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裏的歌聲
?
?“靜靜的深夜群星在閃耀,老師的房間徹夜明亮,每當我輕輕走過你窗前,明亮的燈光照耀我心房……”教師節來臨,又聽到那久違的歌了。這首《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是我最喜歡聽的,多年來那感人的歌詞以及那優美的旋律常常在我耳邊回蕩。
?最初聽到這首歌是我在上小學三年級時,我的音樂老師教的。那悠揚舒緩的曲調,讓我覺得這是最動聽的歌曲了。當時我是班裏的文藝委員,每天為同學領歌,每次上完課間操回到教室,同學們都要先齊聲唱一支歌。《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是我們經常唱的,歌聲響起,心中總會湧起莫名的感動。
?說起當文藝委員,是因為分班,進入一個新班,我首先認識了新班主任趙老師。她大約三十六七歲,中等身材,白淨的四方臉上,一雙清徹透明的大眼睛顯得格外明亮,氣質不凡,神采奕奕。班主任點完名,就開始任命班幹部,最後任命的是文藝委員。當時,教室裏一片寂靜,老師的目光掃視著四周,最後落到我這裏。在我們目光碰撞的一刹那,好像有了一種短暫的心靈交流。她慢慢走近我,麵帶微笑地看著我,仿佛在問:“你行不?”那目光溫暖而親切,充滿鼓勵和期待,如一股涓涓細流,沁入我心底;又如一陣和煦的春風,將我溫柔的包圍。這是我見到的最溫暖的目光了。我重重地點點頭,內心充盈著無限的喜悅,快樂而又甜蜜。
?從那時起,我開始喜歡趙老師的目光,喜歡她的講課,也更喜歡音樂了。開學後學到的第一支歌就是《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這支歌更加深了我對老師的理解和敬慕。歌聲激蕩起童年的快樂浪花,讓我常常沉醉其中,在後來的歲月裏,那種莫名的感動還時常襲上心頭。也是從那時起,上課對於我來說好像是一種享受,我常常沉浸在老師生動的講解中,舉手發言積極配合老師。每當我想要回答問題而舉起小手時,老師好像總能注意到我,目光相碰,我總會感到與老師之間有著心靈的默契,老師也經常點我回答問題,這讓我有種成就感,激發了我濃厚的學習興趣。
?記得趙老師在為我們上《劉胡蘭》那堂語文課時,正好是公開課,教室後麵聚集了很多外校的老師。課堂上,我被叫起朗誦課文,看到了老師那喜悅中肯的目光,使我更加自信。我當時正被劉胡蘭的英雄氣概和堅毅的愛國情懷深深打動著,為這個年僅15歲的抗日小英雄的英勇就義而倍感惋惜和痛心。課堂一片寂靜,我已完全融入了文中,懷著強烈而沉痛的感情朗讀,不自覺地發出低沉緩慢的聲調,整個教室都充滿了悲壯的氣氛。
四年級下學期時,再次分班,班裏的同學又分別被插到其他三個班級。我雖然沒留在趙老師那個班,但因兩班相鄰,能夠經常見到那雙溫暖的目光,也經常能聽到她那美妙的歌聲,激蕩於心,倍受鼓舞。在後來的工作和生活中,無論遭遇多大的挫折和痛苦,趙老師的目光和歌聲就如一股力量在支持和激勵著我……
夢想的翅膀
一天早上,我收到一封來信,是北京的曹道明女士。
信中那一聲聲溫暖的忠告、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令人振奮,讓人感動。她還是像從前那樣幫助我、鼓勵我。她曾是新華社記者、翻譯家,現在她已年過七旬,依然在執著地學習,當我聽說她正在上老年大學時,驚異的同時,更是佩服。我曾跟她通過幾次電話,她說過她在學畫,她還說她最遺憾的是,寫了一輩子,大都是急救品,沒有讓她滿意的作品。她勸我要麼不動筆,如果寫,一定寫好,爭取寫一篇成一篇,出精品。她還告訴我每天進步一點點,慢慢積累,到一定時期,就會發生質的飛躍。電話中我得知她老伴身患重病,她兒女都在外地,家裏請了保姆,她退休後一邊去上課,還要一邊照顧老伴。她的父親是我老爺的老師,她同我老爺就像親兄妹一樣,風風雨雨、曲曲折折,他們經曆了那些艱苦的歲月。
信裏還有幾篇她的稿件的複印件。從她那幾篇稿件中,我看到她經曆了戰火紛飛的那個年代,看到了她為新聞事業而在世界各地奔波勞碌、默默奉獻的身影,看到她的種種艱辛。其中一篇《民主女神號破產記》的連載報道,曾獲得過新華社一等獎,當時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令我感到震驚的同時,也體會到她曾為此付出的心血。
她從事國際新聞的報道,曾到過很多國家,遠離親人,遠離故土,在國外一駐就是幾年,種種難處與不便可想而知。她曾說過,在國外的那種忙碌和辛苦是常人所難以體會的。國外的政治風雲變幻多端,各種衝突矛盾層出不窮,世界格局神秘莫測,有的國家硝煙彌漫,有的地區災難重重。作為身在國外的記者,她肩負為國家的使命,行遍祖國及世界各地用手中的筆記下了一個個動人的場麵,翻譯了大量的著作,讓人們了解外國新聞,那時新華社人少任務重,她寫了無數稿件,翻譯了大量的著作,但對自己卻從不滿足。通過和她的交往及翻看的一些資料,她那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高度的敬業精神一直感染著我。去年9月,她獲得了“中國翻譯協會資深翻譯家”大獎,她為新華社、為國家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看著這封信,思緒不禁飄向了14年前。當我還在上中學時,有一次,跟隨母親來老家探親,也就在那時我第一次見到我外公,激動之情自是難於言表,在後來的談話中,外公跟我提起了曹道明女士。外公平時愛看參考消息,他說在報上經常會出現她的名字,她不僅學問高、文章寫得好,還精通好幾國語言。我深受觸動,既佩服又好奇,那種想見她的渴望與日益俱增。回到東北後,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給她寫了封信,向她道出我的所思所感以及對她的好奇心。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沒過多久,她就給我回了一封誠摯的洋溢著真情的信,我記得她的信很長,足有四五頁,在信中她向我介紹了學習外語及語文寫作的方法及技巧,並鼓勵我刻苦學習,希望我今後大有作為,那字裏行間散發出來的充滿親情與博愛,令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我那時著實感動了好久,那鼓勵與支持的話語不時縈繞著我,激勵著。她能在那麼緊張的工作擠出時間給我寫信,感動得我興奮了好幾天。當時她的那封信猶如一股暖流,在寒冷的冬天溫暖著我;又如一泓清泉,滋潤著我幹渴的心田。從那以後,我的英語成績在班裏一直名列前茅,我的作文也經常被老師作為範文在班上朗讀,也不斷在校刊上發表。我那時的理想就是當翻譯或記者,而她就是我的楷模,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也懷著無限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