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壯起膽子以靜製動
在敵強我弱,敵我力量懸殊甚大,卻又實在無路可退的情形之下,不妨壯起膽子,以靜製動,擺出大架勢,唬弄對方一把。對手不知虛實,往往也不敢輕舉妄動,說不定會害怕其中有詐而匆忙撤退。
漢景帝在位(公元前156-前143年)的時候,匈奴大舉入侵上郡(今陝西省北部及內蒙古自治區部分地區),於是,皇帝便派了一個宦官隨“飛將軍”李廣訓練軍隊。有一天,這個宦官帶領幾十名騎兵,縱馬奔向前方,遇到三個匈奴人,就和他們打了起來。這三個人轉身射箭,把宦官射傷了,並且把他帶去的騎兵也都全部射死了。那宦官急忙逃回李廣那裏。
李廣說:“這三人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然後就帶領了一百多名騎兵,飛也似地去追趕那三個匈奴人。走了幾十裏,終於追上了那三個徒步而行的匈奴人。
李廣命令部下左右散開,從兩邊包抄過去。李廣拉開弓,隻兩箭就射死了二人,剩下的一個被活捉了。經審問得知,他們果然是匈奴的射雕人。李廣喝令把俘虜綁在馬上。正準備回營,遠遠望見幾千個匈奴騎兵飛奔過來,那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但是,那匈奴將領見了李廣他們百來人,以為是漢人的誘敵疑兵,恐怕中了埋伏,立刻上山列下了陣勢。
再說李廣的騎兵見了對方,也都是大吃一驚,急忙想要掉轉馬頭往回撤退。但是,李廣卻阻止道:“匈奴人不敢攻擊,反而防禦,這說明他們不知我們的虛實。現在我們離開大軍有好幾十裏路,如果慌張逃跑,他們追上來一頓亂箭,我們馬上就會被殺光。如果我們留下來不走,敵人一定會認為我們在施誘敵之計,那就絕對不敢來攻擊我們。”李廣命令部下繼續向前進發,直到離匈奴陣地約二裏遠的地方才停了下來。
李廣又命令說:“大家都下馬,把馬鞍也卸下來!”
有個騎兵問:“敵人是我們的數十倍,又離我們這麼近,一個衝鋒便到我們眼前,這太危險了。”
李廣說:“敵人以為我們會退走,誰想我們偏偏都卸下馬鞍,他們就更相信我們確是誘敵的騎兵了。”
在提心吊膽的情況下部下們都卸下了馬鞍,躺在地上休息。果然,匈奴兵沒有敢攻擊他們。這個時候,有一個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檢查他的部下。李廣飛身上馬,率領十幾個騎兵,向那個匈奴將領衝去。李廣一箭射死了他,又重回隊伍,卸下馬鞍休息。
過了一會兒,天色漸漸暗了下去。雖然匈奴人在心裏對這種情況十分疑惑,但是始終不敢發起攻擊。到了半夜,匈奴人生怕漢軍會發動偷襲,就悄悄撤走了。
第二天天剛亮,李廣見敵軍已不見蹤影,才率隊返回軍營。
下麵這個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故事或許大家更熟悉。
蜀國丞相諸葛亮錯用馬謖,失去街亭後,隻剩2500名軍士駐守在西城縣。忽然,哨兵飛馬來報:“司馬懿引大軍15萬,往西城蜂擁而來!”
這個時候,諸葛亮的身邊隻有一班文官,沒有一員大將,聽到這個消息眾位官員個個大驚失色。諸葛亮登上城頭一看,果然塵土衝天,魏軍分路向西城殺來。諸葛亮立即傳令道:“將旌旗全部隱藏起來,軍士們各守衛在城上巡哨的崗棚,如有隨便出入城門及高聲講話的,殺!大開四個城門,每個城門用二十個軍士,均扮為百姓,打掃街道。如果魏軍到時,不可亂動,我自有計謀對付。”
傳令下去之後,諸葛亮披鶴氅,戴綸巾,引兩個少年攜帶一張琴,來到城頭上,憑欄而坐,焚香操琴演奏。
魏軍的前哨把這個情況急忙向司馬懿作了報告。聽了消息之後,司馬懿立刻命令軍隊停止前進,自己飛馬向前了望。果然見諸葛亮在城樓上,笑容可掬,焚香彈琴。左麵一個少年,手捧寶劍,右麵也有一個少年,手執麈尾。城門內外,僅有二十餘名百姓,低頭打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懷疑城中有重兵,連忙指揮部隊撤退。
他的兒子司馬昭說:“莫非諸葛亮沒有多少兵力,故意這樣的?父親為什麼要退兵呢?”
司馬懿板著臉說:“諸葛亮平時一向十分謹慎,從不冒險。今天大開城門,必定有重兵埋伏。我們若貿然衝進去,必定中計。你們懂得什麼呢?還不快退!”
見魏軍遠去,諸葛亮哈哈大笑起來。眾官員問他說:“司馬懿是魏國的名將,今統率15萬精兵來到這裏,見了丞相,慌忙撤退,這是什麼原因呢?”
諸葛亮說:“他料定我平生謹慎,從不冒險,見我們這樣鎮定,懷疑有重兵埋伏,所以退去。我並非在冒險,隻因為不得不這樣啊!”
大家敬佩地說:“丞相的計謀,鬼神也不能預料啊。如果我們來指揮,必定會棄城而走了。”
諸葛亮說:“我們隻有2500人,如果棄城而走,必定走不遠,不是很快就會被敵人追上嗎?”
80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為人處事貴在機動靈活。情況各異,目的不同,辦法自然也就不同。在特殊情況下甚至還可以采用恰恰相反的方法。
在孫臏圍魏救趙的故事發生13年之後,魏國夥同趙國去攻打韓國,韓國頻頻向齊國告急求援。於是,齊威王又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令他們前去解救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