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端的妍珊沉默了一會兒後,問我:“讓孩子去體驗由於自己的錯誤行為所導致的後果?怎麼體驗?”我想了想,“可以先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了。比如下次你出門準備去商場的時候,小傑會要和你一起去,你就告訴他不行,因為他不聽話,到處跑,萬一丟了怎麼辦,還是把他留在家比較安全。孩子是很聰明的,他會很快意識到這次你出門不帶他,是因為上次他在商場裏亂跑所造成的後果。這樣,他就會明白,因為自己上次的錯誤,他這次隻能待在家裏。為了能出去,他會主動跟你道歉,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體驗一下錯誤的自然後果,會比我們狠狠地打他一頓來的效果好很多,你說呢?”妍姍聽完就說:“好,不愧是大作家,我現在就試試,等會兒啊,讓我看看效果怎麼樣。”
過了大約半個小時,妍姍打來電話:“哇噻,你說的還真準啊,我剛才按你說的做了,小傑真的主動道歉了,他說以後再也不在商場裏亂跑害我擔心了,你怎麼能把孩子的心理摸得這麼準哪?”我尷尬地笑了笑:“其實不是我摸得準,是我最近剛好看了一本書,和你說的情況基本上一模一樣,嗬嗬。”交流了一番後,妍姍愉快地掛了電話,並保證以後會讓孩子自己去體驗錯誤的自然後果,她還說這麼科學的教育方法自然要多加利用。
讓孩子體驗自己行為錯誤所導致的結果,遠比我們對著孩子生氣,劈頭蓋臉的批評,或者懲罰孩子更具教育效果;也能讓孩子以後不會再在同一個地方跌倒;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會讓他自覺彌補過失,改正錯誤。
其實,在孩子犯錯之後,媽媽的衝動行為,很容易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極為極端,從而產生對抗心理,並從心裏拒絕承認錯誤。
如果媽媽能先給孩子冷靜的時間,讓他充分意識到自己錯了,錯在何處,然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或者對孩子實施一些間接性的懲罰,讓他體驗到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讓他意識到自己所犯錯誤的危害之處。那麼,這樣不僅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同時也懂得以後不可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會比我們直接懲罰孩子,一味的批評要好得多,這樣的效果,媽媽為何不樂而為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