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處理蠍蜇傷
蠍別名全蟲,最常見的為鉗蠍。蠍體形似蝦,頭部具附肢兩對,一對為細小鉗角,為助食用;另一對為強大角須,形如觸螫。其後腹部末節呈尖銳上屈的尾刺,內有毒腺。
蠍捕食時,用有力的鉗形角須攫住其他節肢動物;同時“尾”上彎向前,端站的尾刺即注入一劑致命毒液。螫人時也同樣由毒腺排出毒液,通過尾刺進入人體,而使之中毒。
蠍毒是一種含有碳、氫、氧、氮、硫等元素的毒性蛋白——蠍毒素。蠍毒與蛇毒相似,係一種神經毒,但含硫量較少,作用時間短。加熱至100度,經30分鍾,毒性即被破壞。蠍毒可麻痹呼吸中樞,對心髒及血管、小腸、膀胱、骨骼肌有興奮作用。人中毒後尚可導致胰腺炎、胰腺囊腫及血糖過多。
6歲以下兒童被蠍蜇傷的致死率為10%,6歲後被蜇傷通常不會致死。
蠍蜇傷多見於手、足、及麵等裸露部位,被蜇處一片紅腫,中心有斑點,為蜇傷的痕跡。局部灼痛、麻木或出血,可劇痛或出現水泡。一般無全身症狀。
如被巨大毒蠍蜇傷,可出現全身症狀:頭暈、流涎、畏光、流淚、噴嚏、鼻分泌物增多、鼻衄、感覺過敏、全身不適、肌肉疼痛、惡心、嘔吐、血壓增高或降低、體溫下降、心動過緩、過早搏動、出血、尿少、嗜睡、肌肉纖維顫動、肌肉痙攣、煩躁不安、抽搐等。嚴重者,可出現喉頭痙攣、胃腸道出血、急性肺水腫及呼吸中樞麻痹。
偶爾發生胰腺炎、胰腺囊腫、蛋白尿、血尿及糖尿等。
被蠍蜇傷後,起初2~4小時症狀迅速發展者,表明預後不良。能存活48小時以上者通常多能痊愈。但死亡亦可在蜇傷之後4天發生。經治療後症狀一般持續24~48小時 ,但神經係統症狀則可持續超過一周。
被蠍蜇後,應立即拔出毒刺、局部冷敷、以減少毒素吸收。也可用2%醋酸鉛溶液作冷濕敷。疼痛時可用3%吐根堿注射液1毫升(注意避免過量),由蜇傷處注入皮下(也可稀釋於5~10毫升生理鹽水中)。
局部也可塗蟲咬皮炎藥水。較重的蠍蜇傷如在肢體上,應在近心端紮止血帶,切開傷口,抽取毒液,並用3%氨水,5%碳酸氫鈉溶液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傷口周圍可用0.25%普魯卡因作環形封閉,同時給予對症治療。
凡肌肉強直或抽搐者,給予10%葡萄糖酸鈣液10毫升靜脈注射,或10%水合氯醛15~10毫升保留灌腸;也可用安定鎮靜劑。
重症者給予氫化可的鬆(100~300毫克)或地塞米鬆(5~20毫克)靜脈滴注。有條件者,可注射抗蠍毒血清。
呼吸抑製時給人工呼吸及吸氧。
中草藥治療:①用中成藥“萬應錠”或“蟾蜍錠”加冷水調勻敷患處或用南通蛇藥片外敷。②用二味拔毒散,雄黃、枯礬(加熱焙化後幹枯)各等分,研末用茶水調敷。
怎樣處理蜂蜇傷
蜂有蜜蜂、黃蜂、大黃蜂及土蜂之分。雌蜂的尾部有毒腺及蜇針。蜇針為產卵器的變形物,可由它注毒液入人體。雌蜂的毒刺上尚有逆鉤,刺入人體後,部分殘留於創傷內。黃蜂刺則不留於創傷內,但黃蜂較蜜蜂蜇傷嚴重。
蜂毒液成分很複雜。蜂的種類不同,分泌的毒液也不相同。蜂毒可引起溶血及出血作用,並對中樞神經係統有抑製作用及腫痛。嚴重溶血,可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被蜂蜇傷後,絕大多數患者表現為局部劇痛、灼熱、紅腫及形成水泡;少數患者可引起溶血及組織壞死。
少數過敏者,可出現蕁麻疹、口舌麻木、口唇及麵部水腫、惡心、嘔吐、呼吸困難,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曾有蜇傷頭部、胸部及四肢共八處立即導致過敏性休克和昏迷的病例。
蜇傷尚可導致周圍或中樞神經係統損害,已報道的有周圍神經炎、三叉神經炎、中樞或周圍神往係統脫髓鞘、重症肌無力、腦炎及腦栓塞等。
被許多蜜蜂或黃蜂蜇傷後,當時可昏厥,毒素被吸收可引起發熱、畏寒、頭暈、頭痛、煩躁不安、呼吸及吞咽困難、痙攣、昏迷、黃疸、肝功能損害、血紅蛋白尿或尿少尿閉等症,有死於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報道。
解救方法。被螯傷部位有毒刺時,立即拔出毒刺,然後用拔火罐吸出毒汁。
局部可用蟲咬皮炎藥水(薄荷腦20克、濃氨水30毫升、70%乙醇20毫升)塗抹傷口及其周圍,同時再塗以氧化鋅油或氧化鋅水粉劑。局部也可塗南通蛇藥或用紫花地丁、半邊蓮、七葉一枝花搗爛外敷。必要時,用0.10%的腎上腺素0.5毫升皮下注射,或用撲爾敏10毫克,肌肉注射。
毒蜘蛛咬傷怎樣急救
被一般的蜘蛛咬傷,隻有傷口局部輕微的疼痛,不會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但是如果被紅斑蛛咬傷卻非同小可。紅斑蛛,又叫黑寡婦,屬節肢動物、蛛形綱、蜘蛛目、珠腹蛛科。因其第一對附肢上端部尖細的部位有蜇牙,當其咬人時,能把人的皮膚刺傷,然後將毒腺中所分泌的毒液通過蜇牙注入傷口,使人發生中毒。中毒發表為局部腫脹、蒼白、皮疹、疼痛及肌肉痙攣。全身反應有精神不振、全身乏力、頭暈、頭痛、流涎、惡心,嘔吐、畏寒、發熱、盜汗、手足痙攣、紫紺、血壓增高等症狀,嚴重者呼吸困難,腹部、腰部或背部肌肉僵直,極度煩躁不安,反射遲鈍、瞳孔縮小或譫妄、神誌不清、休克,甚至死亡。急救措施如下。
1.傷口局部處理。被紅蜘蛛咬傷後,在傷口上方可繃止血帶,每15~30分鍾鬆開1次,約2~3分鍾再繃上。若為軀體部位被咬傷,可用0.5%普魯卡因作環形封閉。同時要擴大傷口(與毒蛇咬傷同),抽吸毒液,然後用石炭酸燒灼;傷口周圍可用南通蛇藥或草藥半邊蓮敷貼。
2.全身治療。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可加速毒物的排泄。注射前,靜脈推注10%葡萄糖酸鈣10毫升,同時還可進行對症治療,如鎮痛、鎮靜、緩解肌肉痙攣等。
3.中藥治療。《萬病回春記》載:蜘蛛咬成瘡,用雄黃3克,麝香少許、青黛1.5克,水調或塗患處立愈。”
被毛蟲蜇傷怎樣應急處理
桑毛蟲,這是一種桑海蟲科幼蟲,身上長毒毛,能引起皮炎。這種毒毛,當中空心,充滿淡黃液體,是組織胺一類東西。毒毛沾附或刺入皮膚,快則10分鍾,慢則二三個小時,就會發癢、起紅點或風疹快;有時也起小水皰。如被毛蟲蜇傷應進行應急處理。
1.發現有毒毛,可以用橡皮膏去粘貼、揭去。
2.如果水皰已破,塗以龍膽紫。
3.可以口服撲爾敏或苯海拉明。
鬆毛蟲,這是屬於鱗翅目的蝶蛾幼蟲,身上的毒毛,落在皮膚上麵或刺入皮膚,毒毛中的毒素就危害人體。沾附毒毛的部位,出現水皰、紅斑或風疹塊;局部發癢、腫起;嚴重的可出現小關節紅腫疼痛,1周左右消退;可能還會怕冷發燒,不思飲食。
1.發現皮膚沾附或刺入毒毛,切勿用手揉擦,以免毒毛深入皮膚。可用橡皮膏將它粘住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