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2 / 2)

從教育內容來看,在知識的傳播上,父親的知識麵一般廣於母親,而且在史、地、哲上父親往往精於母親。因此,父親給孩子講得更多的是曆史故事,各地風情民俗,英雄人物等,而母親則一般都是給孩子講童話,涉及史地哲較少,這在拓寬孩子視野,豐富孩子知識上就稍遜一籌了。

在生活習慣的培養上,父親教育孩子要獨立、果斷,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他們讓孩子參與修理簡單家電,讓孩子大膽學騎自己行車,帶他們爬山、賽跑……而母親總想保護孩子,在孩子參加有一些危險的生活或做些較複雜的事的時候,她們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累著了。

從教育方式上來看,父親一般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做事,而母親則比較喜歡幫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父親對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態度一般都比較強硬,而母親則時常心軟。父親帶孩子上街,看的東西多,零食吃得少;母親帶孩子上街,看的不多,零食卻吃的不少。

大量研究資料顯示,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麵的發育速度都要落後一截,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不強、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礙,表現為抑鬱、憂慮、孤獨、任性、多動、有依賴性等,被專家稱為“缺乏父愛綜合症”。

因此,要想孩子更健康,更聰明,父親首先應該多與孩子交流,把自己寬廣的知識麵,灌輸給孩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開闊視野。同時,用各種方式向孩子表示和傳遞父愛,使孩子經常感受到父親的愛和關心。

其次,父親要多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帶孩子去動物園、遊樂場、逛街,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做遊戲。父親的動手能力強,體力充沛,令孩子能更好地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成長。

要知道,鼓勵是給孩子最好的嘉獎,所以爸爸盡量給孩子創造獨立做事的機會,支持並鼓勵孩子走自己的道路。父親的“男人氣質”有助於培養孩子勇敢、堅毅、強悍、堅強等意誌,有更強的生命激情。

令人欣喜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爸爸已經意識到了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與母親同等重要、不可取代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地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用自己在人格品質、社會閱曆等方麵的優勢對孩子的成長施加積極的影響,把母親生活領域之外的東西盡可能地展示在孩子麵前,並成為孩子探索新領域的向導和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