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取悅型媽媽(1 / 2)

時代一天天地進步,我們的生活壓力也在一天天增大,導致今天很多的職業媽媽要孩子越來越晚,而與此同時,我們為孩子積累的物質條件越來越豐厚。於是,這個經過充分計劃和隆重等待之後的結晶,一出生就不可避免地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其實,愛,孩子其實一直不缺少,因為沒有一個媽媽不是挖空心思、用不同的表達形式,給孩子們自己無私的愛。

而我們今天的媽媽似乎比任何時期的媽媽都有“理由”嬌縱孩子。一方麵我們的生活水平空前提高了,而一方麵我們能夠給孩子的時間也越來越少,所以心底隱隱的愧疚感讓一切疼愛都顯得理所應當。為了讓難得的親子時光氣氛融洽,我們往往會無節製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而忽略孩子本身需求的問題;我們太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所以想方設法地取悅於他,生怕嚴厲、苛刻甚至摳門兒這樣的字眼和我們沾邊。我們滿心以為取悅孩子就可以心安理得,固然,這樣可以彌補對孩子心中的愧疚,但是可曾想過,一味地取悅孩子,對孩子的成長來說並非是好事。

我小侄子允鐸今年六歲了,他媽媽趙麗在離家不遠的縣城工作,平時都由奶奶帶著,隻有到周末和節假期媽媽才能陪在小侄子身邊。或許趙麗也認為跟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太少,覺得虧欠兒子,所以對孩子格外寵愛,想方設法取悅孩子,隻要孩子有要求就極盡滿足,可以說已經有些溺愛。

一次周末,我給小侄子買了把小水槍,他一見就高興地拿著玩起來了。可是一會兒他就開始胡鬧,他把裝好水的水槍對著大人亂射,我一看急忙止製,並告訴他這樣做很不禮貌,要他對著花草去玩。他聽了點點頭,正準備離去,可這時趙麗卻一旁看到孩子委屈就著急了,趕忙說:“寶貝,來對著媽媽吧,沒事的!”允鐸得到媽媽的鼓勵,頓時把我話的當耳邊風了,我也不好再阻止了。而他奶奶看不下去就訓斥允鐸幾句,允鐸倚著有媽媽支持,就是大哭大鬧,竟然一甩手把水槍摔出去好遠。

而這都算是小事情,她平時可以說事事都依著順著孩子,看不得孩子受一丁點委屈。這樣一來,本來她不在的時候孩子還挺懂事的,可是隻要看到她就是另外一個樣子。

得不到滿足就哭鬧或暴跳如雷,孩子變成這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於他媽媽一味取悅導致的。當然愛哭鬧是兩三歲孩子的常事,但是,孩子到了五六歲還這樣,媽媽就要注意了,因為孩子已經發現這一招很奏效。他很難與別的孩子交朋友,或一起玩耍,房間裏已全是玩具了,但還想要更多。如果是這樣,就等於是在告訴孩子他可以不勞而獲。當你的孩子永遠被滿足,就會導致他不可能遷就他人,這進而導致他成為不受大家歡迎的人。

每個媽媽都期望做個“完美媽媽”,很多媽媽甚至在孩子出生前,就開始努力了解與孩子相關的一切,從吃的到穿的再到玩的,取悅型媽媽,總會想方設法提前滿足孩子,拚命保護幼小的孩子不受任何傷害。所以媽媽心裏已經有了成型的清單:從床鈴到圖書,從蒙氏拚圖到全套滾軸裝備,從翻鬥樂到海洋館……於是,我們有時會驚訝:我的孩子很乖,幾乎沒有什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