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孩子隻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才能從自我中心的“硬殼”中解脫出來,才能了解自我與他人的區別,了解集體中每個成員應有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從而培養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理解行為規範,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所以當孩子與同伴玩耍時,學會打架或罵人,媽媽應該正確引導,而不應全盤否定與同伴交往的益處。
朋友海榮也有這樣的矛盾,她一直認為孩子早期教育就是對孩子進行知識傳授,以能背多少詩、算多少題、識多少字來判斷一個孩子的聰明程度。所以她一直教女兒死記硬背唐詩宋詞,還有英語兒歌,之類的知識,開始她還以孩子能背誦古詩而在別人麵前炫耀。可是當她發現女兒對一切知識包括數學公式都用死記硬背方式去記,而不去理解時,她開始著急了,於是又不要孩子死記硬背了,弄得孩子稀裏糊塗摸不著頭腦。
每個媽媽都盼望著孩子快快長大,早日脫離父母的“懷抱”,成為一個真正的獨立的人。可是當孩子真的逐漸獨立,開始想擺脫媽媽的控製,甚至期望獨處時,矛盾型的媽媽就會有一種茫然若失感。這種失落感和擔憂感使她產生一種衝動,想把孩子緊緊抓在手中,於是她們幹脆包辦一切,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自己動手,給孩子穿衣喂飯、係鞋帶、整理玩具等等,照顧得無微不至,而這種不放手的管理方法,隻會使孩子養成嚴重的依賴性。
生活態度比較矛盾的媽媽,給孩子提供的必然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家庭教育,而這樣的環境很難幫助孩子建立起穩定的安全感。由於媽媽的教育心理時時處於矛盾之中,對孩子的教育容易發生朝令夕改的現象,這會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使他覺得世界變幻莫測,不可捉摸,從而挫傷他理解事物的積極性和判斷事物的自信心。而當這些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一旦進入親密關係,他們還會表現出明顯的依戀傾向。問題還不僅如此,更可怕的是我們許多媽媽還未真正認識到這種矛盾家教的嚴重後果。作為教育雙翼中的一翼,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媽媽矛盾的家教會影響到孩子的學校教育效果,更會影響孩子的人格成長。
因此,日常生活裏,媽媽要刻意避免這種自相矛盾的不穩定的情感和情緒表達,在言語和行為上給予肯定,讓孩子知道,不管媽媽怎麼忙,他都始終如一地擁有媽媽的愛,從而積極地教育和引導孩子更好地發展。
§§第八章 媽媽是孩子的榜樣,別讓他在模仿中學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