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韜光養晦,忍小謀大(2)(2 / 3)

誰知好日子沒過多久,由於他誤中了曹操的“驅虎吞狼”之計,不僅未能攻克袁術,反而連巢穴徐州也被呂布乘機占據了。想東奔廣陵存身,又遭到了袁術的劫擊。頃刻間,竟成了居無歸所的遊魂,隨時都有被吞並的危險。

正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忽然聽說呂布遣使來見,聲稱想要把他再請回徐州。劉備聽了這個消息十分高興,痛快地答應了來使。關羽、張飛不解地問:“呂布乃無義之徒,他乘我們兵伐袁術之機奪了我們的徐州。如今又請我們回去,其中一定有詐。”當著呂布使者的麵,劉備不好多解釋,對二位兄弟說:“二位賢弟不必多疑,馬上率軍回徐州便是。”

劉備一行人到了徐州之後,呂布令人把劉備的家眷送還。此刻劉備解嘲地對關、張說:“我知道呂布並不加害我的家眷嘛!”關羽、張飛拿眼看了劉備一眼,心想,我哥哥今天怎麼像小醜一樣呢?

見關羽、張飛默不做聲,劉備也不理會,令張飛護其家眷去小沛安置,命關羽隨他去見呂布致謝。

見劉備前來道謝,呂布不好意思地說:“我並不是要奪你的城池,隻因你弟弟張飛在此恃酒殺人,我怕他誤了大事才代他來守此城的。如今公既然已歸,我當將此城讓與你。”劉備明知這是呂布的假意,考慮日後還要相互依存,也假意地應酬說:“備欲讓此城給仁兄久矣,兄剛來時,備多次相讓,公難道忘了?”說罷,二人哈哈大笑。

辭別了呂布,劉備帶著關羽到了沛城。關羽、張飛心中對劉備的所作所為非常不悅,向劉備發牢騷說:“過去我們是徐州之主,如今卻成了呂布的門下客,這口氣難道也咽得下?”

見關、張如此,劉備耐心對二人解釋說:“當初我為什麼要納呂布在此?難道我不知他的狼子野心?非也!隻因當初我們勢單力孤,難於與各路諸侯爭鋒,故納他以助我勢。今日呂布所以請我們來此,同樣也是此意。如今我們仍相互依存,隻不過是易了徐州之主而已。如今我們敗勢,若不借此機會保存實力,豈不更慘嗎?大丈夫能屈能伸,現在時勢對我們不利,我們就要委屈以求全,豈能與他爭命?”

聽了劉備這席話,關羽、張飛若有所悟,也就低頭不說什麼了。

在這樣的逆境之中,劉備非常能忍。他之所以能快意地忍耐,是因為他已經把客觀形勢做了充分的估計,覺得必須得忍。對於呂布的為人,他早已經了解了,因此他並不指望從呂布那裏討取什麼公道和信義。他隻不過是想利用呂布,求得相互依存之勢,在諸侯爭霸中保全自身,所以,他的心理是平衡的。但是,張飛則不然,對於呂布奪了他的城池這件事情,他是非常惱怒的,因此也就不願做他的手下客,主賓易位這種感覺更是讓他不平衡,這就是他沒有全麵認識到當時的客觀情勢,隻是憑著感情用事的原因。由此可以知道,如果想要在逆境中保全自己,光憑感情用事是絕對不行的,一定要保持冷靜清醒的頭腦。

69為保存實力,暫時甘居人下

對紛紜複雜的局勢做出了全麵的分析之後,抓住了問題的核心和要害,再提出相應的對策,就會顯得簡單、平易。最深刻的道理,往往是用最簡單的語言表述出來的。比如,朱元璋的“緩稱王”,就是統攬全局之後製定出的一種策略。

雖然朱元璋胸懷大誌,但是在表麵上卻總是甘居人下。當他有了一定的實力,成為小明王韓林兒旗下一路軍馬的都元帥後,一直沒有自立旗號,而是繼續使用大宋龍鳳年號,奉小明王韓林兒為主。

攻下集慶後,朱元璋攻又先後把鎮江、廣德攻了下來,他的地盤不斷擴大,也積蓄了相當的實力。小明王提升朱元璋為樞密院同僉,不久又升他為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事。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朱元璋又被升為儀同三司江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相。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朱元璋又被加封為吳國公。此時,朱元璋的勢力雖然已經不可小視,但他還是甘心居於小明王之下,使用龍鳳年號,而這個時候,各路有勢力的反元武裝都已經紛紛自立,稱王稱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