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4~6歲寶寶養育知識(一)(2 / 3)

芝麻醬。芝麻醬富含各種營養素,是一種極好的嬰幼兒營養食品。每100克芝麻醬含鐵58毫克,同時還含有豐富的鈣、磷、蛋白質和脂肪,添加在嬰幼兒食品中,深受寶寶歡迎。

綠葉蔬菜。雖然植物性食品中鐵的吸收率不高,但兒童每天都要吃它,所以蔬菜也是補充鐵的一個來源。

木耳和蘑菇。鐵的含量很高,尤其是木耳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它作為補血佳品,此外海帶、紫菜等水產品也是較好的預防和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的食品。

4~6歲寶寶的喂養

早餐不宜馬虎

調查表明,從早餐中獲得足夠熱能和蛋白質的寶寶,其體形和機能發育較好,學習效率亦高。早餐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得好,可選擇雞蛋、牛奶、米飯、麵包、小菜、饅頭、果醬、芝麻醬等搭配吃。

補充水分

學齡前兒童活動量大,新陳代謝旺盛,對水的需要量也大,應注意補足水分。值得注意的是,人工配製的各種果味料、碳酸型飲料,不宜作為兒童補水之用。

不吃不熟的雞蛋

4~6歲的寶寶對營養需求比較高,僅靠吃一般正常的飯菜,往往滿足不了他們的身體發育的需要。

特別要吃一些高蛋白的食品,雞蛋營養很豐富,可以適當地給寶寶多吃一點。有的爸爸媽媽認為煮得半熟的雞蛋營養價值高,這是錯誤的看法。實際上,寶寶吃這種雞蛋可能對寶寶的身體產生害處。這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每100克雞蛋中含蛋白質14.7克,脂肪11.6克,鈣、磷、鐵、維生素等物質的含量也很高。但是雞蛋的蛋白質中,含有抗生素蛋白和抗膜蛋白酶,這兩種物質都會阻礙蛋白質被人體分解、消化、吸收。

在高溫下,這兩種物質可以分解,而在沒有完全熟的雞蛋中,這兩種物質並沒有被破壞,會使一部分蛋白質在體內不能被消化、吸收,而在代謝過程中被排了出去。因此,給寶寶吃雞蛋時,必須先將其破壞掉,才能有效地利用雞蛋中的營養。

另外,雞蛋在形成過程中,細菌可以從母雞的卵巢直接進入蛋體內。在半熟的雞蛋裏,細菌沒有全部被殺死,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幹萬不要給寶寶吃半熟的雞蛋。

4~6歲寶寶的日常護理

寶寶的日常護理

學校的選擇方法

寶寶到了上學的年齡,選擇就讀哪所學校成了爸爸媽媽最關心的大事,因為一般小學進了最好的學校就增加了進入最好中學的概率,同樣也就增加了進好大學的機會,基於這樣的考慮,很多爸爸媽媽想方設法讓寶寶進入所謂的“名校”學習,目的很簡單,為寶寶的美好未來和前程著想。

但名校裏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從入學的嚴格篩選,到就讀期間的激烈角逐,再到畢業升學的層層淘汰,無不是激烈的競爭,寶寶的就讀壓力要比一般學校大得多,激烈競爭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中,寶寶也容易形成排擠他人的心理,如果一直在這樣的學校裏生活,不僅容易形成寶寶的優越心理,而且也會使寶寶對他人的感覺很淡漠,這些都不利於寶寶心理的健康成長。

更重要的是,大多數名校裏的應試教育都很嚴重,分數幾乎是衡量一切的標準,這樣就歪曲了教育培養人才的本意。學生上學的目的並不是要獲得高分而已,獲得了高分絕對不能代表寶寶成才了.

所以爸爸媽媽刻意地追求選擇名校的心理不是很正確的。

以就近入學為原則為寶寶選擇學校對寶寶的健康成長是有利的,寶寶可以和附近的朋友玩,對寶寶樂觀性格的形成很有幫助,也對寶寶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好處。如果所在區域學校質量不高.爸爸媽媽可以反映,要求督促其改進,力爭和學校共同努力為寶寶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樂園。

對於有身體殘疾的寶寶學校的選擇,爸爸媽媽要慎重考慮。如果選擇普通學校,要考慮老師是否能很好地照顧寶寶,是否每周都能進行一定時間的特殊教育,學校接收的態度如何,學校裏殘疾兒的狀況等。總之,要根據寶寶殘疾的程度和學校的條件選擇合適的學校。

入學前的準備

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是以遊戲為主的,而小學是以課業學習為主的,所以為適應這一轉變,爸爸媽媽和寶寶要進行很多的準備。

入學準備不僅僅是準備物質方麵的東西,如準備好書包、文具等;生理的準備,要有很強的自立能力,自己會擦鼻涕,能很好地解決排泄問題等;知識的準備,學會數數、認字等;更重要的是寶寶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性的準備。有的寶寶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很差,上學後會聽不懂老師講課的內容,而且不善於和小朋友交往,從而導致一些寶寶入學後不能主動、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不能很好地和小朋友相處,從而不適應學校的生活。此外,寶寶也需要進行心理上和生活習慣上的準備。心理上,要幫助寶寶喜歡去學校,不要拿老師嚇唬寶寶,以免使寶寶心理上產生抵觸情緒。生活習慣上,要提前做些準備,讓寶寶了解一些學校的生活,培養寶寶形成自我照顧和自我保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