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一等功臣戰鬥英雄鄭酉年(1 / 2)

鄭酉年,1921年3月出生在山西省五台縣西坡村。1937年10月,八路軍東渡黃河,來到五台開辟抗日根據地。第二年鄭酉年參加了八路軍,分配在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五台基幹隊當戰士,當年10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9年秋天,鄭酉年在第二軍分區十九團一營當了排長。就在這年夏季的反“掃蕩”戰鬥中,鄭酉年所在的晉察冀軍區第二軍分區十九團一營,駐紮在山西盂縣上社以北的樊家會、下社一帶,這裏山高林密,我軍和五六百個日本鬼子連續周旋了兩天三夜,已經把敵人拖得筋疲力盡。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裏,天下著雨,敵人開始撤退。這時,團首長決心利用有利時機,追擊日本鬼子,消滅敵人一部分有生力量。

一營在這次追擊戰鬥中擔任先頭部隊,鄭酉年領導的排是營的尖兵,他帶著全排一直衝在最前麵,冒著大雨,追擊著100多個潰不成軍的日本鬼子。這已經是連續戰鬥了兩天三夜了。他們吃不上飯,睡不好覺,又饑又餓,實在疲勞。在雨中,戰士們濕透的衣服緊緊裹在身上;追擊途中,溝坎交錯,路滑泥濘,每跑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力氣。

鄭酉年同誌想到日寇的血腥罪行,喊道:“同誌們,為被害的父老鄉親們報仇的時候到了!”“追上去!多消滅幾個鬼子!”他一直衝在最前麵,戰士們緊緊跟著他,拚命地追趕著。

天快拂曉時,我軍追到樊家會附近的龍華河邊。由於河水猛漲,有七八個鬼子被阻在河邊,沒法渡河,正“哇啦哇啦”地怪叫著。鄭酉年端著刺刀,怒吼道“繳槍不殺!”“抓活的呀!”戰士們喊著衝了上去!小鬼子死不投降,端著上刺刀的步槍,轉過身來,“嘰裏哇啦”叫喊著,反撲了過來,於是,敵我雙方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肉搏戰。

鄭酉年同誌在軍區專門學過刺殺,還兼任全營的刺殺教練員,這次與敵人拚刺,駕輕就熟。他一直占據上風,連續刺傷了三四個敵人,其餘的幾個鬼子見勢不妙,調轉屁股想要逃跑了。另一個狡猾的鬼子見拚不過鄭酉年,突然“砰”的一聲開了槍,打中了鄭酉年的左臂。當時,鄭酉年正全神貫注地拚殺,雖然感覺到自己的左臂震動了一下,但手勁絲毫未減,大吼一聲“殺!”,猛向開槍的鬼子胸口刺去,將刺刀捅進了這個魔鬼的胸膛。鬼子招架不住,連連敗退,剩下的幾個鬼子也被一排戰士全收拾了。

這次追擊戰,全排共消滅8個鬼子,繳獲數枝三八槍。

當天,鄭酉年因左臂負傷血流不止,進行簡單包紮後,被送到分區醫院治療。軍分區首長表彰他為“模範幹部”。不久,鄭酉年同誌傷愈歸隊,上級調他到十九團四連擔任副連長。

1943年秋,抗日戰爭處於最艱苦的階段。日本鬼子對我晉察冀邊區進行大規模“掃蕩”,實行“三光”政策,搞什麼“鐵壁合圍”,“步步為營”,“篦梳戰術”。日本鬼子所到之處,房屋被燒光,東西被搶光,人被殺光,滅絕人性地摧殘我抗日根據地的軍民。

當時,鄭酉年同誌正在晉察冀軍區“抗大”二分校陸軍中學四隊學習深造。在日寇大“掃蕩”時,二分校隨後方機關轉移到了河北省阜平縣。

1943年9月7日,二分校剛剛到達阜平縣上白岔溝的南口,日軍便從最北麵的上白岔溝壓了過來。這裏是一條地形複雜的山溝,往北十幾裏是上白岔溝,往南十幾裏是下白岔溝,溝的兩邊都是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