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讓一個孩子和一個合適的男人在一起,這個孩子永遠不會走上邪路”。這句話雖然有些絕對,但也說出了父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美國總統奧巴馬,就任前已認識到父親對孩子的獨特價值,更認識到父親教育缺失對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影響。他說:“作為父親,我對父親的獨特價值深有體會,因為父愛與母愛是不同的,再好的母親都不能替代父親的作用,就像再好的父親都不能替代母親的作用一樣。”
爸爸是高山,媽媽是大海,在家庭教育中各有優勢。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兩人有不同的分工,但在教育問題上必須要一致,不能把責任推給對方。夫妻雙方都主動教育孩子,孩子才會感到爸爸對自己很上心,不敢鑽空子。隻有做到陰陽互補、平衡,才能防止出現陰盛陽衰的現象。而在我們當前的現實中,有相當一部分爸爸總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給媽媽,自己則圖躲個清閑,其實這樣做不好。若孩子心裏感到爸爸對他不負責任,有事時也不向爸爸征詢意見,爸爸的威信就會越來越低。
調查表明,目前我國男孩傾向陰柔化,這與父親在孩子教育中缺位是有關的。古人雲:養不教,父之過,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由於受男主外、女主內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父親以工作繁忙或分工不同為理由,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
很多心理學專家都認為,由男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學校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也容易成功。同在一個家庭,麵對同一個孩子,兩個大人的家庭教育卻存在著許多看似細微的差異。這除了與父母文化、修養差異有關外,更多的應是性別差異造成的。那些寧願在家裏照顧孩子的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麵有更強的目的性。想要培養孩子哪些品質,發展哪些方麵才能,父親心中一般都是有計劃的。該怎樣做,需要些什麼條件,是比較明了的,而母親在這方麵就要差一些。大多數母親對孩子都是有較高期望,但在實際教育中,母親往往就顯得無計劃。
而且,父親比母親更理解孩子,對孩子的培養目標更明確、更實際,對孩子的要求更嚴格,方法更有針對性,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如果父親經常主動接觸孩子,孩子的數學成績會較好,這對孩子的數理邏輯能力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此外,父親還對孩子的智力、體格、情感、性格等方麵有很大的影響。父親主動和孩子接觸,把自己的愛、關心、照顧、情緒傳遞給孩子,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獨特且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父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認真履行父親的責任,經常主動與孩子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