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錯誤用人觀念三:殺雞用牛刀。
有些企業願意不惜成本引進人才,然後長期讓其做一些比較低級的事,但是照舊給高薪。這些企業的想法是,我給了你錢,等於買了你的時間,你反正給我呆著就行了。這個做法可能引起三個問題:第一,牛刀不願意殺雞,他認為這是浪費他的時間,所以一有機會就撤退。第二,牛刀殺雞的效果並不好,還不如用殺雞刀。第三,成本太高,讓企業喪失競爭力。別人殺一隻雞的成本隻有1元錢,你殺雞的成本是10元錢,就算把雞殺了,又有何用?
典型錯誤用人觀念四:殺牛用雞刀。
美其名曰:“內部培養。”實際上,人的能力不可能無限製上升,目前過多的關於勵誌方麵的書籍給了人們大量的誤導。給員工一些挑戰和壓力是正確的,但是絕對不能拔苗助長。拔苗助長不是對員工的愛護,而是對員工的摧殘。我在前麵的章節裏提到了一個培訓專家試圖培養青蛙飛翔的例子,結果將青蛙摔死。切記,不要摔死你的“青蛙”!
典型錯誤用人觀念五:錯位使用。
一個天才的研發工程師可能是最低能的經理,一個最好的銷售員可能是最差勁的經理,而一個差勁的老板可能卻是一個不錯的經理……人不可能擅長做所有的事情,也不可能不擅長做所有的事。關鍵是,企業不能錯位使用。將刀子當錘子用,寶刀也得完蛋。企業一定要讓正確的人在正確的位置上。
典型錯誤用人觀念六:對牛彈琴。
用對方聽不懂的語言和他交流,這根本不能互動,古語稱之“對牛彈琴”。很多老板講前景講得熱淚盈眶,將自己徹底感動了,但是下屬根本沒沒明白他要幹什麼,結果透支了感情,浪費了時間。給各位講個故事: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火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柴火的人聽不懂“荷薪者”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火擔到秀才前麵。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火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賣柴火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柴火就走了。很多時候,老板的激勵和講話讓下麵的人聽起來像是天書,下屬不自覺地當了賣柴火的樵夫,這種交流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對牛彈琴,錯的不是牛,而是彈琴之人,明知是牛,還彈什麼琴?
典型錯誤用人觀念七:飄忽不定,變化無常。
以變化應對變化是絕對正確的,但是企業需要的是拐大彎,而盡可能避免拐急彎。用人方麵尤其需要一定的延續性。但是,很多企業反思得過於頻繁,用人策略忽左忽右。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招聘到有真才實學的人,就算僥幸找到也很難發揮出其作用來。我們曾經有個客戶,其總經理喊著“求賢若渴”,讓我們幫他招聘幾個高層管理人員。但是,很快我們發現這生意沒法做。我們和這位總經理周一開會定下來的事情,到周五就全部被推翻了,到下周連委托都取消了,而過兩個星期卻通知我們工作還需要繼續,但是所招聘職位的職責待定。結果,這個公司的高層像走馬燈一樣變動,而業績總是停滯不前。
典型錯誤用人觀念八:省小錢,虧大本。
總有一些企業特別精於算計,別人花10元錢他偏要花5元,結果賠進去50元。有些企業在用人方麵更喜歡貪小便宜,明明這個職位薪金應該每個月兩萬元,他就隻肯給一萬五千元,但職位要求又一點也不肯降低。最後結果是,要麼長時間找不到人,要麼找到的人有問題。節約成本是對的,但必須要有章法,而且要合理。比如,有一款勞力士手表正常價格3萬元,可能我們到香港買可以節約幾千元錢。但是如果你一定要用1萬元的價格購買,那麼,你就隻能買到假貨了。很多企業請獵頭公司也是一味圖便宜,結果請了一些顧問要麼水平很差(當然,你可以罵市場不規範),什麼也做不了,要麼就是敷衍了事。
典型錯誤用人觀念九:求才不用才,用才不留才。
很多企業的確是求才若渴,但是人來了之後就束之高閣,然後繼續大呼人才在哪裏。而有些企業倒是肯用才,但就是不肯給相應的待遇,結果是千裏馬一匹也留不下。
典型錯誤用人觀念十:將失敗當作成功之母,盲目交學費。
很多企業喜歡進行毫無意義的折騰,美其名曰“交學費”,並將失敗當作成功之母。有些企業由於種種原因,總不忍心換下常敗將軍(可能此人當年為企業立過功,不過我總認為這是兩回事)。總感覺我都為你交了這麼多學費了,換掉了太可惜,失敗是成功之母嘛!這個觀念在邏輯上就有問題。第一,大多數失敗不能產生成功。失敗僅僅是失敗,很多企業失敗了幾十年還是不成功。第二,並不是每個成功都需要失敗孕育。大的失敗一次就可以導致企業出局,我們可以看到像戴爾、微軟等公司從成立到現在基本上沒有大的失敗。第三,就算隻有失敗才能獲得的經驗,也不見得自己付學費,完全可以借鑒其他人的經驗。例如,在用人方麵你完全可以付顧問費請教獵頭公司,這可能連你學費的10%都用不到。
典型錯誤用人觀念十一:邯鄲學步,畫虎不成反類犬。
我在前麵提到,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所做的事情、企業理念及用人方式完全不同。盲目照搬,就好比將老虎和山羊的食譜對換,就算雙方都能吃下去也消化不了。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一個民營企業的總經理對一家跨國企業十分敬仰,他不僅僅在組織架構上模仿該企業,而且將該公司的人員請過來,連使用的IT係統都采用該公司曾經使用過的。但是他忽略了一個事實,不要說全球,就是在中國他們的營業額也不過是那家跨國公司的2%左右。結果,該公司在如此這般調整後連續隱跌。這位總經理曾經問過我,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否因為執行力不夠。這哪裏是執行力的問題,問題是您在邯鄲學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