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隻是一些常用的解決寶寶入園問題難的方法,當然,這些也不可能完全適用於每個寶寶。爸爸媽媽隻可以借鑒,合理引用,要根據自己寶寶的特點和自己的條件,合理引導。要知道,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進入幼兒園是寶寶邁向社會的第一步,開始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但這一步一旦成功了,那麼他的自信心也就樹立起來了,他的適應能力也會得到鍛煉,性格也會更加開朗和堅強。這對於寶寶的一生來說,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何時上幼兒園最合適
每年的八九月份,都有許多爸爸媽媽問同樣的問題:“寶寶到底什麼時候上幼兒園最合適”。實際上寶寶進入幼兒園的時間不應該有嚴格的規定,原則上隻要幼兒有自理能力和心理成熟度,能適應幼兒園生活,就可以進入幼兒園了。那麼寶寶入園時應該達到什麼樣的自理能力和心理成熟度呢?有關專家和幼兒教師認為,入園的寶寶具備以下的能力是必要的。
如果寶寶在下麵提到的幾個基本能力上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成熟度,就應避免讓寶寶太早上幼兒園。第一,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麵。寶寶不僅要聽得懂老師所說的話的意思,還要有能表達自己所有意願的語言能力,這樣才能夠表達自己的意思,和老師、小朋友溝通起來也方便。第二,在基本動作技能方麵。寶寶應該具備一些簡單的動作技能和基本動作,如丟球、握剪刀等,這樣在入園後不至於什麼都不會,無法參與幼兒園中的活動。第三,在一般社交常識方麵。要懂得“輪流”、“排隊”等規則,會處理自己的如廁問題,有請別人幫忙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也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寶寶入園前的準備
每年的9月秋高氣爽,是寶寶入園的好季節.媽媽大多計劃在這個時候把寶寶送到幼兒園,這是寶寶從家庭走向社會的第一步,這一步走得好與不好,不僅是對寶寶的考驗,同時也是對爸爸媽媽的考驗。
物質準備
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是以遊戲為主的,而小學是以課業學習為主的,所以為適應這一轉變,爸爸媽媽和寶寶要進行很多的準備。
入學準備不僅僅是準備物質方麵的東西,如準備好書包、文具等;生理的準備,要有很強的自理能力,自己會擦鼻涕,能很好地解決排便問題等;知識的準備,學會數數、認字等;更重要的是寶寶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性的準備。有的寶寶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比較差,上幼兒園後會聽不懂老師講課的內容,而且不善於和小朋友交往,從而導致一些寶寶入園後不能主動,獨立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不能很好地和小朋友相處,從而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心理準備
不要拿老師嚇唬寶寶,以免使寶寶心理上產生抵觸情緒。生活習慣上,要提前做些準備,讓寶寶了解一些幼兒園的生活,培養寶寶形成自我照顧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因此,爸爸媽媽要教會寶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寶寶自己整理書包、學具;自己能夠根據天氣的變化,臨時穿脫衣服;定時起居;讓寶寶單獨在院子裏或房間裏玩;讓寶寶多參加遊戲活動;試著讓寶寶單獨留在朋友家裏與他的小夥伴一起玩;經常讓寶寶單獨與其他成人一起玩;出門時鼓勵寶寶與周圍的人交往;讓寶寶能正確對待別人的批評;經常鼓勵寶寶,讓寶寶能正確評價自己;培養寶寶自控的能力;讓寶寶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讓寶寶知道,無論如何,爸爸媽媽都是無條件地愛著他的。
在生活中隨時隨地給寶寶創造培養獨立性的機會,讓寶寶拿出玩具一個人玩,最後要求他整理好;讓寶寶自己洗漱和穿衣服;讓寶寶閱讀故事書、玩積木、下棋、畫畫,這些活動可以幫助寶寶集中注意力;讓他知道做一件事就要有始有終;鍛煉寶寶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多向寶寶發問;讓寶寶多練習用筆;即使還不會認字和數數,也要讓寶寶對文字和數字有興趣;讓寶寶了解學校裏的作業到底是什麼意思等。
總之,爸爸媽媽要為寶寶做好入園前的心理準備和物質準備。
2~3歲寶寶的健康
疫苗接種
加強一次乙腦疫苗,以維持身體對乙腦病毒的免疫力,預防乙腦的發生。
方法:在華北地區,乙腦在了、8、9三個月流行,而疫苗誘導產生抗體要有1個月的時間,所以每年5月份是華北兒童注射乙腦疫苗的最佳時間。南方各省5月份就開始發現乙腦病人,應在4月份進行疫苗注射。在東北,此疾病較華北遲1個月,可在6月份進行疫苗注射。
乙腦疫苗比較安全,但也要注意作好接種後的護理,有過敏體質的兒童局部紅腫瘙癢在注射後第三天最重,可以服用氯苯那敏或苯海拉明等藥進行治療。如果發現高熱,或其他不適應請醫生診治。正在發熱、有慢性疾病或有過敏史的寶寶,不宜注射乙腦疫苗。
此外在寶寶3歲的時候,還要接種A群流腦疫苗的第三針。
容易出現的身體異常狀況和疾病處理
寶寶發病的信號
寶寶發病前通常有“信號”,爸爸媽媽隻要細心觀察就不難感受到。及早捕捉到這些發病的信號,及時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某些疾病給寶寶帶來的危害。兒童發病的信號,從以下幾方麵進行監測。
食欲
如果發現寶寶食欲有所改變,食量減少或拒食,往往是患病的前兆表現,應及時求助於醫生,對症治療。
睡眠
睡眠時寶寶有啼哭、煩躁不安、手足蹬動、頭部後仰、腰部挺伸、昏昏欲睡等症狀時,應及時求助於醫生,確診後,對症治療。
寶寶的情緒突然改變,變得不愛玩,好哭鬧,或性情暴躁或膽小怕事等,而後出現發熱、嘔吐、嗜睡等症狀時,一定要及早送醫院進行治療。
麵色
當寶寶的麵色出現發白、青紫並有口唇、甲床蒼白或其他並發症時,也一定要及早送醫院救治。
呼吸
寶寶正常的呼吸平穩而有節奏性,如果寶寶出現呼吸時快時慢,呼吸深淺不一等情況時,應引起爸爸媽媽注意。
糞便
寶寶的糞便,如果出現紅、綠、黑、白等多種顏色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先考慮是否是飲食引起的,在排出了飲食的因素後,爸爸媽媽要想到寶寶患某種疾病的可能,應及時帶寶寶去看醫生。
水痘
寶寶初次感染水痘,恢複後病毒會長期潛伏在體內。
少數人在青春期或成年後,受冷、熱、藥物、創傷、惡性病或放射線等因素作用,病毒會被激活導致帶狀皰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