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諾貝爾:“炸藥大王”的成長(1 / 2)

“諾貝爾簡介”

諾貝爾(1833—1896),瑞典斯德哥爾摩市人。一生主要從事炸藥的研究和製造,此外,對化學、光學、機械學、生物學、生理學及槍炮製造也有一定的研究,並有許多發明。一生獲得的專利有350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諾貝爾在即將辭世之際,立下了遺囑:“請將我的財產變做基金,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利息作為獎金,獎勵那些在前一年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這個遺囑,從1901年開始,具有國際性的諾貝爾獎創立了。

母親細心照料和培養

1833年10月21日,諾貝爾出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的一個機械師兼化學家的家庭。諾貝爾的父親墨紐·諾貝爾,沒有受過高等教育,隻在學校裏學過建築,後來當上了建築工程師和機械師。身為機械師的他對化學實驗卻有濃厚興趣,一有空就做炸藥實驗。母親安德麗爾·姬賽出身於農民家庭,具有非凡而堅韌的品質,吃苦耐勞,心地十分善良。安德麗爾一共生了8個孩子,有5個相繼夭折了。諾貝爾出生時身體不好,麵色蒼白,沒有一點兒活力。在安德麗爾的百般嗬護下,瘦弱體虛的諾貝爾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到了上學的年齡,諾貝爾因為身體原因不能與同齡的孩子一同到學校去,隻能躺在家裏的床上看書。諾貝爾剛懂事便常遭別人的冷落和歧視,有的鄰居湊到一塊兒議論說:這孩子永遠不會有出息!

諾貝爾8歲時,父母想讓諾貝爾受到學校的正規教育,便設法送他到斯德哥爾摩市一流的雅克布斯小學讀書,而且與兩個哥哥同在一個學校,以使他能得到哥哥的照顧。但是由於健康原因,他不能經常到校,許多時間還是在母親身邊度過的。諾貝爾在家裏讀書、畫畫、寫作文等,非常認真刻苦。母親不僅讓諾貝爾學習,還讓他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澆花、鋤草、清除垃圾等,以增強他的體質,培養他愛勞動的習慣。她還鼓勵諾貝爾和他的哥哥們一起到斯德哥爾摩市郊去采集奇花異草,使他們從小就熱愛豐富多彩的大自然。盡管諾貝爾上課時間不多,但由於他學習特別刻苦和天資聰明,在同年級82名同學中,獲得了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父親的不斷鼓勵

諾貝爾的父親墨紐經曆豐富,見多識廣,他了解國內外許多科學家的奮鬥史,常常給諾貝爾講科學家的故事,鼓勵兒子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墨紐經常做炸藥實驗,諾貝爾常在旁邊觀看,還不時地問這問那。

一天,8歲的諾貝爾見父親正在做實驗,便問道:“爸爸,炸藥能傷人,是可怕的東西,你為什麼要製造它呢?”墨紐把他拉到旁邊,認真地回答道:“炸藥的用處很大,它可以用來開礦、修路,發展工業離不開它啊!”諾貝爾若有所悟地點點頭,從此對製造炸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對父親說:“那我也要像你一樣製造炸藥。”父親拍拍兒子的肩膀,鼓勵道:“造炸藥需要很多知識,你要先好好讀書才行。”

做炸藥實驗具有很大的危險性。諾貝爾10歲那年,墨紐做炸藥實驗時發生爆炸事故,不僅自家全部房屋化為灰燼,還引起了街坊鄰居的痛恨,他們一家在當地待不下去了。墨紐隻好應俄國人的邀請帶領全家遠走他鄉,來到俄國彼得堡工作。初到俄國,由於諾貝爾不懂俄語,不能進當地學校繼續學習,隻好輟學在家。為了不荒廢孩子的學業,父親為孩子請來了一位當地比較有名而且又負責又熱心的教授來做家庭教師,輔導諾貝爾學習數理化。這位家庭教師工作十分認真,常常考核他們的學習成績,並向父親彙報他們的學習情況。學習之餘,孩子們在父親的實驗工廠裏,跟隨父親從事各種創造發明,如幫助研究設計水雷、水雷艇、大型發動機和炸藥等,他們從中學到了許多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