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收益翻十倍的長牛股:價值投資時代的選股策略25(1 / 3)

第五章 市場是不可預測的

在當今中國股票投資市場裏,特別是大牛市道裏,成千上萬的財經類學生從一流的商學院或經濟學院畢業,都躍躍欲試地投身到證券行業中來。作為證券分析師、研究員,甚至投資基金經理人,他們用學到的相同的投資公式,相同的買賣策略、相同的評估方法和相同的預測模型來進行實盤操作和分析,但他們碰到一個共同的問題是,很少有人能長期戰勝股票市場。不管當初他們剛畢業走入證券這個行當時,有多麼大的雄心壯誌,並發誓要戰勝大盤,但幾年過去了,他們發現,除了大行情下的普漲給他們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外,他們並沒有如願最終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期裏打敗大盤。有一定金融分析背景知識的年輕證券從業人員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市場中那些一般的投資人,要想打敗大盤更是難上加難。

人類天生具有預知未來的渴望,這是所有市場投資者共通的,他們為了尋求在證券投資市場裏獲利,整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尋找明日的獲利股,預測利率變化、經濟發展狀況或公司的未來走勢、政府未來的政策動向。他們中更多的是在計算機上繪製股價走勢圖,試圖預測明天股價走勢可能的突破點。成千上萬的經紀人將一些賣弄學問的預測經過包裝後進行大肆推銷,引誘市場中小股民來購買。還真有人經不住模型製作者或經紀人一再的廣而告之或勸說,甘願掏腰包,花錢買來價格昂貴的這類五花八門的模型預測,希冀能借用它們來預測自己買進的股票是否會在今後一個時期裏出現突破甚至飆升。總之,股市中各種各樣的金融機構、相關人員以及市場的中小投資人,都試圖利用預測工具,所不同的隻是利用預測工具的不同,但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用預測來從中漁利,用預測來獲利。

但投資機構和投資人卻不願相信,即便相信了,也不願承認,預測上市公司的未來和股市的走向,就跟預測天氣一樣是無法精確預測的。如果說預測明天的天氣還比較簡單,隻要以今天的氣溫作為參考(例如,今天氣溫攝氏20度或30度,那麼明天的溫度大概就在這兩者之間),那麼預測經濟和股市的未來走向卻是一個要複雜得多的社會現象。如果我們預測的僅是一家上市公司下一季度的狀況,那隻要將季節性因素消除後,下一季的銷售額和利潤很可能和本季差不多。然而,如果將預測擴大到這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勢,除了季節性因素外,還有許多其他影響股票走勢的因素,因為股票市場係統是許許多多上變動的、不變動的,可見的、不可見的變量的綜合反映,而變數間可能出現的改變也將和其他變數交互在一起發生作用,影響到整個大盤的走勢,轉而再影響到個股的走勢。

研究表明,預測的時間越長,其誤差範圍就越像拋物線一樣快速加大。不論預測的是未來股價、獲利率、銷售額還是經濟趨勢,除了極個別特殊例子外,上述的這一拋物線特征幾乎都成立。這是因為,隨著時間持續向後推移,變數就不斷在變,同時又加進了許多新的變數。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大多數預測是無解”的原因。少數市場投資人或者預測者,即使能偶爾預測到公司未來獲利的情形,那隻能說是幸運。之所以說是幸運,是因為在預測過程沒有發生突然而至的經濟蕭條;中央央行利率沒有發生調升或調降;被預測的公司最高執行長官未死於空難,公司也並未失去主要訂單。從外生性角度看;世界經濟仍然堅挺;美國房地產市道有各種變壞的消息出溫暖處,但始終沒有硬著陸;美元彙率也未起任何波動。但所有這一切終究隻是一種事物發展的偶然現象,在現實包括股市的投資市場卻並不具有普遍性。

我們隻需要放眼世界,就可以發現所謂“專家”的預測成績是多麼的差勁:90%的經濟學家沒能預測到21世紀初期美國經濟的不景氣。20世紀90年代初,國際大型投資機構曾預測墨西哥股市的多頭市場即將來臨,但沒有多久該國政府就放任本國貨幣比索大幅貶值,並引發了有史以來最大一次的股價狂瀉。試問:誰又能預測到這一節外生枝的政府行為呢?同樣,沒有人預測到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會在一個大繁榮的時期開始,並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將東南亞和東亞新興國家一個個擊倒。就在21世紀剛來臨時,又有誰預見到了世界大宗商品市場的大多頭市道正在悄無聲息地撲麵而來。到了2005年,黃金瘋狂地漲到了每盎司700美元、石油每桶70美元。直到今天,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仍處在多頭大市道裏。由於預測的錯誤,令不少投資機構因坐失了享受這次千載難遇的大多投資市道而扼腕不已。

在中國,2001年上證綜指在躍上曆史高點2245的點位後,使出現了拐頭向下的大趨勢。這一拐就是四年,將征戰股市多年的中外基金、券商、私募基金以及所有市場投資人全線套住。而2001年,正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年,中國經濟在嗣後四年裏一直以10%以上年增長率持續高速發展。就在股市極度低迷,在市場人士都不看好中國股市的時候,中國股市迎來了曆史上最大一波牛市。上證綜指一路高歌猛進。早在2005年初上證綜指到達1300點位的時候,就已經有膽怯的資金退場,認為大盤已經漲到頂部。到了2006年年底上證綜指到達1900點時,市場出現了更多的兌現資金。當大盤被瘋狂地推升到2700點位時,時間已是2007年1月初。到1月底,大盤已在3000點附近兵臨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