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母親必須這樣日複一日地洗下去,因為她和小安徒生都要吃飯啊!有時候,她的腳凍腫了、手凍裂了,但卻不能停下來。為了站在冰冷的河水裏能暖暖身子,母親就經常打發小安徒生到北街的雜貨店裏打瓶酒回來,冷的時候喝幾口酒還是可以稍微暖暖身子的,這樣她就可以堅持幹下去了。所以,每當她把滿滿一大籃子衣服洗幹淨的時候,身邊的酒瓶子也就空了。
可是,城裏麵開始流傳說:死了的鞋匠的老婆是一個酒鬼!在一些把衣服交給她洗的有錢人家也傳著一些這樣刻薄的話:這些窮人都是賤骨頭!他們沒有錢倒好,否則也會花光花淨的……
一天,母親仍在刺骨的河水裏洗衣服,突然一陣狂風劈頭蓋臉地刮過來,她實在支持不住,一頭栽進冰冷的河裏。安徒生連忙跑過去用自己瘦弱的臂膀扶起母親。在凜冽的寒風中,母子倆在河邊抱頭痛哭,而風越刮越大,淹沒了他們的哭聲。
從此,小安徒生更勤地為母親打酒暖身子。可是有一次,當他揣著剛打的酒向河邊走去的時候,路過寡婦燕謝尼烏斯太太的窗口,這個刻薄的女人竟突然從窗口伸出頭來,對著他大聲地斥罵:“呸!真是下賤東西!這麼小就會給你媽打酒了,明天,你自己也一定是個酒鬼。你媽真是一個廢物!”
燕謝尼烏斯太太那張凶惡的臉和惡毒的話使小安徒生驚呆了。“你媽真是一個廢物……”這句話深深刺痛了安徒生的心。
他愛自己的母親,覺得她是最偉大的母親,他為母親受到的侮辱而感到委屈。他含著淚繼續向河邊走,他不明白人與人之間為什麼會這麼不公平,挨凍受餓的反而還要被那些飽食終日、自以為是的有體麵、有教養的人謾罵和嘲笑。他的心越來越沉重,壓得他幾乎邁不動腳步了。生活的苦難和世人的白眼使少年安徒生過早地看到人世間醜惡、殘酷的一麵。
童年的慘痛記憶是刻骨銘心的,直到長大成人以後,安徒生的眼前還總是浮現出母親在冰冷的河水中洗衣服的身影,那句“你媽真是一個廢物”的惡毒的話還經常刺痛他的神經。
他曾把自己那段獨特的經曆和切身的感受寫成一篇童話《她是一個廢物》。他熱情歌頌了偉大的母愛,同時用犀利的筆觸揭露了所謂“文明的上等人”的自私和冷酷。
故事中那位貧苦的洗衣婦也和安徒生的母親一樣,從早到晚站在沒膝的冷水中,用大洗衣棒捶打那些沉重的衣物。有一次,她從早晨起來就滴水未進,但仍然要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在冰冷的河水裏洗那堆積如山的衣服。她又餓又冷,幾乎支撐不住了,就讓她那瘦弱的淡黃頭發的兒子給她拿瓶酒來,喝幾口,好暖暖凍僵的身子。可就在剛才,市長還對她的小兒子喊:“她真是一個廢物!你們這個階級的人說來真是糟糕!告訴你媽媽,她應該覺得羞恥。”
而其實,她年輕的時候就曾在這位市長家當過女傭人,那時她是一個年輕、漂亮且正派的姑娘。市長念大學的弟弟愛上她了,並且還送給她一枚戒指作定情信物。但他們那位高貴的母親卻不允許自己的兒子娶一位貧寒的女仆為妻。因為這位高貴的夫人覺得她和自己的出身名門的兒子無論從哪方麵來說都是不相配的。
於是,她隻好嫁了一個做手套的匠人。但沒幾年,丈夫就死了。兒子小,得靠她一個人的力量把他拉扯成人。她為了養活她唯一的兒子,為人擦樓梯,為人洗衣服,無論粗活累活什麼都幹,她不怕吃苦,她覺得隻要她能憑辛勤的勞動把兒子養大,她吃什麼苦都願意。
可是後來這位貧苦、倔強的母親終於在寒風凜冽的河水中跌倒了,再也沒有起來,就這樣結束了她悲慘的一生。而那位養得肥胖的、保養得很好的市長卻一直在說:她喝醉了,反正她是一個廢物,死了倒是一樁好事。
這篇故事寫於1853年,這個時候,安徒生已經開始用冷峻的目光來審視這個社會了。
童年時代所受的屈辱以及那時的疑問在他的心中翻滾,自己那含辛茹苦的母親早在1833年就在歐登塞小城的濟貧院中去世。如今,即使在貧民公墓中也找不到她的墳墓了,她是最疼愛和關心他的人。但這個不知疲倦不向困難低頭的女人,竟始終被那些貌似有教養的人指責為“廢物”!
安徒生的心在顫抖,他用平靜的筆墨敘述了一個悲慘的洗衣婦的故事給世人,而人們顯然能從他的平靜的背後聽出那抑製不住的呐喊:難道掙紮在貧苦中的窮人們就不應該有做人的尊嚴嗎?難道他們的人格就應該隨意被踐踏嗎?難道那些體麵的有教養的人就一定是高尚的嗎?
從兒時到少年時代,安徒生經曆了無數的人間苦難,看盡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所以他在對世間的美好的事物懷有偉大的愛的同時,很清醒地看到了世間的冷漠和殘酷。有時,他就像一隻冷眼看世界的夜鶯,在漆黑的夜裏唱著控訴的歌。
也正是由於安徒生童年、少年時代所經曆的苦難,使他非常關注窮人們的命運,並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上流社會的黑暗和腐朽,用自己的筆把他們的醜惡、虛偽和愚蠢都無情地剖析出來。所以,在他的創作生涯發展階段中,人們很容易發現他的風格發生的一些轉變。
這是因為隨著歲月的增長,他更看到了許多不平之事,他已慢慢由一個充滿幻想的天才詩人,成長為一個冷眼看世界的現實主義作家了。
正像評論界所說的那樣,安徒生從19世紀30年代後期,幻想的水平線已漸次低落,40年代繼續往現實方向位移,不但更多地以人類的麵貌來描繪童話主人公,而且往往將他們置於特定的社會環境和職業中來表現現實生活。正是由於這種轉變,才使得他的童話區別於以前的許多童話而具有了深廣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內涵。尤其是幾篇筆法很幽默而且寓意極深的童話,更成了世界文學作品長廊中的經典之作。
其中,《皇帝的新裝》就是人所共知的代表作品。《皇帝的新裝》原本取材於西班牙作家胡安·曼紐埃爾的《盧卡諾爾伯爵》一書中的一篇小說《織布騙子和國王的故事》。安徒生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更多的對現實生活的批判的成分,使得一個原本簡單的故事變得不僅僅可笑,而且可歎、可悲,讓人回味無窮。
作品中的那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一天到晚不關心自己的軍隊,不關心國家大事,卻隻熱衷於穿漂亮的衣服,而且他每天每一個鍾點都要換一套衣服。為了穿得漂亮,他甚至不惜花掉所有的錢。
所以他才能相信那兩個騙子胡扯的鬼話,夢想織出世界上最美的布,縫出一件最美的衣服給自己穿。也正因為他愚蠢,才會相信騙子說的那件衣服的奇異的特征:任何不稱職的人或愚蠢的不可救藥的人,都看不見這衣服。
而他所信任的老部長以及其他大臣們也都是虛偽、自私的人。他們明明看不見織布機上有任何東西,卻口口聲聲地稱讚布料顏色新鮮、花紋精致美麗,為的是不想讓人知道自己什麼也看不見,而被指責為愚蠢或不稱職的人。
然後,那位可憐的皇帝竟在兩個騙子的擺弄下脫掉了所有的衣服,穿上了那件什麼也沒有的新衣,並且穿著這件所謂的新衣在大街上煞有介事地舉行盛大的遊行典禮。街道兩邊擠滿了人,大家誰都沒有看見皇帝身上穿了什麼衣服,卻都怕別人說自己愚蠢而爭相讚揚皇帝的新裝真漂亮、真合身。
終於,一個小孩喊了出來:“可他什麼衣服也沒穿呀!”最後,百姓們都在議論皇帝什麼也沒穿時,那愚蠢的皇帝還在強打著精神繼續他的遊行。
怕別人看出愚蠢,而終究會因其愚蠢而大丟其醜。安徒生正是用誇張而幽默的筆法,用愚蠢的皇帝和他的大臣們的行為說明了這一點。更為深刻的是安徒生在讓人捧腹大笑的同時寫出了統治階級的腐朽,以及在庸眾心靈深處存在的劣根性。
安徒生就像他的童話《夜鶯》中那隻其貌不揚、小小的灰色的夜鶯一樣,用真實的聲音來反映生活,而不是像那隻裝飾華麗的人造夜鶯那樣,隻會重複地唱大家都喜歡的一支曲子。他不理會哥本哈根評論界的哲人們對他的目光短淺的評論,他用自己優秀的童話作品唱出了自己的聲音。
還在他決定從事童話寫作的時候,他就對一位朋友說:“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來寫童話,但同時我也沒有忘記成年人。當我在給孩子們寫一篇故事的時候,我永遠記住他們的父親和母親也會在旁邊聽。因此,我也得給他們寫一點東西,讓他們想想。”
他說:“我總以為,我寫童話,並不隻是為了孩子們的,也是為了給大人們看……孩子們會更喜歡我童話的故事,成人則會對我蘊藏於其中的思想發生興趣。”
正因為從一開始,安徒生就把自己的創作基點定在既教育孩子又教育成人的標準上,所以他的童話就總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他不僅講曲折動人的故事給人聽,更通過這樣的故事讓你看到生活、社會的本質,或告訴你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
安徒生始終強調,他不願意把童話的範圍僅僅局限在這個詞的一般含義上,他從1852年起就把自己的童話集稱為“童話和故事”了。因為他在為人們編織生活中美麗的花環、創造美妙夢境的同時,始終都是一隻冷眼看社會的夜鶯。
他來自於民間,來自於貧苦生活的磨煉,所以他要用筆喚醒人們的良知,讓人們分清人世間的善惡美醜。也隻有這種來自真實生活的藝術才是真正的藝術,才會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
那個從小眼中就閃爍著深邃目光的男孩長大了,他曾無數次地夢想成為一隻在空中自由飛翔的金翅膀的鳥。安徒生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金夜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