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淺談鄧州變化(2 / 3)

至今,豫劇“李瑞雲”的“淚灑相思地”,醜角小武七高超的十八般武藝和連串的翻筋鬥:越劇女小生“小牛”公子哥的藝術形象仍曆曆在目。大花臉“牛和尚”老師字正腔圓震天吼的“王彥章捏鎬”,仍回蕩在耳畔。

然而,這次我回來,跑遍全城找不著一台戲。除了電影院修葺一新令人欣喜外,另兩個戲院搖搖欲墜,冷冷清清,破敗蕭條。我想,鄧州現在擁有一百五十二萬人,哪怕保留一台戲,也使鄧州的地方文化藝術得以延續。真希望在鄧州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宣傳部領導的重視下,使鄧州的傳統戲重整旗鼓,培養後起之秀,哪怕恢複一台劇目也行。隻要經營得力,票價合理,管理者有責任心,冬夏劇院內冷暖設備適宜,劇院內外環境整潔(無需豪華),不愁沒有戲迷。

(二)現存的問題

恕我直言:鄧州的現實環境,儼然一個身著盛裝急於求醫的人,“外觀美內髒有病”!例如:

1.當年我常去玩耍的那片百鳥爭鳴、鬱鬱蔥蔥的大樹林蕩然無存,變成一座目不忍睹、臭氣熏天的垃圾山!當年那個蛙唱鴨遊擎著蓮子和蓓蕾大放異彩的荷花池已麵目全非,一半變成個藏汙納垢、汙水糞便混合的大池,一半成個填滿髒物的大溝!那片綠茵茵的草地也變成一片廢墟,上麵布滿糞便和枯朽的柴草!那天,我故地重遊,麵對眼前的狀況,我思緒紛紜,徘徊一下午。

2.街上存在“流浪漢”。有幾個老、中、青“流浪者”常在古城路、新華路、三賢路一帶的垃圾堆裏及地上尋找肮髒食物吃。他們有的身上裹著破爛髒臭的爛毯和破塑料片;有的穿著軍大衣。個個長發披肩滿麵汙垢。尤其那個長得英俊穿黃軍大衣、皮鞋的瘦高個長條臉的青年男子(三十歲左右),常在新華路、三賢路出現揀食物吃,目光滯呆,麵容憂傷憔悴,不知是何故流浪此地?

還有乞討的青少年,把熟睡的幼兒放在身旁的地上或木板上行乞要錢。元旦前後,在丁字口的路上,我看見幾次,很為可能是雙腿殘廢在地上來回爬行的青少年及可能是喂了“安眠藥”熟睡地上的幼兒擔心。

為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生存權益使青少年健康成長,希望搞好收容工作,按國家有關救助條例搞好調查,妥善安排。既使行乞者過上正常生活,也使鄧州精神文明不受影響。

3.大街小巷遍地痰跡,令人生厭作嘔。即使在一些知名度挺高的辦公樓樓道、樓梯及牆壁下也痰跡斑斑,幹痰上摞濕痰,無法下腳,使人興致殆盡,大倒胃口。

當你走在大街上或隨便到個公共場所,一不小心,“哈啐”一聲,大口濃痰或唾沫飛在你麵前或腳下使你躲閃不及。更甚者多數騎車子的一邊向前飛馳一邊擰臉亂吐,唾沫星子濺在行人身上或臉上,而吐痰者卻顯得若無其事!這種不文明現象是缺乏衛生教育。在開放和發達的城市,若發現隨地亂吐痰、亂扔垃圾要挨批評受罰的。正因鄧州是個農業城市更應該宣傳教育市民、公民、農民講文明講衛生,不隨地吐痰,樹立個人、城市美好形象。

4.市內市外多數個體飯館(包括“鄧一高”東門外附近的多數飯館)的灶具、炊具、操作間、水桶盆罐等布滿汙垢。半盆水重複涮數摞碗筷,洗碗水渾濁不堪重複使用,抹布黢黑發粘。有些飯館讓顧客吃的菜洗後盆裏沉著泥汁便往鍋裏放。餐館外的泔水、汙水橫流,餐具不消毒。有些飯館有用童工現象。

5.多數個體戶門前擺的公用電話亂收費現象嚴重。一次,我在火車站附近往水上樓打電話,五分鍾不到市話費收五元七角。我和對方講了道理後,按計價器後是一元四角。又有一次,我在大十字附近往南閣打,二分鍾收一元七角另加座機費。我認為不合理拒付座機費,但不交一元七角店主不行。我在市裏打五次電話,其中四次是多收、亂收費。這對個人而言無多大損失,但這種坑人行為要不得,應加強管理,按國家規定統一收費,提高經營者職業道德。

6.群眾眼裏無小事。對百姓而言,吃喝拉撒是大事。飲食不能隻進不出。可鄧州市的公廁極少,即使有,還不如農村廁所,髒亂得無法下腳。如:大姑巷東頭南邊一女公廁僅有兩個磚池,常常是兩個人蹲幾個人等,糞溺遍地,附近居民怨聲不斷。

再如:小十字下頭路東一個大雜院,一棟簡易樓上下住數戶人家,院角僅有一個磚坑簡廁,髒物沒膝,令人惡心!該院住戶說,堆在院子另一處的垃圾一年才清除一次。管理者除收房費外,衛生沒人管。除新華路星光廠附近至市公安局斜對麵兩個公廁衛生、距離尚可外,走在每條大街想方便很難找衛生間和公廁。在某個角落偶爾看見露天廁所裏麵也實在髒得沒法說。因上述原因有些大人和小孩隨地便溺現象存在。

7.整個鄧州市,除新華路的丁字口到市第一人民醫院這段路兩旁有七八對細如水桶不顯眼的垃圾桶外,全市各條大小街道均無設垃圾桶。市民隨地扔垃圾現象嚴重,汙染環境影響市容,實在有損鄧州形象。建議在全市各處設容量大、色豔、裝卸方便的垃圾桶。

8.占道現象存在。有的商品攤位竟擺在門市外的街上或道路上。賣菠蘿、甘蔗的分布大街小巷,刮下的甘蔗皮、菠蘿皮一堆一堆積在地上一片狼藉。辛苦的清潔工前邊不停地掃,後邊不斷地扔。綜合治理車不停地巡邏疏導驅散,但車前邊離開後邊又擺上。管理也是門藝術,這就要看管理者如何施展才華,使市民滿意,街市井然,農民受益。

農貿市場少。即使在城郊有,距離也相差很遠。市內某路的角落裏有賣農副產品的,也是橫七豎八擺在露天。樸實的農民推上車子、挑上擔子進城賣菜,因沒有或找不到固定的農貿市場,隻好提心吊膽邊走邊銷售,無目標地沿街亂轉,轉到哪裏售到哪裏。經營、管理、消費三不便。

建議近距離選擇合適地點,搭成正規、牢固、美觀的簡易棚,設立一排排攤位,統一管理。居民可以近距離到附近固定農貿市場買菜及副食,無需上街到處找賣菜的。賣菜的及零敲碎打的銷售者也不必沿街叫賣被“綜合治理”執勤車趕來趕去。

9.全市缺少自行車“保管站”。街兩旁亂停亂放自行車、摩托車,既不雅觀又不安全。

10.星光廠大院很整潔,但出了星光廠南大門往南幾十米處的路上,常常遍地汙水,布滿垃圾。路兩旁的經營戶門前擺得亂七八糟。從這個地方開始經丁字口至南橋店這座“古城路”垃圾遍布、汙水遍地,車子橫七豎八亂放在街兩旁,路麵上到處是痰。

每到下午,這條路兩旁到處堆著垃圾。清潔工汗流浹背吭吭哧哧拉走垃圾後,粘在地上的汙跡、油膩、汙水融為一體,印成一坨坨一片片汙痕,散發出一股股刺鼻的怪味。而前邊的垃圾剛拉走,後邊垃圾又接著倒在街上,沒完沒了。即使大白天,這條街,尤其是大十字的環境衛生也很差勁。這條街兩旁的白牆、紅門、紅瓦、古典整齊的角樓與這條路的“髒亂差”極不協調。

如果及時負責地向市民及商戶做好宣傳,做好工作,要求大家把垃圾裝在垃圾袋裏,每天早晚固定好地點、時間,由裝運垃圾的專用車(車上應有遮蓋垃圾的棚)定時定點來裝運垃圾,要求大家把垃圾袋直接放入垃圾車裏。垃圾車開走後,不準任何人隨時隨地亂放亂倒垃圾,不準亂潑汙水。違者,初犯講清道理,說服教育;重犯者批評加措施。堅持下去,人們養成良好習慣,街市自然煥然一新,令人心曠神怡。如不這樣加強管理,市容髒亂差現象很難改善。

當然,領導是決定策略的火車頭,助手及管理者的才幹水平是否得力,得人心,首先要從求真務實的實際出發。如果這條街那道巷髒得無法下腳,你讓百姓如何評價?比如街上的垃圾、汙水及遍地的痰,如果從上到下,從城市到鄉村,負責衛生的領導利用文字、專欄、黑板、電視廣播、“住戶市民須知”、印發衛生宣傳小冊子及“單子”逐家逐戶發一份,使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並讓每家每戶在管理單位(如基層居委會、村委會等主管衛生部門)下發的維護環境衛生的措施條例上簽字,保證不亂放垃圾倒汙水,違者照章辦事。這樣,人們會自覺遵守的。

居民、住戶、商戶,每月每戶可交適當衛生費(我們那裏以前每戶每月交二元,現每戶每月交五元),衛生費由管理單位統一登記入賬,並給付衛生費者“收款憑證”。這樣,衛生費可支付裝運垃圾車的租車費用及付給清潔工、司機的報酬(我們那裏裝垃圾的車是租郊區農民的車)。當然,垃圾的集中倒放處,按有關製定的地點倒,且勿亂倒,以免汙染別處。

另一方麵,要想使街市保持整潔,除了不讓市民、商戶、公民亂倒垃圾外,解決亂倒汙水的重要一環,首先要解決下水道統一排水問題。否則,單清理垃圾、汙水,不提供排水排汙設施,髒亂差的現象很難徹底解決,這樣,美化鄧州的計劃會落空或推遲。

11.瀝青褪豬毛現象普遍存在。瀝青對人體危害極大,影響健康,應宣傳教育使經營豬下水者勿繼續用瀝青褪豬毛,改用對健康有益的傳統褪毛法。

在發達城市,發現瀝青褪豬毛是要阻止的。重犯者電視上常會報道曝光的(指的是屢勸不改者)。

小東關經營豬下水的多數操作間內外衛生條件很差,裏外是汙水,用具不衛生。加工的熟下水也上了不衛生的顏色,多數豬頭是用瀝青褪毛,應心平氣和說服改變成對健康有益的褪毛法。

12.“福勝塔”根基凹了一圈。秋夏雨季易灌水,若不加高加固塔周圍的地勢,其塔基日後會下陷、傾斜。塔邊堆的垃圾(尤其塔北邊)與古塔的景觀相背馳。維護、美化塔周圍的環境,不但提高鄧州的知名度,更重要的能使文物保持原貌不受損。

13.城內外大小煙囪均冒著衝天的黑煙,汙染空氣和環境。最好設法改進安裝消塵設備,使黑煙變白煙,保持鄧州上空的蔚藍、空氣的清新。

14.湍河風景區大堤下的河水呈暗黑色。那個新舊正在交替的橋下雖然嘩嘩啦啦浪聲悅耳,但從上遊漂下來的白沫白團和異物覆蓋半個河麵連成一片,順流滾滾而下且有股怪味。遊人麵對這段被嚴重汙染的河流怨聲不斷。說汙染源是從上遊某廠排放的汙染物,而這個廠就在鄧州的管轄內。這種排放物不但汙染了本地區的河域,也汙染了下遊七裏河。這樣,既影響了該廠的聲譽,也影響了鄧州市的形象和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