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嬉笑怒罵之間暗藏詭詐(1)(1 / 3)

10嬉笑怒罵之間也能馭人

曹操為人詭詐,可謂天下無雙,可是卻有人說他之所以能“攬人才而欺天下”,靠的正是“詭詐”二字。本來哭笑怒罵都是人宣泄感情的方式,但曹操卻能在哭笑怒罵之間巧妙馭人。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吃了大敗仗,被打敗後開始逃亡,在逃亡途中,他的“三笑一哭”的行為,把他詭詐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曹操逃到鳥林之西的時候,看見樹木叢雜,山川險峻,於是便在馬上仰麵不停地大笑。眾人問為什麼這樣笑,曹操說是“笑周瑜無謀,諸葛亮少智。若是吾用兵之時,預先在這裏埋伏一軍,如之奈何?”,他的話還沒說完,兩邊便響起了震耳的鼓聲,火光衝天而起,趙雲領軍斜刺裏殺出,眾將死戰保護他,他才得以僥幸逃脫。

逃至南彝陵大路,人饑馬困,操令暫歇。他坐於疏林之下,仰麵大笑。眾問其故。曹操說:“吾笑諸葛亮、周瑜畢竟智謀不足。若是我用兵時,就這個去處,也埋伏一彪軍馬,以逸待勞;我等縱然脫得性命,也不免重傷矣。彼見不到此,我是以笑之。”

正說間,猛張飛一軍殺至。操一見早撥馬溜了,眾將死戰得脫,但多已受傷,狼狽不堪,且天寒地凍,道路泥濘,走到華容道時,已所剩無幾。而曹操卻在馬上揚鞭大笑,眾問其故,曹操說:“人皆言周瑜、諸葛亮多謀,以吾觀之,到底是無能之輩。若此處埋伏一旅之師,吾等皆束手受縛矣。”

言未畢,一聲炮響,兩邊五百校刀手擺開,為首大將關羽,提青龍刀跨赤兔馬,截住去路。若非關羽感其昔日相待之恩,曹操這次必腦袋搬家了。

這次逃走,曹操的處境是很淒慘的,這是他該放聲痛哭之時,為什麼每次在逆境中他偏偏縱聲大笑呢?其實,這“三笑”都是強顏歡笑,用意在於滅敵人的威風,壯自己的誌氣。他笑敵手無能以顯己之高明,是為將士壯膽,鼓起他們的勇氣以逃脫難關。

可是,曹操逃脫虎口,曹仁接他入南郡置酒與之洗塵時,他反而仰天大慟。對這種反常的舉動,眾謀士莫明其妙,便問其故。操傷心他說:“吾哭郭奉孝(郭嘉)耳!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遂捶胸大哭說:“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眾謀士皆默然自慚。

宜哭而笑,宜笑而哭,隻有奸雄才能這樣笑得出、哭得出,奸雄之奸全在這裏了。而他的哭笑並非常人之哭笑,都是他禦人的妙術。

曹操收降張遼,當武士擁張遼到曹操麵前時。曹操指遼道:“這人好生麵善。”張遼說:“濮陽城中曾相遇,如何忘卻?”曹操笑道:“你原來也記得!”張遼曰:“隻是可惜。”曹操曰:“可惜甚的?”張遼道:“可惜當日火不大,不曾燒死你這國賊!”曹操大怒道:“敗將安敢辱我!”拔劍在手,親自來殺張遼。遼麵無懼色,引頸待殺。

這時,劉備攀住操臂膊,關羽跪於麵前。劉備曰:“此等赤心人,正當重用。”關羽曰:“某素知文遠忠義,願以性命保之。”曹操擲劍笑曰:“我亦知文遠忠義,故戲之耳。”乃親釋其縛,解衣衣之,延之上坐。張遼感其意,遂降。

曹操在一霎那之間變換了兩副麵孔:滿臉殺氣和滿臉笑容。其實,曹操的“怒和愛”,都是古代禦人術“恩威並濟”的翻版,即先施以威後結以恩。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是取得戰爭勝利的一條規律。為了做到“知彼知己”,魏、蜀、吳三國都千方百計在敵國安置奸細。各國統帥也都十分重視發現和清除奸細。但這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掉以輕心,易造成失誤,冤枉好人;反之則會縱容壞人,增強敵人的勢力。

曹操破袁紹後,繳獲了自己部屬與袁紹私通的大批書信,有人勸他對這些人嚴加處理,他不同意說:“當時袁紹勢大,孤也不能自保,何況他人。”便命令把這一大批書信全燒了。曹操這樣做不僅可以避免造成失誤,而且不會削弱自己的力量,不會造成內部混亂。再說,當時天下未定,正在用人之際,曹操示以寬容,通敵之人自然感恩戴德,很有可能痛改前非。

曹操能搜羅人才並使之為己效命,是因他還有兩個“法寶”,一是封爵,二是贈金。因為在封建社會裏,願為其主效命的無非是為了名利,而曹操的封爵贈金恰好能滿足他們的欲望。故曹操一用起這兩個“法寶”,無人不樂意歸其麾下。曹操對關羽的籠絡收買,便充分表現了他這方麵的才能。

曹操收降關羽後,待之甚厚:贈美女十人;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斬顏良立功後,封關羽為漢壽亭侯,可說是極盡其拉攏之能事。可是,關羽知其兄劉備所在後,立即封金掛印,留書辭別說:“新恩雖厚,舊義難忘。”“其有餘恩未報,願以俟之異日。”於是毅然辭去。

為何曹操對關羽這麼好,關羽還要離去呢?顯然是因為關羽重兄弟感情的結果。不過,曹操的努力也沒有白費:先是關羽感其厚待,願為之報效,斬顏良立功,後來又實踐了他的“其有餘恩未報,願以俟之異日”諾言,在華容道上甘願冒犯軍令狀,拚死放走了曹操。

11坦誠與權詐互為補充

曹操的性格作風同他的思想一樣,呈現出多元、複雜甚至相互矛盾的特色。尤其是他的坦誠與權詐互用,對推動他的霸業起到了頗為有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