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參商》:男女間僅僅相愛還不夠,還得在人生觀、處世態度各個方麵有共同點。我當時大概在摸索男女結合問題,要不就是替我最終離開了她作辯解,自我解嘲。(3 / 3)

教友們在禮拜堂門口互致寒暄,“為了愛”不情願而來的萍始終低著頭,好像參加的是個喪禮。蕭乾這裏依然用諷刺的筆墨來烘托教堂肅穆的氣氛,簡直把禮拜變成了一幕刻意幽默諷刺的笑劇。他把身體肥碩,身穿莊嚴黑袍的牧師,描繪成一個十足的“醜角”。他甚至直接告訴讀者,這是“一個身材極矮,嗓音清脆,閃亮的頭發,教堂裏一個近乎於醜角的人物。”

蕭乾為了加大諷刺標榜愛的教會實際就是毀滅愛的罪魁的力度,特地安排牧師在做禮拜的時候選讀《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他自己非常熟悉這章,能一字不落地背誦。它充滿了論愛的美麗文字,是嫻貞勇氣的源泉。裏邊寫道,愛是堅忍的,仁慈的;有愛就不嫉妒,不自誇,不驕傲,不做魯莽的事,不自私,不輕易動怒,不記住別人的過錯,不喜歡正義,隻喜愛真理。愛能包容一切,對一切有信心,對一切有盼望,能忍受一切。愛是永恒的。[《哥林多前書》13:4--8]嫻貞把《聖經》攤開在萍的膝頭,她敬畏上帝,愛萍,感覺萍受了打動。他倆相視而笑。但萍,正像塑造他的蕭乾一樣,隻是被書中對美麗愛情的描述所吸引。他不敢相信愛會有那麼無堅不摧的力量。

剛剛誦讀完論愛的篇章的牧師向“愛”宣戰了。他在禮拜的最後,當眾宣布,若是本堂教友都和外教人結了親,背了主,教會不就散了嗎?打算謀一門好親,在教會裏不也可以物色嗎?我們特別希望本堂教友能以身作則。

禮拜做完,牧師像往常一樣,立在堂門送教友。他呲開鑲著一顆閃亮金牙的嘴,特意陰險地盯住了萍,問姑姑萍是什麼公會的?嫻貞羞慚地回答,他還沒入教呢。還沒入教?牧師故意做出一副驚慌的樣子,揚聲說給由他身邊走過的公眾聽,好了,今年的複活節受洗的裏頭有了一位新郎。

這無疑是對嫻貞的最後通牒,她是這場愛情悲劇的真正受害者。這以後,萍再沒有出場,隻是給嫻貞來了一封要她私奔的信。複活節一天天臨近,姑姑為萍始終不肯受洗感到越來越氣憤。為維護自己資深的基督徒身份,她強迫嫻貞放棄萍。這時,蕭乾又使出了他擅長的看家本領,以細膩而見功力的筆觸,描述嫻貞十分複雜的心理活動。一個小聲音在呼喚她同萍一起逃走,可姑姑的影子越來越大,因為它武裝上了《聖經》,武裝上了宗教,變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然而,萍剛強不阿的靈魂又向他襲來。那股力量太大了,使她感到已無法抓住萍麵頰上那顆“神安排”的黑痣。

極度的痛苦導致瘋狂。一天夜裏,嫻貞披頭散發坐了起來,睜大眼,抓著自己的胸脯,拚命地狂笑,號啕大哭,絕望地撕扯著《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一個篤信上帝的好女孩,再不相信愛的力量了。這本身即是對用愛武裝起來的基督教的嘲弄,是對品性極差的法利賽人把持的教會的有力一擊。蕭乾拿悲劇當喜劇來寫的深刻,也就在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