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章 你是我師傅(1 / 2)

沈奇一邊搞科普,一邊和楊定一起推進97項目凝聚態物理的第二個課題。

經過近半年的研究、驗證、調研,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建議,將沈奇的第一篇凝聚態物理論文《一類化合物的無序-有序相變規則及基本方程》中的無序-有序相變規則命名為“沈奇規則”,對應的基本數學物理方程∫+∞-∞du/d/-ζdζ=(1-v)b/asin4πu/b,命名為“沈奇方程”。

IP向沈奇發來邀請函:

“沈奇先生,鑒於你在凝聚態物理、複雜性、地球固體物理學、體物理等領域做出的貢獻,IP提名你為卡斯特勒獎候選人,並邀請你參加今年7月在IP舉行的卡斯特勒獎頒獎儀式,望出席。”

卡斯特勒獎成立於198年,以法國物理學家阿爾弗雷德-卡斯特勒的姓氏命名,是國際物理界的一項大獎,每兩年頒發一次,由IP組織評選。此獎授予發展中國家的國民,並在本國生活和工作,年齡不超過40歲。

終於有國際物理組織給沈奇頒獎了,沈奇接受了IP的邀請。

又過幾,IU給沈奇發來邀請函:

“沈奇先生,鑒於你在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霍奇猜想、SL體係、沈氏雙生匹配法、沃什猜想、巴拿赫空間中的穆勒-沈定理/沈氏近迫定理等領域作出的無與倫比貢獻,IU決定授予你陳省身獎,並邀請你出席今年8月舉行的國際數學家大會,望出席。”

好事成雙。

今年是菲獎年,本年度的菲爾茲獎會在四年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頒出。

這四年以來,沈奇在數學上取得了新的重大研究成果,建立了SL體係並證明霍奇猜想。

但IU還是沒有破例再次將沈奇列為菲獎候選者,IU提名沈奇為陳省身獎候選人。

陳省身獎和陳省身數學獎是兩個不同的獎項,前者由IU頒發,後者由中華數學會頒發。

沈奇在普林斯頓讀書時已經獲得陳省身數學獎,而IU頒發的陳省身獎屬於終身成就獎的性質。

一位數學家一輩子隻能領取一次菲獎,關於這個原則IU表態了,絕對要堅持下去,一百年不動搖。

沈奇在上一次菲獎之後又證明了霍奇猜想,IU也是沒什麼獎拿得出手發給沈奇,想來想去隻能破另一個例,提名沈奇為陳省身獎的候選人。

陳省身獎通常隻發給已經退休或者快要退休的老大爺,而沈奇今年6歲。

沈奇接受了IU的邀請,他將出席今年8月的國際數學家大會。

卡斯特勒獎頒獎地點在意大利城市的裏雅斯特,今年國際數學家大會舉辦地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個7月底,一個8月初,沈奇提前做好計劃,7月底8月初去趟歐洲,兩個獎一起帶回來。

距歐洲之行還有近兩個月的時間,此時正值燕大的考試季、答辯季。

數院出身的沈奇受邀擔當答辯官,他將參加數院的一場本科生答辯、一場博士答辯。

五篇本科生論文和兩篇博士論文提前送到沈奇手中,沈奇先看本科生論文,其中一篇論文看過之後他氣的拍桌子:“態度極其不端正,燕大怎麼還有這種學生?”

兩篇博士論文寫的還可以,其中一位作者是沈奇的老朋友,他的本科同學李真強。

6月初,燕大數院本科生畢業答辯進行中。

今上午,數學係五位大四學生輪番進入答辯會議室,陳述他們的本科畢業論文,並回答老師的提問。

前四位本科生表現的還可以,論文寫的馬馬虎虎,沒什麼亮點,也沒致命的疏漏。

沈奇的評價是,你們寫了一篇勉強符合燕大數院本科畢業標準的數學論文,我個人同意你們本科畢業,祝你們擁有錦繡前程。

第五位本科畢業生進場,是位燙著時髦發型的男生。

男生進門後先鞠躬,禮數非常到位:“沈教授好,魯院長好,孫主任好!”

男生挺懂事,事前也做了功課,三位答辯官的級別他摸查的很清楚。

沈奇是燕大正庭教授,這個教席同一時間隻授予一人,同時沈奇兼任沈奇數理研究中心主任,這個中心與數院平級,所以沈奇的級別不會低於數院院長。

魯國珍是數院副院長,孫二雄是教研室主任,所以男生跟答辯官打招呼的排名是正確的,從高到低依次是沈教授、魯院長、孫主任。

數院相當重視本科生答辯,三位答辯官都是業內有頭有臉的人物,主答辯官魯國珍到:“何宇明同學,請開始你的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