痛哭是一種純真感情的爆發,是一種自我保護性反應。另外,去打球、參加文娛活動都能消除心中的鬱結,解除失戀帶來的心理壓力。

要學會自我安慰,即“酸葡萄”與“甜檸檬”的效應。酸葡萄效應是指失戀者為了緩和內心痛苦,像伊索寓言裏的狐狸那樣說:“葡萄是酸的”,多想想以前戀人的一些缺點,有助於打破理想化傾向。甜檸檬效應則是要羅列自己的各項優點,找出自己的美好之處以恢複自信,從而減輕痛苦。

總之要冷靜、客觀地對待失戀,決不要讓感情的小舟總是在失戀的痛苦的海洋中顛簸,理性的太陽應該升起,真正的勇士決不甘心在失戀中彷徨、憂傷,而是迅速地振作起來,勇敢地迎接生活。

(三)網絡交友要適度

從互聯網誕生以來,由於網站管理不規範和法律不完善而產生的網絡色情,成為互聯網被人詬病的汙點,隨處可見網絡交友的負麵新聞。不得不承認,網上交友確實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某交友網站,一打開頁麵,就會跳出曖昧的小廣告窗口;又如某網站推出“速配”服務……凡此種種,以至於不少人一說起“網上交友”便聞聲色變。

網絡被人稱為“虛擬空間”。人們在網上尋找朋友,很多個人情況是編造的,年齡、性別、職業、姓名、經濟狀況等都可以是假的,無從識別。在這種情況下就很難形成真正的友誼。所以網上交友要十分慎重,尤其是女學生,更不要輕易赴約見網友,以防受到傷害。

現在有一些學生在現實交往中難以獲得需要的滿足,便試圖在網絡世界中得到補償。不少職校生偏重於“人機”對話式的網上人際交往,熱衷於網絡交友,迷戀上網尋找所謂的友誼和愛情,甚至為此荒廢了學業。在網絡世界裏,更有一些職校生有一種“特別自由”的感覺和“為所欲為”的衝動,自我約束力不足和道德自律意識不強,違背網絡交往道德規範,做一些平時不可能做、也明顯是不道德的行為,如粗言惡語、人身攻擊、網戀或多角戀、網婚等比比皆是。沉溺於網絡交往容易導致職校生忽視真實可信的人際關係,使得人際關係更加冷漠。這種現象需要引起我們每一個同學的重視。

練習與思考

1.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曆,說說自己現在和過去的思想、行為、態度等方麵有什麼不同。

2.下麵是幾種提高自己熱忱度和有助於體驗“成就感”的方法,你可以嚐試一下。

(1)熱情正視別人

(2)把走路的速度加快25%

(3)練習爽朗的笑

(4)學會讚揚自己

(5)養成當眾發言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