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收益翻十倍的長牛股:價值投資時代的選股策略23(1 / 3)

第五章 戰勝非理性的市場

未來五年的中國長牛市雖然有其客觀生成的必然性,但在涉及金錢方麵的大牛市道裏,無數單個投資人動輒情緒化表現和不符合邏輯思維方式的投資決策,卻有可能形成恐懼、貪婪和非理性的市場集合行為,從而對中國長牛市梏局形成破壞性作用。因此,在中國大牛市道裏需要倡導一種體現價值投資的、獨特的、理性的心理情緒特征。

不理性的市場

心理是左右人類行為的主要因素,在涉及金錢方麵,人們更容易作出情緒化且不符合邏輯思維方式的決策,恐懼、貪婪和非理性是其中最主要的幾種情緒化表現。反映在股市上,無數單個投資人的心理定勢的集合可以決定整個市場的買賣意誌和行為,對市場形成合力作用。從心理學定義出發,我們判定:投資市場本身是非理性的。在中國股市大牛市的今天,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需要倡導一種反映價值投資的、獨特的情緒特征。這種情緒特征是:在大眾瘋狂買進時賣出,在大眾瘋狂賣出時買進,甚至在事情似乎顯得越來越好的時候保持一種懷疑態度。

股票市場恐怕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和其他商品市場有別的地方,有時它是世界上唯一能讓投資人買到比合理價值更昂貴東西的場所,有時也能讓投資人買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同時股市又是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的複雜場所,而股價因素是最顯性的表現,最容易被投資者相信。顯然,股市是形成投資人錯誤判斷和錯誤觀念的場所。尤其是當今流動資本十分充裕且到處亂竄的滬深股市,它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數且極有賺錢效應的巨型股票跳蚤市場。在這裏,由於股市供不應求的失衡(資本交易種類的嚴重匱乏)狀況,大量不斷泛濫的國際和國內過剩資本進入到這個市場中來,要求股市的承接力越來越大。若就這點而言,中國現在的股市是相當“有效率”。

但是在中國股市裏,不同的投資者之間事實上並未擁有獲得對等信息的權利,所以他們常常會麵臨經濟學家所稱的“信息不對稱”的局麵。許多投資人寧願相信股市是理性的,股價是真實的,市場是有效率的。一再被推高的股價似乎也印證了中國股市上漲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人們總是在以各種堂而皇之的理由為自己實際盲目的投資行為找合理的依據。

確實,效率市場理論有其自身優點,就交易而言,股票市場,即交易場所本身倒是相當有效率的,投資人可以隨時拿起電話或上網,然後報價買進自己所選擇的股票,不論投資規模是十多億元人民幣的基金,還是幾千元、幾萬元人民幣的小額投資人,投資門檻都是一樣的,任何人都可以隨時參與到市場上來進行買賣交易。但是,必須強調的是,所謂的市場效率也僅此而已。在股票市場裏,其實看到的更多是市場的非理性,即在摻雜了各種各樣的人的情緒和其他各種因素的市場裏,股市在大多數時間裏反映的是不尋常、不理性、不公平的信息。因為股市投資是一種隨機行為,眾多投資人為了達到個人獲利目標而作出各種各樣的買賣行為決定。股票市場每一次哪怕是極其微小的變動都體現出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在1938年提出的“市場邊際觀點”(marginal opinion)的特征,即股市實際上是由數以千萬的善變的投資人組成的,因此不能把它視為具有集體智慧的單一個體。

我們暫時假設市場上隻有一隻股票,而且除了投資人以外沒有其他人買賣這家公司發行的股票。關於公司的真實價值如何,每個人都非常珍視自己的意見。而究竟什麼價格才是真正準確的,此時此刻肯定是誰也說服不了準,唯有時間才能證明一切。然而,由時間公布的答案隻會隨著歲月的流逝慢慢地表現出來。市場隻能表達意見,不能陳述事實。今天的意見隻能創造今天的價格,明天的意見隻能創造明天的價格,很少有股價能通過事件的檢驗證明是完全合理的。就在這個市場裏,聰明人和傻瓜都在進行著相同類型的交易,這種博弈從理論上說是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操縱的,即使是具有壓倒性多數的投資人或投資機構的想法也無法左右市場,當然具有中國特色的“莊家”除外。

在威廉斯提出“市場邊際觀點”之前四年(即1934年).價值投資大師格雷厄姆也曾做過十分類似的暗示,他認為市場價格是由供需心理設定的:“很明顯,證券市場製定價格的過程通常是不合邏輯或錯誤的,這些過程並非無意識或機械式的,而是牽涉到心理層麵,因為這些過程貫穿在投資人的心中。所以說,市場的錯誤就是一群人或一組人的錯誤,大部分錯誤都能歸結於三個基本原因,即誇大、過度簡化、疏忽。”

讓我們回顧一下過去一年多來中國股市的發展軌跡。從2006年開始,中國股市一改前幾年的頹勢,在大量資金流入的支持下,股指節節攀高,上證指數僅在2006年一年內大漲超過130%,一躍成為全球漲幅最大的股市。進入2007年後,在2006年以來形成的賺錢效應鼓舞下,新年開始後仍有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加入到炒股大軍中來,據統計,現在一天的新開戶數最高達到了80萬戶。我們在上海的多家證券營業部了解到,新開戶的股民都要排著長隊辦理有關手續,每到周末,證券公司營業部舉辦的股評分析會也異常火爆。據一項最新統計顯示,2007年年初A股市場的場內個人和機構存量資金已達7000億元左右,是2006年初的3倍多。其中,2006年12月A股市場就出現了資金“衝刺進場”的現象,單向流入超過千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