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歌聲聲挽淮洲 16(2 / 3)

但湘希兄說,不管如何,廟毀神存,還是需要辭謝一番:

“辭謝天地日月星,閃電雷霆雪與風。玉皇王母守天宮,南曹北鬥太白星。辭謝天神歸天宮,辭謝地神地府中。辭謝水神歸龍王,辭謝陽神歸廟堂。五德君星歸五方,東南西北與中央。”

“天地水陽神四界,王靈官與馬元帥。包、王、呂、齊四丞相,五嶽聖帝金吾將。關平關索關將軍,儒釋道祖三教宗。塘壩窯橋四土地,慈王財神文昌帝。縣鎮城隍省城隍,都總城隍定湘王。坐鎮湖南顯威靈,安邦護國救萬民。”

“楓林吳主黃峰尖,祖師岩前陳大仙。石柱靈峰玉皇宮,楊塅謝市金台峰。橋頭道岩七娘山,石葫蘆上金石山。相公殿與皂角灣,麻衣孝仙洞庭灘。永興禪院關帝王,曹塅仰山觀音堂。社港蓮溪登龍寺,成頭下車與沙市。大安華嚴普洛山,楊四將軍石田灣。龍伏藥王金甲山,開山佛祖獅子灘。仁壽、七星、大江傅,邊山聖帝南普寺。”

“七郎八郎沈九郎,袁、李、沈姓海龍王。焦橋瑉顯寄馬市,坪上李家克龍寺。西坑藥王賀華軒,橫塘普濟陳大仙。靈官赤馬普化寺,白荊雷神雨福祠。金盆坦上眾界神,王爺廟與白羊坪。盧仙、蛇嘴、瑞慶宮,曇雲、秀水、爛泥衝。黃橋楊四與龍興,八寶山上鄭九公。金甲將軍柯樹磯,清溪清泰石江陂。”

湘希兄又說,雖然好多寺廟已不複存在,但所在地址的地名至今未改,所以謝了大神後,還有屋場內外的小神也要辭謝:

“多把錢財憑火化,家神土地應辭謝。城隍大王得錢行,安邦護國保下民。後山福主得錢行,六畜興旺應擔承。家堂香火得錢行,奏請天公降福臨。九天東廚得錢行,隱惡揚善奏天庭。屋簷童子得錢行,簷風不掃小孩童。符頭師主得錢行,興工動土保安寧。火爐哥哥得錢行,熱湯熱水不沾身。掃帚姑娘得錢行,早掃金來晚掃銀。叫路亡者得錢行,回光返照蔭後昆。門神大王得錢行,人來有路鬼無門。秦叔寶與尉遲恭,手拿金鞭打妖精……”

謝完大小神社之後,就唱讚祝孝家:

“錢財奉送轉回程,留言祝福孝家們。工商行政孝堂行,兩袖清風得好評。老人來到孝堂行,重添花甲享遐齡。嫂子來到孝堂行,早生貴子跳龍門。姑娘來到孝堂行,百年佳偶自天成。學生來到孝堂行,龍虎金榜點頭名。小孩來到孝堂行,關煞消除易成人。”

最後是謝歌場的尾聲:

“今日亡者還山後,寅葬卯發添富貴。從此夜歌不再唱,鑼鼓放在高樓上。揚塵結得三尺厚,大風吹起兩邊跳。每逢做壽與喜慶,方可上樓拿來用。請來鐵匠毛子中,打把鐵刀八百斤。先殺鼓來後殺鑼,永世不唱鬧喪歌。喪鑼喪鼓送些遠,送到長江不看見。”

當歌場辭謝完畢,鑼鼓即連擊幾下,一腳把鑼鼓踢到大門角落裏。鳴炮、準備出柩送葬。

孝子跪拜辭謝,手托條盤奉上謝歌場的母大人,盤內有白紅包一個、蓋白沙兩盒。

當靈柩歸山入葬時,母大人還讚頌幾句,獲取最後一個紅包。

(五)夜歌詭辯三例

在夜歌場中,東與客是兩個對立的方陣。焦點集中在從文字墨跡中找秕疵,土話叫找岔子。

母家總喜歡從訃告中去淘金,如通常容易忽視的“壽終正寢”與“壽終內寢”,“歿存均感”與“存歿均感”,“享年”與“享壽”,以致哀聯常出現的“失恃”與“失怙”,“屺嶺”與“牯嶺”,“社停桑柘”與“詩廢蓼莪”等詞語,如果顛倒用錯,即是抨擊的有據材料。

而東主方陣也不敢放鬆,對於母家送的祭幛和挽聯、悼亡詩等文字方麵,開短會研討商量對策,挖窖尋蛇,找些靶子好有的放矢。

例如石江村張象賢母故,黃姓去當母黨,祭幛文字是“簷水滴原”,張家理解為“前頭烏龜爬壞路,後頭烏龜照路爬”,暗射不孝之子必遭不孝之孫的報應。一陣歌場舌戰之後,張家逼黃家當場改寫了祭幛才平息。

有的寫個“曹操孟德”,東主就理解為奸雄曹孟德,其實褒義為“有曹大家(音gu)之貞操和孟母之德”。有的寫個“二美於斯”,就說比喻陳世美和潘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