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章 打開智慧之門(1 / 2)

如果一切條件都相同,聰明才智可算是成功女性一項美好的特質。一個女人在追求喜悅和財富時,智慧比聰明才智重要。一個女人要想獲得成功,她應該致力於智慧的獲取。

如果一切條件都相同,聰明才智可算是成功女性一項美好的特質。戴爾認為一個女人在追求喜悅和財富時,智慧比聰明才智重要。有許多高智商的人未能善用他們的聰明才智,過著非常不快樂的日子。可想而知的是,在許多情況下,兼具高智商與智慧的人似乎少之又少。

決定人們是否能夠獲得成功與幸福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智慧,因此,一個女人要想獲得成功,她應該致力於智慧的獲取、心靈的成長和心智的成熟。

獲取智慧

人雖然可以依智商來歸類,可是你給他們的分數卻無法預測他們的成功或幸福程度。不過,我們這個社會雖然強調智商,卻很少考慮智慧。

智慧不像智商,無法精確測量。它是無形的,它包含人生的層麵,如透視力、自發性、創造力和社會技能。被視為“現代心理學之父”的威廉?詹姆斯說:“智慧是以非習慣性的態度去看待某件事。”它是用新的觀點去看待一個老問題,當你發現並且開始信任你的智慧時,你就會將自己從固定的慣性思考模式與解決問題的方式中釋放出來,而且可以更輕易地邁向喜悅與成功。簡單地說,智慧就是不必“思考”就“看見”答案的能力。它存在於你的思考心靈的界限之外。通常,智慧是看見顯而易見的事。與思考心靈不同的是,智慧沒有憂慮。

有一個示範智慧的故事,一輛大卡車卡在天橋下,這輛卡車太高了,所以看不清楚路況。警察把城中最優秀、最聰明和身價最高的工程師都找來,集思廣益看應該怎麼處理。他們帶來了電腦、筆記本和滑尺。他們彼此討論空虛議題。他們想了好幾個鍾頭,就是想不出如何能在不破壞高速公路的條件下移動卡車。一切看起來似乎都太複雜了。然後有一個小男孩,大約七歲左右,走向這群人,他扯扯其中一人的褲管。“對不起,先生,”小男孩以尊敬的口吻說,“你們為何不把輪胎的氣放掉?”一句話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事業最成功的人,一般不是最聰明的人,也不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有許多哈佛高材生雖然受過良好的教育,卻不一定能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就拿成功商人來說,賺最多錢和得到最多賺錢樂趣的人,都是具有創意,有高度動機,有敏銳的直覺,有膽量,反應快,直覺靈敏,而且有能力看見機會的人。這些特質和其他特質,不是來自智商,而是來自智慧。因此,一個女人要想獲得成功,她應該致力於智慧的獲取。

善用心靈

紐約時報曾刊載一篇關於依薩克?普萊斯勒的訪問。普萊斯勒先生白天在一家百貨公司當銷售員。他完成了4年的高中夜校教育之後,立即進入布魯克林學院夜校就讀,以完成大學學業,繼續研讀法律。他在英文課上的一篇題為《快樂是什麼?》的作文中寫道:“取得高中文憑,進入大學,然後期待成為一名律師——對我來說,這就是快樂。”“光是期待就足以使我快樂了,”普萊斯勒先生說,“大學要5年或更長的時間,然後進法律學院又要5年。” 對年輕人來說,這是個很有抱負的計劃,但是要知道,依薩克?普萊斯勒在進大學之前,剛度過60歲生日。他知道,對成熟的人來說,學習是一種任何年齡都可以獲得的快樂經驗。教育並不局限於校園之內的正規授課。

哈佛大學前校長羅倫斯?羅威爾博士曾經說過,大學或教育訓練製度最多隻能教會我們如何幫助自己,也就是說,歸根結底,我們都得自己教育自己。教育是一種成長的過程,一種源自心靈並使心靈擴充發展的過程。一旦了解了這一點,教育和自我完善便成了生命中任何階段都令人興奮的追求。

美國人最喜愛的新聞評論播報員羅威爾之父羅威爾?托馬斯博士,他是一位文化修養極深的紳士,聰慧且興趣廣泛。諾門?皮爾博士曾經談到托馬斯博士晚年去拜訪他的事。盡管托馬斯的體力已經衰退,但頭腦還是像以往一樣敏銳。見麵寒暄後,托馬斯博士問皮爾博士:“諾門,你對亨利八世有什麼看法?”皮爾博士承認他對亨利八世沒有什麼研究。托馬斯博士說,他最近一直在研究這位君主。托馬斯認為,曆史學家沒有給予公正的評價。接著他便說出他自己對亨利八世的看法。

心靈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東西,如果我們加以滋養,它就會成長;相反就會發育不良,而且會因為缺乏運用而萎縮。隻讓心靈處於教育的影響之下是不夠的,必須對它加以運用,讓它對教育的影響做出深刻的反應。我們可以加入讀書俱樂部,去聽歌劇、演講,但這些除了會在聚會中增加一些談資之外,沒有更深的意義和價值,任何人都可以裹上這層薄薄的文化外衣。在這層薄薄的文化外衣底下,心靈仍然可能像以往一樣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