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鍛煉身體(一)(1 / 3)

女青年怎樣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

青春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對於身體的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不注意這一時期的生理特點,鍛煉不適當,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因此,女青少年應根據其生理特點,選擇適宜的體育鍛煉項目。

從生理上講,從青春期開始,男、女性別差異越來越明顯。一般來看,女性的身材較矮、皮下脂肪厚、骨盆大、重心低、肌肉力量差,心、肺功能也不如男性。一些適宜男子的劇烈的、力量性的運動項目對於女孩子就不大適宜了。

女性特有的身體條件使她們在很多運動項目上具有很大的潛力。女子的穩定性好,平衡能力強,適宜進行藝術體操、技巧以及平衡木等鍛煉項目。經常參加這類運動,有助於提高身體的靈巧性和柔韌性,可使女青少年線條清晰、腰肢靈活、輕盈矯健,達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女性的肌肉力量雖然較差,但動作精確,協調性能好。女青少年適宜進行需要美感和熟練技巧的體育鍛煉項目如跳水、花樣滑冰等。女性的骨骼較輕,身體在水中的浮力大,十分適宜參加遊泳運動。特別在長距離遊泳運動中,由於女性的皮下脂肪厚,對運動能量供給十分有利,更容易創造出好的成績。

健美鍛煉是女青少年最喜愛的體育活動,形體鍛煉可經常練習啞鈴、雙臂屈伸,能使上肢和胸部健美。經常練習跳繩、跳高、跳遠、長跑等,能使腿部健美。經常練習俯臥撐、仰臥起坐能使腰部和背部健美。身材瘦長的少女,要多進行啞鈴、投擲等肌肉力量性鍛煉。身體矮胖的少女,要多進行短跑、長跑、球類、體操等消耗性、靈巧性鍛煉。

女性由於解剖生理上的固有弱點,在力量和速度的競技中不如男性。女性也不適宜在缺氧條件下從事較劇烈的運動。由於女子關節較鬆弛,故不適宜一些對關節負荷較重的鍛煉項目如舉重、鞍馬、撐竿跳等。女青少年在參加某些力量性、速度性鍛煉時也應適當降低標準,減輕器械的重量。女青少年在參加體育鍛煉時應注意控製運動量,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增加營養。

女青少年在月經期間,可以參加一般的體育活動,但遊泳及其他可能增加腹壓的劇烈運動應該避免。經期少女在進行一般運動鍛煉時,運動量也要適當減輕。

月經期怎樣進行體育鍛煉

月經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身體健康,月經正常,平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女青年在月經期繼續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是有益的。適當的體育活動可以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環,減輕盆腔充血現象,由於腹肌、骨盆底肌的收縮與放鬆,對子宮起到柔和的按摩作用,有助於經血排出。適度運動還可調節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製過程,減輕全身的不適感覺。

對月經初潮期的少女,在月經初潮的一二年內,由於性腺內分泌的周期性尚未穩定,月經周期往往不準,並且容易受幹擾,在月經期不宜參加劇烈運動。可進行較輕的運動,要循序漸進。如果每次月經正常,健康情況良好,也可逐漸加大運動量。在來月經的第一二天可做少量輕微活動,如徒手操、托排球、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在月經期的後兩天一般可適度加量活動。

女中學生在月經期內不宜參加劇烈運動,運動負荷要適當減少,運動的時間不宜過長,特別要注意避免做用力過猛、增加腹壓的運動以及震動大的跑跳運動,以免子宮受壓造成經期流血過多甚至發生子宮位置的改變。

一般女中學生在經期不宜參加體育比賽。因為比賽時運動強度大,精神高度緊張,神經係統往往不能適應而造成內分泌失調、月經紊亂、腹痛、月經量過多或過少等症狀,對成長發育不利。

月經期還不宜下水遊泳。因為月經來潮時,子宮內膜脫落出血,子宮頸口鬆弛開大,宮頸與陰道口位置對直,陰道內的酸度降低,此時人體全身和局部的抵抗力也相對下降,下水遊泳容易遭受病菌感染引起炎症。另外,月經期對寒冷最為敏感,此時下水遊泳使下腹部遭受冷水刺激,會影響順利行經。

總之,在月經期參加體育鍛煉,一定要根據自身機能狀況加強自我監督。對那些訓練水平較高而且又有經期訓練習慣的運動員,最好填寫月經卡片,包括填寫行經日期、經期反應和運動後的反應,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合理調整運動負荷。

青年學生怎樣安排鍛煉才有利於學習

智力來自大腦,大腦發育靠營養,促進大腦吸收營養的方法是運動。

大腦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主要來源於糖,而大腦本身糖的儲備很少,這就必須依靠血液輸送。當100毫升血液中血糖達到120毫克時,腦的記憶力最佳;降到60毫克左右時,人就顯得疲勞、四肢無力、思維遲鈍。體育運動能增強消化力,促進食物中的澱粉轉變成葡萄糖,吸收到血液中成為血糖供給大腦所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紅血球比一般人多100~150萬個,血液循環流量比一般人多1.8~2倍,因而能向大腦提供更多的氧氣和養料。

日本東京某中學曾做過一項試驗,讓5000名學生在不同狀態下背誦課文。結果,坐在椅子上背誦的平均成績標準為零;站著不動的背誦平均成績為負5.6分;從40厘米高的台階上跳上跳下1分鍾後再背誦,平均成績為正5.6分;跑步後休息2分鍾再背誦的,平均成績為正2.7分。由此可見,適當的運動有利於增強記憶力。

如何安排鍛煉才有利於學習呢?

平常,上午要集中精力上課,故早晨運動時間不宜太長,也不宜劇烈,可以做操、練武術、慢跑、打羽毛球、做單雙杠;下午課後可以安排運動量較大的項目,運動時間可長些;晚自習後、睡覺前不要進行劇烈運動,散步、慢跑都可以,也可以練啞鈴,但要控製時間和運動量。要重視課間10分鍾活動,適當的、不劇烈的活動後,提前一兩分鍾進教室,靜坐一會等待上課。靜坐時肌肉放鬆,呼吸調和緩慢,使代謝率下降,同時抑製大腦皮層亢奮,促使注意力集中,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

考試階段,適當安排鍛煉能使大腦處於最佳狀態。運動生理學家研究表明,如果用小運動量或中等運動量鍛煉,然後休息一定的時間,就能連續思考問題3小時以上而不覺疲勞。據此,考前1小時可用中、小運動量活動30分鍾,休息10分鍾或多一點時間,然後進入考場,這時大腦最好用。

升學考試前怎樣安排鍛煉

春天的到來,給活潑好動、酷愛體育的中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和豐富多彩的鍛煉內容。然而,一些高中三年級或初中三年級學生,麵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和即將來臨的升學考試的壓力,他們憂心忡忡,思想矛盾:想參加鍛煉,又擔心占用寶貴的學習時間,影響升學;不參加鍛煉吧,又怕幾個月的緊張複習,拖跨了身體,影響水平的正常發揮。他們希望能找到一種即不影響學習又能增強體質的最佳鍛煉方法。

這裏提出幾點建議,供同學們參考。

一般來說,根據畢業生的特點,除課程表上安排的體育課外,同學們能夠用於體育鍛煉的時間主要是清晨和下午。

早晨起來,空氣新鮮,是人們傳統的體育鍛煉時間,但對準備升學考試的中學生來說,情況就不同了。

經過一夜的休息,清晨是背單詞等記憶性學習的黃金時間,且考前有些同學喜歡開夜車,有的起床後,連洗漱、吃飯都匆匆忙忙,更談不上體育鍛煉了。因此,麵臨升學考試的同學,可充分利用清晨時間進行學習。當然,能早起活動一二十分鍾再讀書更好。

課外活動是學生特有的體育鍛煉時間,應該充分利用。同學們經過一天的學習,大腦已處於疲勞狀態,再強迫自己看書,不僅收獲不大,還會使疲勞加劇。此時,如能參加鍛煉,可使大腦得到休息,這比那種單純的消極性休息,更有利於消除疲勞。因此,對於每個考生來說,每天的課外活動時間,必須保證。

“零敲碎打”也是考生參加體育鍛煉,提高學習效果的良方。複習考試期間,要拿出完整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確實不易,但利用一些零星時間鍛煉,還是可行的。人體在連續工作1.5至2小時後,大腦就會有些麻木,此時可在原地或到戶外做幾節操,練幾下單雙杠,或雙目遠眺,做深呼吸運動等等。國外學者通過實驗證明,一天連續鍛煉30分鍾和一天分3次鍛煉,每次僅活動10分鍾,所得到的健身效果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