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格特魯德:把天使秀蘭·鄧波兒送給人間(2 / 2)

格特魯德精心的培養和訓練,使秀蘭養成了很好的習慣。比如,不損壞玩具,不把顏料塗在牆上,對父母有禮貌,不發脾氣,不挑食,晚上自己去洗澡間,整8點半準時睡覺等等。這些良好的習慣為她以後成為影星準備了條件。

堅強的品質

為了秀蘭成為一名童星,格特魯德真是煞費苦心:從秀蘭的發展前途考慮幫她簽訂合同;選擇合適的劇本;在秀蘭還不識字的時候和秀蘭一起練習台詞,講解拍攝內容,認真學習整個腳本。在每個拍攝現場,格特魯德都在旁邊鼓勵、指導秀蘭。當秀蘭無精打采時,她會衝著秀蘭大聲喊:“精神點,秀蘭,要像秀蘭·鄧波兒那樣表演。”

雖然格特魯德有時也過於嚴厲了一些,但這並沒有影響秀蘭的成長,秀蘭具有良好的素質和心理品質。這不僅僅表現在她從影生涯的“高峰期”,而且表現在“高峰期”過後直至退出影視圈。她具有極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沒有一般影星在紅極一時過後的巨大失落感。不管境遇如何,秀蘭都能坦誠、勇敢地麵對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找到自己的位置。秀蘭最終通過個人努力建立起自己幸福美滿的家庭。在社會活動和外交生涯中,秀蘭亦深受人們的愛戴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傳承母親的理念,推陳出新

成年後的秀蘭在家庭生活方麵處處體現出她母親對她的影響。比如,她非常喜歡幹家務,在秀蘭的家裏亦有很好的生活規律。她培養孩子也沿用了她母親那種古老的傳統,這個傳統包括愛、互相了解和嚴格。但秀蘭似乎比她母親又進了一步,她認為她的孩子應該有訓練又有自由,有獨立性又有責任感。大女兒蘇珊3歲時,秀蘭允許她自己到外麵玩,告訴她幾點得回家。秀蘭給了還不認字的蘇珊一塊表,告訴她大針和小針在什麼地方時必須回家,蘇珊從來沒有超過這個時限。晚飯時全家集合在一起,和多年前秀蘭的父母主持晚餐幾乎一樣,6點鍾時上桌,每一個孩子在2歲時開始參加(秀蘭有三個孩子,兩女一男)。父母鼓勵他們自由討論,家庭成員輪流當家庭“議會”主席,包括她2歲的小女兒羅莉。她還限製孩子看電影的時間,注意篩除暴力和孩子不宜的節目。秀蘭是個成功的母親,她的三個孩子都生活得很幸福。

美國人感謝格特魯德,是她把秀蘭·鄧波兒——這個曾給無數人以歡樂和安慰的迷人的小天使,送來人間。

“教育心得”

格特魯德認為,優良的胎教隻是成功的第一步,後天的培養更重要,隻有精心的培養和訓練,才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培養其責任感,從而使他們逐漸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意誌品質,並傳承給下一代。當然,精心的培養和訓練的前提是知道孩子的興趣和天分,否則隻能是事倍功半。還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至少讓他們有個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