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一生最甜美的麵包味道(1 / 1)

五十年以前,記得是我7歲上小學的那年,父親從部隊每年一次回家探親,我問父親:“你在部隊參軍,吃的是什麼?”父親回答說:“我的部隊在北方,以吃麵食為主。”我是生活在南方,吃的是米飯,沒見過麵食是什麼東西,以童心好奇的疑問父親:“麵食是什麼?能吃嗎?好吃嗎?”父親見我說孩子話,連問三問,一時不知道怎麼用一句話讓孩子明白,就隨意做了一個哄孩子的動作,比劃著說:“麵食就是麵包,麵包這麼大個,又甜又香又鬆軟,可好吃了。”我天真無邪的驚歎了一聲:“真的嗎?那你明年回家探親的時候,給我帶一個這麼大的麵包給我吃好不好?”我也學著父親哄孩子比劃麵包大小的動作,可是我的動作做得無意誇張,兩手攤開幾乎伸平了。父親哈哈大笑起來,說麵包沒有那麼大個的,明年帶一個回來,你看了就知道麵包是什麼樣子的了。

父親回到部隊,我也早忘了麵包的事了。可父親卻牢牢記在心上,第二年,父親回家探親,見麵就舉著麵包對我說:“你看,看到沒有,麵包就是這麼大小一個的,金黃的顏色,橢圓長方型,好看好吃。”我高興得跳起來,一把接過父親遞過來的麵包,撕掉外包裝,狠勁一口咬下一大塊,內包裝紙露出在嘴邊。父親一看,急忙從我嘴邊把紙扯出來,批評我說:“傻孩子,麵包上麵有一層薄薄的保鮮紙要撕掉,才能吃麵包。”父親幫我把那薄薄的保鮮紙撕掉,我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吃得直掉粉渣,咽下去有點困難。父親用手一邊拍著我的後背,一邊說:“慢點吃,別噎著。因為北方天氣冷,路上要走三天才能到家,麵包有點翻生,沒有剛烤出來的麵包好吃。”當時我顧不得父親說的話,隻一個勁地捧著啃著吃得津津有味,連掉在地上的麵包粉渣都撿起來吃了,那個好吃的味道感覺,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鬥轉星移,時間過去五十年了,父親都去世十年了,但那個麵包的味道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我也幾十年吃過各種有味道的東西,甚至吃過高級宴席,但無論什麼美味佳肴,都比不上小時候第一次吃麵包的味道。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道理很簡單,是因為小時候家裏貧窮,缺吃少穿,再加上六十年代初連續三年苦日子,在食堂吃缽子飯,挖過樹根、麻根、草根吃過,饑餓中的孩子,饑不擇食,吃著什麼都有味道,更何況還是當年沒有麵包的南方呢,那種耐人尋味的美味,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說到這裏,使我想起一則關於皇帝吃稀飯的美味曆史傳聞,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與陳友諒爭霸天下的初期,總是打敗仗,甚至全軍覆沒,一人被陳軍圍困在山上,三天三夜粒米未進,餓得實在熬不住了,來到山上一個老太婆家裏討吃的,老太婆用砂罐熬了一罐稀飯正準備吃,見有人討要吃的,就將砂罐粥給了他。朱元璋饑餓三天喝著砂罐稀飯,又解渴,又解餓,味道好極了。吃飽了,謝過老太婆,乘著黑夜,殺開一條血路,逃出了陳友諒的包圍圈,再次舉兵,重振旗鼓,得到老妖道周顛的指點,挖掉陳友諒祖墳,再與陳友諒爭霸天下時,卻一反屢敗屢戰的常態,節節勝利,朱元璋最後以20萬人馬在鄱陽湖決戰陳友諒60萬,取得勝利,奪得天下。朱元璋稱帝後,吃著山珍海味,但無論什麼美味,都比不上當年老太婆砂罐粥的味道,於是朱元璋就派人去當年被陳友諒圍困的山上尋找那個老太婆,要老太婆進宮做禦廚,每天都熬砂罐粥給他喝。可是朱元璋再也喝不出當年的砂罐粥味道來,就問老太婆這是為什麼?老太婆說“皇上,不是我的砂罐粥不是當年的味道,而是皇上當年饑餓三天喝出的好味道,假如皇上今天開始停進三天禦膳,饑餓三天後,就能喝出當年砂罐粥的好味道了。”朱元璋恍然大悟,原來是當年饑不擇食的緣故。

一個人一輩子會記住很多美味,但是饑餓中的美味,是沒有經曆過饑餓的人所體驗不到的,所謂飽漢不知餓漢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過去吃頓肉叫做“打牙祭,”現在的人無肉不成餐,所以饑餓中的味道是一輩子最刻骨銘心的味道,是什麼山珍海味、美味佳肴,都不能與之比美的。麵包的時代味道,永遠是我一生最甜美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