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每天看著那貼在牆上的大人物的畫像,心中產生了美好的憧憬。他渴望著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被眾人牢記,他的畫像也為眾人凝視,他暗暗地發誓,不禁掏出小刀,在那些傑出人物的名字中間醒目地刻上了自己的名字“拜倫”。看著剛刻上的名字,他臉上禁不住露出了淺淺的笑容,仿佛那令人激動的時刻已然來臨,他情不自禁又走上前去,刻上“拜倫”兩個字,停了一會兒,他又刻上一個自己的名字。“拜倫,拜倫,拜倫”,他念著刻上去的名字,躊躇滿誌:總有一天……
在英國的公學中,有一個傳統,即為數不多的幾個出類拔萃的人物支配著整個學校。如今,拜倫也躋身於這一行列了,他被人奉若神明一般,他身上散發出迷人的特殊的魅力。現在,拜倫喜歡站在哈羅山岡的最高處極目遠眺,讓微風輕拂自己的麵龐,讓神思自由地飛翔,仿佛要看到遙遠的地方。他有些陶醉、有些忘情,有時抬起手來,意味深長地向遠處揮一揮。他現在學習也特別刻苦,成績直線上升,一下名列第三,成了一名不僅知識廣博而且成績也好的優秀學生。
但是,在生活中,他還是常常遇到煩惱的事情,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友誼帶來的苦惱。
現在,拜倫新交上了一位朋友德拉瓦,他熱情地讚美他、嗬護他,以致引起了克萊爾的不滿,說他得新忘舊。他為自己辯護,結果兩人大吵一場。
拜倫把友誼看得至高無上,為朋友而全心全意,但他的朋友卻並沒有把友誼上升到同樣的高度。一次,拜倫約德拉瓦一起去散步,但德拉瓦說很累,想自己一個人待在寢室裏。不久,他卻在街上看到德拉瓦與另一個女孩一起散步。德拉瓦看見拜倫後,趕緊拐到另一條路上去了,這使拜倫異常傷心,他要的是沒有欺騙的真心誠意的友誼,然而別人卻並不像他那樣毫不保留,而是吞吞吐吐、遮遮掩掩。
拜倫悶悶不樂,他又在燈下想著他的詩句,在詩中對朋友冷漠負心進行指責,要他也像自己一樣認認真真:“你這樣對待我的真心,仿佛是做著遊戲……”他多麼希望這詩像上次上帝通知克萊爾一樣給他們的友誼帶來驚喜。然而朋友收到他的詩句,卻是漫不經心、不以為然地一笑了之:“他也會寫詩?”並在看過之後將它拋之腦後,扔進了垃圾堆裏。他哪裏知道,一顆詩歌天幕上耀眼的新星就要升起了。
拜倫為朋友的負心惱火,他就像一隻受傷的豹子一樣想要報複。一天晚上,他對德拉瓦說:“你爸在外麵等你。”等德拉瓦一出房門,他就把門死死關上,怎麼也不打開,讓德拉瓦在外麵凍了一晚上,並且告訴左右的人,誰敢上告校長,他就與誰沒完。德拉瓦在冷風裏又怕又凍,回來後得了一場大病。他父親來到學校,向德魯裏提出抗議,對拜倫的舉動深表遺憾,拜倫也深感後悔。
德魯裏對這件事感到太失望了,雖然他對拜倫一直是那麼寵愛,他現在的學業也是突飛猛進,知識的廣博更是無人能比,他聰明過人。但拜倫那少有的深刻思想並沒有增強他的判斷力,他總是感情用事,他實在太野,所作所為幾乎像個瘋子一樣不顧一切,他對跟隨在他身後的人進行感情和智力上的控製,這使得德魯裏博士十分不滿。
在1804年12月,博士非常遺憾地請拜倫離開哈羅公學。拜倫一聽到德魯裏博士這個決定,難過萬分,因為他是那麼尊重德魯裏博士,他深為自己使博士失望而難過。他向德魯裏博士坦言了自己的過錯,並表示不願再使博士難過。
這可嚇壞了律師漢森和他的保護人卡萊爾勳爵,他們先後趕來學校,從中調停。12月的倫敦,冰天雪地,天氣十分寒冷,拜倫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要在德魯裏博士的窗外過一晚,以贖回自己的過錯。
屋外天寒地凍,屋內德魯裏博士心潮起伏,他知道拜倫是個多麼優秀的孩子。當他打開房門,看見凍僵的拜倫仍是筆直地站在那兒,沒有移動一點兒。德魯裏博士感動得把拜倫一把摟進懷中,迎進溫暖的家裏。博士看見這個驕傲而倔強的勇敢少年眼角湧滿了晶瑩的淚水,便伸出有些顫抖的手,為他拭去淚珠,輕聲說:“孩子,難為你了。”拜倫感覺到德魯裏博士的懷抱是那麼溫暖,他說:“我為了我的諾言不怕任何犧牲。”這時拜倫身上的寒霜在他腳下化成了一汪清水。
拜倫留在了哈羅公學,但沒多久發生的一件事情,使拜倫又恢複了他那不顧一切的大膽舉動。德魯裏博士宣布將於複活節來臨時退休,這使拜倫深感痛苦難過。在德魯裏博士的最後一課上,大家默默無言,完全不像平時那樣的活躍,他們圍在博士身邊,靜靜地不發一言。拜倫難過地說:“先生,都是我們惹你生氣的緣故。”“不關你們的事。”德魯裏博士慈祥而愛憐地說。
德魯裏博士最終還是走了,接任校長的有兩個候選人,一個是博士的弟弟馬克·德魯裏,另一個是年輕而能幹的數學家喬治·巴特勒牧師。學生們一下把對原任校長的一片深情轉移到了他的弟弟身上,他們群情激奮,熱血沸騰,馬上形成了維護德魯裏的德魯裏派,要求委任馬克·德魯裏為新任校長。
拜倫和他的朋友湯姆·威爾德曼成了德魯裏派的領導人。這時一個孩子對威爾德曼說:“我知道拜倫不會長久加入我們派的,因為他不願屈居第二,隻要你肯把領導權讓給他,他馬上就會參加。”威爾德曼接受了勸告。於是,拜倫成了他們的第一領導人,威爾德曼成了他們的第二領導人。
最後,上麵決定讓巴特勒牧師擔任哈羅中學的校長,這使德魯裏派展開了激烈的反抗運動。他們外出時都常常帶著裝上了子彈的手槍,有人甚至建議在通往四年級教室的路上灑上火藥,這樣,巴特勒走過這兒時,就會把他炸得粉身碎骨。幸虧有個叫作詹姆斯·理查森的學生對此進行了勸阻,認為這樣會毀壞了那貼滿先輩名人畫像的牆壁,而先輩們是無辜的,這樣才免卻了一場爆炸的慘劇。
當然,在這場運動中,拜倫是不能沒有什麼表現的。他怒氣衝天,跑到巴特勒校長家的窗前,把校長家窗戶台上的鐵欄杆統統給拆下來了。這一行動震驚全校,他被帶到校長室,校長質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竟振振有詞地回答:“因為屋裏的光線被它們遮住了。”巴特勒校長一聽此言,倒為了他的理由而原諒了這匹難馴的小馬。
在這次鬥爭中,拜倫又用他的詩作為工具來表達他們的意誌。吃飯、睡覺、走路,他時時刻刻琢磨著他的詩句,甚至是一些打油詩,他日以繼夜,把詩句寫下來興奮地到處傳播。
晚上寫下的詩,他一大清早急匆匆地到各處親自散發到學生手中;午飯時有詩句,他放下碗立即抓起筆,寫完後立即分發各處。他的那些詩句倒是尋常,但他那份熱情卻是足夠令人感動。哈羅公學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傳到德魯裏博士的耳朵裏,為了緩和事態,他對哈羅公學做了一次私人訪問,學生們遠遠地迎接著他。他對學生們的熱情深為感動,表示了最大的謝意,並勸孩子們專心學習,與新校長好好合作,孩子們才漸漸平息了騷亂的心。
在哈羅公學的最後一學期裏,拜倫突然對悠久的希臘文化產生了強烈的興趣。他就又開始學習希臘文,同時學習拉丁文,他對語言的興趣一直十分的強烈。
1805年,哈羅公學傳統的演說日又來臨了,拜倫又被推為演講代表。他仍同上次一樣,信心百倍,做了充分的準備。
這是他在中學最後的一段日子了,他要做最傑出的表現。
這次,他想起了他那親愛的姐姐奧古絲塔,他決心要讓她也來一睹自己的風采,於是便給姐姐寫信:“夫人,我請求您能坐您丈夫閣下最漂亮的馬車,出席我們這個盛大的節日。”可以看出他那時的躍躍欲試的激動心情。
當奧古絲塔儀態萬方地出現在演講場的時候,整個校園為之歡呼驚動,她那卓絕風姿使拜倫更覺臉上增光,自豪無比。他澎湃的激情如火山噴發一般源源不絕,繪聲繪色的演講精妙絕倫,聽眾完全被他抓住了,隨他的演講而激動、悲戚、歡呼、愁絕,為之傾倒。太出色了,他作為一個演說家具有西塞羅一樣的雄才偉略,德魯裏聽過他的演講後,連聲說拜倫會成為一個著名的演說家,隻要他願在這方麵再努力。
拜倫自己也說:我的稟賦與其說是在詩歌方麵,不如說是在演說和軍事方麵。但生活卻並沒有那樣發展下去,他本想進入這一個房間,卻意外地進入了另一個房間。
拜倫的上進好勝心不次於任何人,雖然是跛腳,但卻樣樣都做得特別棒。在體育上,他表現得更是充分。在運動中,他的腿似乎一點兒也沒有妨礙了。
畢業前哈羅公學與伊頓公學之間舉行了一場校際板球賽。伊頓公學一名隊員看見一瘸一拐的拜倫隨隊員前往運動場,便性急地喊起來:“服務人員請趕快退場。”拜倫氣得兩眼冒火,差點兒要向那衝動的學生衝過去,給他一拳,但他忍住了。這時哈羅的一名隊員說:“別胡說,那是我們的主力隊員。”那個學生驚訝得半天沒合攏嘴。比賽開始後,拜倫憋足了一股勁,在場上生龍活虎,在本隊中成了靈魂。他一個人頻頻得分,使伊頓學員大為驚詫。哈羅最後贏了比賽,伊頓學員都打聽那個跛腳的運動健將,大家告訴他們,那就是哈羅著名的人物:拜倫。
這場板球賽結束了,拜倫的中學生涯也將結束了。再見了,哈羅公學!那曾是拜倫魂牽夢縈的地方啊,多少希望、多少歡欣、多少激動、多少煩惱、多少苦痛都留在了那裏,而今要從那裏帶走什麼呢?此時,拜倫對學校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充滿了留戀。他長時間地站在教室前、操場上、走廊裏出神,不願離去。他此時甚至就想變成一棵樹永遠生活在校園裏,或者變成一隻鳥在校園裏自由飛翔。
一想到這兒,他一下來了靈感,跑出去到處找樹苗。好不容易找到一棵,他興衝衝地回到校園,拿起鋤頭就挖了起來。園丁見他在草坪裏挖土,以為他瘋了,大聲叫他趕快出去。當拜倫不好意思地說自己想為校園種棵樹作為留念時,園丁原諒了他。如今拜倫種的那棵樹,已成了校園裏的參天古木。
將要離開校園之際,他在希臘文版的《聖經》扉頁上這樣寫著:“喬治·戈登·拜倫,公元1805年6月26日,星期三,下午三點一刻,第三學校——卡爾弗特,班長,左邊是湯姆·威爾特曼;右邊是朗。於山岡上的哈羅公學。”
他是如此害怕失落自己的位置,以至於要記住自己的身份位置,在書上留下永久的記憶。他最後一次來到哈羅山岡上的墓地,在那裏憑吊多時,他用刀子在一塊陌生的墓碑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拜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