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安全防災(七)(2 / 3)

為了斷指再植的成功,抓緊時間很重要,一般未冷藏的斷指,6小時以內手術效果較好。夏天時間更要短些。離醫院較遠,交通不便者,可先將手指冷藏,方法簡單:將斷指用消毒紗布包好後,裝在不漏水的塑料袋內,紮緊口,放入裝上冰棒的保溫瓶中即可,但不要讓冰水浸濕紗布。然後盡快送醫院。

怎樣處理遊泳時抽筋

引起抽筋的原因較多,如在水中停留時間過長、遊泳前出汗過多、下水前沒有做好準備運動以及精神過於緊張、身體過分勞累都是抽筋的誘因。搞清了抽筋的原因,就可以防患於未然。

遊泳時發生抽筋,最重要的是保持鎮定,動作千萬不能亂,在呼人救援的同時,可以自己設法解脫。

手指抽筋時,可手握拳頭,再用力張開,這樣快速交替做幾次,直到解脫。手掌抽筋時,另一隻手掌用力猛壓抽筋的手掌,同時做振顫動作。上臂抽筋時,緊緊握拳頭,並盡量曲肘,再用力伸直,反複做幾次。

腳趾或小腿抽筋時,先吸一口氣,仰浮水上,用抽筋腳對側的手握住抽筋的腳趾,向身體方向用力拉動,另一隻手壓在抽筋腳的膝蓋上,幫助膝關節伸直,如一次不能解脫,可連做數次。

大腿抽筋時,先吸一口氣,仰浮水上,彎曲抽筋的大腿和膝關。

再用兩手抱著小腿,用力使它貼在大腿上,並加以顫動,然後用力向前伸直。

胃部抽筋時,先吸一口氣,仰浮水上,快速彎曲兩大腿靠近腹部,用手輕輕抱膝蓋,隨即向前伸直,這樣連做幾次,直到解脫。

抽筋現象消除後,應立刻緩緩遊上岸邊休息。

怎樣處理常見外傷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可能遇到小外傷,最為常見的小外傷有擦傷、挫傷、扭傷、切割傷及刺傷。有不少人在小外傷後不找醫生診治,如果處理不當,輕則造成局部感染化膿,重則發生破傷風,貽誤人命。如何正確處理常見小外傷呢?

擦傷最為常見,通常是指皮膚的表皮擦破而言。如果擦傷很輕,沒有出血,隻有少量組織液滲出,又不太痛,可以在局部抹點紅汞藥水(紅藥水),2~3天後可愈合。如果擦傷較深,擦傷部位有明顯滲血或少量滲出,局部抹上紅藥水或2%龍膽紫液(紫藥水)即可,約一周後愈合。擦傷部位出血甚多,應在局部撒上止血藥,然後包紮好。擦傷部位若有汙物或有汙染的可能,爭取用生理鹽水或自來水或涼開水把局部汙物洗淨,或用1%新潔爾滅液清洗,然後抹上紅藥水或紫藥水,必要時進行包紮。1~2天以後,如果局部疼痛加重,則說明有感染的可能,必須找醫生診治,每1~2天換藥一次,直到傷口愈合為止。

人體的局部受到鈍器打擊所引起的組織損傷,一般稱之為挫傷。通常皮膚未破,在皮膚上可見紫斑或皮下小血腫,局部有腫脹,按之疼痛加重。輕度挫傷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局部敷貼傷濕止痛膏即可。如有血腫,傷後第一天局部予以冷敷,兩天後可做熱敷,約一周後即可吸收消失。較重挫傷可用五虎丹、七厘散,以茶或酒調敷傷處,然後包紮。也可用樟腦酒或鬆節油擦抹傷處,每日2~3次即可。條件許可時,服用三七粉、雲南白藥、跌打丸也可。對頭部、胸部、腹部、腰部及關節部位的挫傷要特別重視,可能會引起內髒的挫傷或發生內出血(有時表麵傷輕、內部傷重)。如出現傷處疼痛加重,或心慌、無力,要及時找醫生診治。

扭傷更為常見,多發生於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及腰部。扭傷是由於關節部位突然過猛地扭轉,擰扭了附在關節外麵的韌帶及肌腱所致。扭傷的部位有腫脹、疼痛、關節活動受限,扭傷部位的皮膚可見到紫斑。治療扭傷的方法一般和挫傷相同。傷後應注意減少扭傷關節的活動,可用中藥黃梔子,碾碎後用食醋調成糊狀,敷在扭傷處,然後包紮,有較好的消腫止痛功能。扭傷的急性期以後,局部按摩效果較好。口服及外敷跌打丸皆有療效,有條件時,可做理療。腰部扭傷時,還可應用針灸和局部封閉治療。

切割傷是指銳器所傷,一般是指刀、玻璃等切劃皮膚或皮下組織,並未傷及重要組織或內髒器官的外傷,通常稱為皮膚切割傷。小而淺的切割傷要先止血,在傷處近心端,用手指握壓住,然後清洗傷口,或用幹淨的布塊(最好用消毒的紗布塊)壓迫傷口以止血。一般用2%碘酒、75%酒精棉球在傷口周圍進行消毒,然後,塗紅藥水,必要時撒上止血粉,再用消毒過的紗布包紮。2~3天後檢查傷口,如無化膿,再用2%碘酒、75%酒精棉球消毒後包紮。如果傷口大而深,必須找醫生處理,在送往醫院的同時,注意止血並保護傷口,用消毒的紗布或幹淨布塊壓迫、包紮傷口,切勿亂上藥。若手指被切斷,斷端要用消毒紗布或幹淨布塊包好,盡快交給醫生,爭取斷指再植。如果傷口深,汙染重,注重應用破傷風抗毒素或抗生素。

刺傷是指長而尖的銳器刺入機體後引起的損傷。傷口多半小而深,有時會傷及神經、血管及重要器官。刺傷部位不靠近重要器官,當時可以拔除異物,用碘酒、酒精消毒局部,包紮好傷口。如果當時沒有把握判定是否刺傷重要器官,不要立即把刺傷異物拔掉,應送進醫院處理,可避免發生大出血。如果刺傷異物在拔除時折斷,殘端遺留在深部組織內,必須找醫生處理,爭取盡早取出異物。多處刺傷或較重的刺傷,均要及時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必要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怎樣應急處理廚房裏的燙傷

日常生活中的燙傷有許多是在廚房裏發生的。像炸東西濺出的滾油,鍋邊冒出的蒸汽以及高壓鍋使用不當(蒸汽未排淨便揭鍋)等,均可能造成程度不同的燙傷。

廚房裏發生燙傷的程度,大多屬於1度(皮膚發紅)和淺2度(皮膚起水泡)。1度燙傷隻損害皮膚的表皮層;淺2度燙傷可損傷真皮淺層。由於燙傷感覺神經末稍外露,患者感到火辣辣地特別痛。

1度和淺2度燙傷,在燙傷的當時一般均無皮膚破損,應急處理時,可把被燙的部位置於自來水龍頭下淋洗,也可放在冷水中浸泡。一來可以止痛,二來可減輕損傷程度。一般淋洗20分鍾左右即可。

另一種應急處理方法,是75%的酒精或60度白酒浸濕紗布,然後敷蓋在燙傷部位,並隨時滴加酒精或白酒,以保持紗布濕潤。由於酒精易於揮發,蒸發時帶走熱量,使燙傷部位溫度降低,也可起到止痛和防止起泡的作用,一般需敷蓋半小時左右。

以上兩種應急處理方法,均應在燙傷後立即施行,處理愈早,效果愈好。

怎樣急救化學燒傷

化學燒傷很常見。它不隻發生在工作現場,也大量見於其他場所包括家裏。嚴重的、大麵積的燒傷,當然應刻不容緩地送醫院急救。相對輕些的燒傷則可以現場處理後再外送。即使是嚴重燒傷,在轉出前也應該先作些必要的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