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伽利略樂得蹦了起來,高聲叫道,“我願意,當然,我願意!”
從此以後,文森西奧正式開始教伽利略學習數學知識,這本來也是文森西奧的特長。
雖然在一般人看來,數學本身是枯燥無味的,可伽利略的興趣卻明顯高漲。他常常為了尋求一道數學題的解法而絞盡腦汁,廢寢忘食。他似乎隨時都在思考,隨時都準備思考,逐漸養成了習慣,而這種習慣,無疑對他以後的科學研究工作大有裨益。
轉眼間,伽利略7歲了。在音樂、繪畫、數學方麵,他都已經小有成就。他做任何事情,都不隻是簡單地模仿,而總是問個“為什麼”,常常能夠舉一反三。這時候,伽利略已經有了兩個妹妹。作為家裏的長子,他必須替母親分擔照顧妹妹們的責任,這使得他常常很煩惱,因為妹妹們總是纏著他,照顧她們要花去他相當多的精力,以至於沒有時間來思考他想思考的問題。
一次全家去看木偶戲,給了他很大的啟發。他發現妹妹們對木偶十分著迷。他想:“我為什麼不自己給妹妹們做一些木偶呢?如果她們喜歡玩木偶,我不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的事了嗎?”
於是,他極力回想著木偶的樣子,琢磨著怎麼能夠使那些木偶運動起來。當時,他在台下隻是遠遠地看,似乎每個木偶上都有好幾條線,演員們就是通過這幾條線來控製木偶的。伽利略找來木頭、刀、線等工具,花了整整三天時間,手上也不知被劃破了幾刀,終於做出了第一個木偶。他給木偶描上臉譜,拿給妹妹們看。果然,兩個妹妹歡呼雀躍,立刻就被這個新玩具吸引了。伽利略卻並不怎麼高興,因為這個木偶動起來還很僵硬,隻能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有什麼地方不對呢?他又琢磨開了。“你看看我是怎麼走路的,伽利略。”文森西奧有意啟發他。伽利略怔怔地看著父親在客廳裏走了兩個來回,突然間恍然大悟:“我知道了,人有關節!”伽利略立馬著手對木偶的改進,又用碎布頭代替木頭,接著做了好幾個木偶,還替妹妹們編了一出木偶戲,給她們每個人安排了幾個角色。
文森西奧發現,小伽利略非常聰明,對什麼事物都充滿強烈的好奇心。不僅如此,這個孩子心靈手巧,他似乎永遠閑不住,不是畫畫,就是彈琴,而且時常給弟弟妹妹做許多靈巧的機動玩具,他們玩得十分開心。
針對孩子好奇心強、愛動腦、愛動手的特點,文森西奧更加注意對伽利略所問問題的回答方式,讓其具有啟發性。
好奇心是孩子主動學習的原動力
一天晚飯後,文森西奧帶著全家人到比薩廣場散步。伽利略和妹妹們高興地在廣場上奔跑、跳躍,就像歡樂的羊群。
突然,伽利略跑到文森西奧身邊,指著比薩斜塔,好奇地問:“爸爸,那座塔怎麼是斜的?”
“哦,你是說比薩斜塔。當初建造這座塔的時候,由於某種計算上的錯誤,塔還沒建成就已經傾斜了。”文森西奧也不是很了解其中具體的科學依據。
“那它為什麼不會倒呢?”伽利略顯然不滿意父親的回答。
“這裏麵包含著許多的科學道理和數學知識,具體原因我也說不好,你有興趣知道的話,可以多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這座塔已經成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了。”
“等我長大了,一定會揭開這個謎的!”伽利略充滿自信地說著,轉身又跑開了。
文森西奧夫婦發現伽利略的求知欲已是他們的知識水平所不能應付的了,於是商量並決定把伽利略送到修道院學習較為係統的知識。
伽利略並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安排,仍然睜著一雙好奇的眼睛,仔細地觀察著身邊的一切。他尤其對天空的事物感到不可理解,常常想,白天月亮星星都到哪兒去了?為什麼天一黑,月亮星星就亮了?為什麼有時候月亮是圓圓的,有時候卻是彎彎的?他希望從書中找到答案,可是書中也沒有答案。他想起那年做木偶的事,自己不就是通過觀察,解決了木偶運動不靈活的問題嗎?他相信自己可以用同樣的辦法,解決天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