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第二個公式:成績=能力X勤奮。粗通數學的人都可以看出,這個公式其實是上一個公式的演變。這裏,成績與能力、勤奮均成正比。譬如有兩個人,他們的能力相當,但其中一人勤奮的數值比另一個大,由公式可得出,前者的成績比後者大。這就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勤奮都是取得成績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培養能力的基本條件。沒有勤奮,成績無從說起,培養能力也隻能是句空話。然而,隻有勤奮是不夠的,還得看重能力。
至此,一切都清楚了,當代日本人不過是在勤奮的“日本精神”中注入了新的血液,他們在踏著“勤奮”與“能力”兩個風輪馳向成功。
生命的意義不僅僅是活著,而是要為這個世界做出些什麼,留下些什麼。每個人都會留下點什麼,其成分與價值會因你的目標、你的勤奮程度而截然不同。
一般說來,存在是容易的,存在內容卻是極其嚴峻的選擇——你是否有一個遠大宏偉而又賣實在在的目標;你是否有科學、縝密而又合乎實際的方法;更主要的在於你是否具備不屈不撓的勤奮精神——這一切決定了你存在的意義。
理想使痛苦生輝,勤奮使人生變美。一個有點事業心的人,都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追求和奮鬥。貝多芬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揭示出一個真諦:戰勝命運!——堅韌離我們越近,失敗離我們就越遠。
幸福的人生不是安逸中的空想,而是踉蹌中的執著,重壓下的勇敢,逆境中的自信,艱苦中的勤勉和奮發,是在任何環境下都具備的自我適應、自我調解能力。
一味感歎是怯懦的習氣,永遠搏擊才是奮鬥的性格。你可能因匆匆上路而來不及準備必要的“工具”——知識、才幹、經驗;但隻要你頑強地走著,這些“工具”就會如期而至;隻要你頑強地走著,泥濘坎坷之路就是坦途,不毛之地也會開花結果!
秘籍:一個普通的靈魂,在勤奮之火的燃燒中,同樣會發出奪目的光亮和巨大的熱能。
心態決定命運
積極心態與成事的關係相輔相成。毫無疑問,一個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一輩子都是兵卒。這說明,隻要你擁有積極的心態,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就沒有做不成的事。仔細觀察比較一下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心態,尤其是關鍵時候的心態,我們就會發現“一念之差”會導致驚人的不同。
在推銷員中,廣泛流傳著一個這樣的故事: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於炎熱,非洲人向來都是打赤腳。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立刻失望起來。“這些人都打赤腳,怎麼會要我的鞋呢?”於是放棄努力,失敗沮喪而回。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皮鞋市場大得很呢!”於是想方設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結果發大財而回。
這就是因一念之差導致的天壤之別。:同樣是非洲市場,同樣麵對打赤腳的非洲人,由於一念之差,一個人灰心失望,不戰而敗;而另一個人信心滿懷,大獲全勝。
要改變失敗的命運,就要改變消極錯誤的心態。永遠記住一念之差決定做事的成敗。
卡耐基曾講過一個故事,對我們每個人都有啟發:塞爾瑪陪伴丈夫駐紮在一個沙漠的陸軍基地裏,她丈夫奉命到沙漠裏去演習,她一人留在陸軍的小鐵皮房子裏,天氣熱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陰影下也是華氏一百二十五度。她沒有人可談天,隻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們不會說英語。她太難過了,就寫信給父母,說要丟開一切回家去。她父親的回信隻有兩行,這兩行信卻永遠留在她心中,完全改變了她的生活:
“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
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星星。”
塞爾瑪一再讀這封信,覺得非常慚愧。她決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爾瑪開始和當地人交朋友,他們的反應使她非常驚奇,她對他們的紡織、陶器表示興趣,他們就把最喜歡舍不得賣給觀光客人的紡織品和陶器送給了她。塞爾瑪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種沙漠植物,又學習有關土撥鼠的常識。她觀看沙漠日落,還尋找海螺殼,這些海螺殼是幾萬年前、這沙漠還是海洋時留下來的……原來難以忍受的環境變成了令她興奮、留連忘返的奇景。
是什麼使這位女士內心有了這麼大的轉變?
沙漠沒有改變,印第安人也沒有改變,但是這位女士的念頭改變了,心態改變了。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認為惡劣的情況變為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冒險。她為發現新世界而興奮不已,並為此寫了一本書,以《快樂的城堡》為書名出版了。她從自己造的牢房裏看出去,終於看到了星星。
成功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自己的消極的心態。這種心態常常把我們嚇倒。要想成功卓越,必須牢固樹立積極成功的心態,徹底清除和控製消極失敗的心態。
自卑症、借口症、恐懼症和憂慮症是消極失敗心態幾種具體表現,其他消極失敗心態的表現在悲觀、壓抑、偏見、固執、僵化,自我意識太強,過分追求十全十美,一蹴而就的心理,急躁、不講方法的蠻幹,衝動心理,畏難而退的心理,內疚悔恨,沮喪泄氣,憤怒嫉恨……它真是太多了。
這些消極心態常常不請自入,光顧我們的頭腦。它們像毒菌一樣侵害我們的心靈。如果不加抵製,它們便會迅速繁殖擴散,使我們整個人生走向消極和失敗。
長期受多種消極心態影響的人,幾乎像得了癌症一樣,從裏到外,都表現出“我不能”、“我不行”、“我不要”等無能的癌症症狀。
約翰尼·卡許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一名超級歌星。他早有一個夢想——當一名歌手。參軍後,他買到第一把吉他。他開始自學彈奏吉他,同時練習唱歌,他開始嚐試自己創作一些歌曲。服役期滿後,他開始努力工作,以實現當一名歌手的夙願,可他沒能馬上成功。沒人請他唱歌,就連電台唱片音樂節目廣播員的工作也沒能得到。他隻得靠挨家挨戶推銷各種生活用品維持生計,不過他還是堅持練唱。他組織了一個小型的歌唱小組在各個教堂、小鎮上巡回演出,很快,他有了一些歌迷。最後,他灌製的一張唱片奠定了他音樂工作的基礎,吸引了兩萬名以上的歌迷。金錢、榮譽、在全國電視屏幕上露麵,所有這一切都屬於卡許。他對自己能力的堅信不疑,使他獲得了成功。
然而,卡許又經受了第二次考驗。經過幾年的巡回演出,他被那些狂熱的歌迷拖垮了,晚上須服安眠藥才能入睡,還要吃些“興奮劑”來維持第二天的精神狀態。他開始沾染上一些惡習——酗酒、服用催眠鎮靜藥和刺激興奮性藥物。他的惡習日漸嚴重,以致對自己失去了控製能力。他不是出現在舞台上,而是出現在監獄裏了。到了1967年,他每天需要吃一百多片藥片。
一天早晨,當他從佐治亞洲的一所監獄刑滿出獄時,一位行政司法長官對他說:“約翰尼·卡許,我今天要把你的錢和麻醉藥都還給你,你比別人更明白你能充分自由地選擇自己想幹的事。看,這就是你的錢和藥片,是把這些藥片扔掉還是去麻醉自己,毀滅自己,你選擇吧!”
卡許選擇了生活。他又一次對自己的能力作了肯定,深信自己能再次成功。他回到納什維利,找到他的私人醫生,醫生不太相信他,認為他很難改掉吃麻醉藥的壞毛病,醫生告訴他:“戒毒癮比找上帝還難。”
卡許並沒有被醫生的話所嚇倒,他知道“上帝”就在他心中,他決心“找到上帝”,盡管這在別人看來幾乎不可能,他開始了他的第二次奮鬥。他把自己鎖在臥室,閉門不出,一心一意就是要根絕毒癮。為此,他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經常做惡夢。後來他在回憶這段往事時說,他總是昏昏沉沉,好像身體裏有許多玻璃球在膨脹,突然一聲爆響,隻覺得全身布滿了玻璃碎片。當時擺在他麵前的,一邊是麻醉藥的引誘,另一邊是心中奮鬥目標的召喚,結果他的信念占了上風。九個星期以後,他睡覺不再做惡夢,又恢複到原來的樣子了,他努力實現自己的計劃,幾個月後,他重返舞台,再次引吭高歌。他不停息地奮鬥,終於又一次成為超級歌星。
卡許完成了醫生認為的“不可能”的事。實際上,世界上有許多所謂“不可能”的事都有“可能”發生。
我們往往不知道,我們常常是消極心態的受害者。那麼,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消極心態呢?問得好。你可以進一步問:有沒有對策對付這些消極心態呢?
當我們能較清醒地思考上麵兩個問題的時候,消極心態就開始害怕我們了,它要準備逃遁了。隻要我們找出造成消極心態的原因。就不難找出對策。有了對策,消極心態就會被我們控製而不是控製我們,就會被我們清除消滅而不是侵害消滅我們。
讓我們試著從消極心態形成的較普遍原因、相應對策與心理訓練的角度,探討控製和清除消極心態的問題。
那不是由於種種的社會消極因素,極大地影響和幹擾人們的思想心態,挫傷許多人的信心,使相當多的人滋生出種種的消極思想和心態,不少人以各種消極的心態來麻醉自己,麻醉他人。
假如你是消極的人,無心戀戰;無所事事,還有誰能幫助你積極起來呢?積極的心態就是從正麵看問題,為自己定下做事目標而不停地進取。許多人難以成事,關鍵就在於一念之差,無法讓自己走出消極心態造成的心理誤區,很難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做自己的事。
秘籍:兩個人從牢中的鐵窗望出去,一個看到泥土,一個卻看到星星。
享受平凡帶來的幸福
在平凡裏默默走過人生的旅程,會得到成功,得到幸福,得到並非平凡的壯麗感覺。
人的一生不必追求轟轟烈烈。轟轟烈烈是人生的極端之相,非大紅大紫,即大悲大哀。這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是很危險的。所以,切莫漠視平常,平常裏蘊藏著人生無盡的福份。平常是屬於最正當的人生,既不奢侈,也不虧空,既不過熱,也不過冷,在平凡裏默默走過人生的旅程,會得到成功,得到幸福,得到並非平凡的壯麗感覺。幻想轟轟烈烈的人時刻都想比別人強,比別人好,比別人高明,比別人有好運,因此,他們常常不屑與身邊的普通人為伍,漠視別人的存在,不重視別人的情感,就是說他們常自命不凡,目無下塵,一旦未達到某種境界,心理上就出現不平衡狀態,因而在性格上常常表現得與眾不同,自己把自己擺到了特殊的地位上,仿佛自己提著自己的頭發要離開地球似的,所以大有點與身邊人格格不入的感覺。這樣的人,很多時候,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得不到別人的賞識與愛護,因而也就得不到成功和幸福。
所以,你若想把人生過好,就應該看得起平凡,耐得住平凡,在平凡中找到自己的坐標。
你有沒有想過,你之所以不能成為偉大的人,就是因為你厭惡當個平凡人。
你是不是一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回想一下,小時候你上作文課,老師要你寫“我的誌願”,你和大多數人一樣寫道:“當總統”、“當外交官”、“當科學家”、“當大文豪”……,很少有人會寫“當一個平凡的普通人”。
人,因為有夢想而偉大。你曾經發下宏願,此生一定要幹出一番轟轟烈烈的成績!不過,當你開始打量自己,發現自己竟然坐在一個不起眼的位置上,每天重複做一些無聊的事,生命沒有發光,也沒有發熱,一點都不精彩;而你當年的夢想、偉大的誌願、不平凡的企圖心全都不翼而飛,“命運對我實在不公平,我絕不應該如此!”你憤恨地說。你不禁羨慕起那些很有成就的人,你猜想他們能那麼“不平凡”,大概是天生就有一個“好爸爸”,或者“命運之神”比較偏愛他們。“否則,為什麼我的條件不輸給他們,卻沒有同樣的結局?”
不錯,某些人確實天生好命,嘴裏含著“銀湯匙”出生,但你可知道這些人的背後,其實隱藏了多少壓力與不安?“不平凡”的身份使他們到處受人注目,但也成為他們最大的限製與包袱,他們內心多麼渴望能像平凡人一樣自由自在。
而你認為那些被命運之神特別眷顧的人,你可知道這些人要做到偉大,要付出多少努力?流多少淚?滴多少汗?他們不是坐在那裏空等就能成功的。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若你的夢想比別人偉大,通常你必須忍受的煎熬就比別人多得多。”的確,很多偉大的人都是在平凡的環境裏被淬礪出來的。
譬如,“相對論”的發現者愛因斯坦,他的身份和一般人一樣,平常也是個朝九晚五在專利局工作的上班族,他並未因為自己是個偉大的物理學家,而不屑於做平凡的事。
也有些偉大的人,最後卻選擇歸於平凡。日本著名的武士宮本武藏在拿到“天下第一劍”之後,帶著他身邊的徒弟回歸故裏下鄉種田。回鄉後,有人找他比劍,他拱手推讓:“抱歉啊!我隻是個小人物,我不懂使劍。”幾乎所有偉大的人,都是一路從平凡走過來,他們每天要應付很多例行的瑣事,要賺錢養家,要照顧孩子,要麵對客戶,要應付老板。不過,他們不僅沒有怨歎,反而甘於平凡,享受平凡,點點滴滴去累積自己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