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章 形勢喜人(1 / 2)

“我就是跟盧教授您交流交流,這些樣本數據給一份我吧,謝謝了。”

沈奇拿到數據後,在盧教授的指導下,操作射電望遠鏡捕捉銀河係NG115和NG458的射電信號。

NG115和NG458的質量分別為太陽的0億倍和600萬倍,它們最早被哈勃望遠鏡發現,是銀河係內著名的黑洞。

文工作者剛接觸射電望遠鏡時,都會拿這個兩個黑洞練練手。

射電信號描述了人眼無法看到的事實,合成孔徑成像所顯示的黑洞和科幻片中的黑洞截然不同。

NG458在地球上的成像是一團黑乎乎的烏雲,其脈澤源的軌道速度作為運動中心距離半徑的函數是已知的,包圍黑洞的圓盤有些扭曲。

“科幻片裏的黑洞都是藝術化處理,而文學家眼中的黑洞是一堆數據。”沈奇完成操作,和盧教授告辭,帶著數據回燕大了。

有了數據,就可以編寫科普性文章。

“從0世紀70年代科學家提出黑洞視界和它的熵成正比之後,黑洞熱力學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對於黑洞熵的起源問題還不清楚。”

“為此人們提出了各種求黑洞熵的方法,比如布裏克-沃爾方法及之後改進的薄層模型,弦理論和單圈量子引力理論等。”

“對於黑洞熵的研究,必須考慮到黑洞的量子效應,即當黑洞吸收和輻射粒子時須考慮海森堡不確定原則。”

“關鍵的問題是,在黑洞這種強引力場中必須對原本的海森堡不確定原則進行修正,本文在大量觀測數據的基礎上,修正如下……”

經過計算,沈奇推導出黑洞熵的一個修正式:SE=(1+α^lp^β^/l^+8Q^β^/πl^)S+α^lp^π/4lns……

最終結論是,本文中的黑洞熵修正式適用於大尺度的理論,與弦理論得到的很多結論保持一致。

相比於GUP(廣義不確定關係),本文的黑洞熵修正式適用範圍更大,對於擁有單視界及非極端內視界的黑洞均有效,並可對複雜時空的黑洞熵進行修正,這為我們更進一步了解黑洞內部運行機製帶來一些可供參考的依據。

“挺科普的,大部分讀者應該能看懂。”沈奇寫完這篇黑洞科普文章,喊楊定來主任辦公室:“定,你本科專業是文學,我寫的這篇文章,你能看懂嗎?”

楊定看了半個時,點點頭到:“能看懂個七七八八。”

“好的,你去忙吧。”沈奇心中有數,然後修改這篇黑洞文章。

本科是文專業的學霸楊定隻能看懂七七八八,那不行,還是太深奧了。

沈奇簡化數學物理推導計算過程,增加文字性描述的科普內容,再給楊定看了一遍。

這次楊定全明白了:“所以沈教授是支持弦理論的。”

“當然支持,弦理論的大佬是我的物理導師。”

“威騰是你導師?”

“是的,所以威騰是你祖師爺。”

“這太讓我振奮了。”楊定發現自己原來師出名門,威騰、沈奇比他之前的碩士生導師常教授牛逼了不止一條街。

沈奇將這篇黑洞熵的文章投去《科學》,沒過多久,《科學》刊登了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