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當海爾調查洗衣機市場時發現,夏天洗衣機賣得特別少。為什麼夏天人們洗衣服洗得特別勤,洗衣機反而賣不動呢?經過市場調查才發現,當時市場上隻有4公斤、5公斤的大洗衣機,消費者夏天的襯衣、襪子換下來天天洗,用大洗衣機洗又費水又費電,幹脆用手洗就行了。
並不是夏天人們不需要洗衣機,而是沒有適合洗襯衣和襪子的小洗衣機。根據消費者這個需求,海爾研製開發了一種“小小神童”洗衣機,洗衣容量為1.5公斤,3個水位,最低水位洗兩雙襪子。這種洗衣機夏天投入市場後,很快就供不應求了。
“小小神童”洗衣機於1996年被《中華工商時報》評為全國“十大成功產品之首”。它長期占據洗衣機單一品種銷量第一位。海爾員工利用創新把夏天洗衣機銷售的淡季做到了淡季不淡,所以,海爾現在的科研人員和銷售人員都牢牢地樹立了這樣一種觀念:隻有淡季的思想,沒有淡季的市場。
這也說明了:隻要有開拓創新的精神,隻要有贏得市場的必勝信念,再加上一些巧妙靈活的創意,就能夠取得不錯的效益。
下麵這位中國商人在談到賣豆子時充滿了一種了不起的激情和智慧,他認為,如果豆子在他的手裏,絕不會有淡季現象發生。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他說:如果豆子賣得動,直接賺錢好了。如果豆子滯銷,分三種辦法處理:
首先,讓豆子漚成豆瓣,賣豆瓣;如果豆瓣賣不動,醃了,賣豆豉;如果豆豉還賣不動,加水發酵,改賣醬油。
其次,將豆子做成豆腐,賣豆腐;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硬了,改賣豆腐幹;如果豆腐不小心做稀了,改賣豆腐花;如果實在太稀了,改賣豆漿;如果豆腐賣不動,放幾天,改賣臭豆腐;如果還賣不動,讓它長毛徹底腐爛後,改賣腐乳。
最後,讓豆子發芽,改賣豆芽;如果豆芽還滯銷,再讓它長大點,改賣豆苗;如果豆苗還賣不動,再讓它長大點,幹脆當盆栽賣,命名為“豆蔻年華”,到城市裏的各間大中小學門口擺攤和到白領公寓區開產品發布會,記住這次賣的是文化而非食品;如果還賣不動,建議拿到適當的鬧市區進行一次行為藝術創作,題目是“豆蔻年華的枯萎”,記住以旁觀者身份給各個報社寫個報道。如成功可用豆子的代價迅速成為行為藝術家,並完成另一種意義上的資本回收,同時還可以拿點報道稿費。如果行為藝術沒人看,報道稿費也拿不到,趕緊找塊地,把豆苗種下去,灌溉施肥,3個月後,收成豆子,再拿去賣。
經過若幹次循環,我想賣豆子就賣豆子,想做豆腐就做豆腐!
看,這是一種怎樣的堅韌和智慧。他總能在看似淡季的時候賣出旺季的氣勢。他的經曆是在向我們宣示:人生沒有絕境存在,隻要用心去尋找創新的方法,任何困難都不會成為前進的障礙,隻會成為激發創意的元素。
困難,讓你重新認識自己
如果你很不幸在經濟浪潮中被淘汰出局,不妨問問自己,為了改變現狀,你努力過嗎?對於你所遭遇的困難,你願意去解決它,而且不止一次地去嚐試嗎?
戴高樂曾經說過:“困難,特別吸引堅強的人。因為他隻有在擁抱困難時,才會真正認識自己。”這句話一點也沒錯。
如果你很不幸在經濟浪潮中被淘汰出局,不妨問問自己,為了改變現狀,你努力過嗎?對於你所遭遇的困難,你願意去解決它,而且不止一次地去嚐試嗎?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隻試一次是絕對不夠的,需要多次嚐試,那樣你會發現自己心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許多人之所以失敗隻是因為未能竭盡所能去嚐試,而這些努力正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有一個男孩在報上看到應征啟事,正好是適合他的工作。第二天早上,當他準時前往應征地點時,發現應征隊伍中已有20個男孩在排隊。
如果換成另一個意誌薄弱、不太聰明的男孩,可能會因此而打退堂鼓。但是這個小夥子卻完全不一樣。他認為自己應該動動腦筋,運用自身的智慧想辦法解決困難。他不往消極麵思考,而是認真用腦子去想,看看是否有辦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