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活在“別人”的意見之下,頭暈眼花,疲於奔命,把全部精力消耗在應付環境、討好別人上,以致沒有餘力追求自己的夢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當自己看中了一件衣服,而身邊的朋友卻說不好看,那麼你多半不會力排眾議,下決心購買的。因為你不想穿一件大家認為不好看的衣服,你會想既然別人都說不好看,那一定是真的不好看。不僅是在選擇衣服上,在其他方麵也是如此。
許多人常常是按別人喜歡的標準做出自己的選擇,卻忽略了自己內心的真正感受。
王亮原來是某公司銷售部的職員,銷售工作很有挑戰性,這正符合他的個性,他也非常喜歡,工作成績一直不錯。結婚後,他的妻子不喜歡他整天東顛西跑的,希望他換個穩定點的工作,他嶽父嶽母也常常嘮叨說:“本科畢業生什麼工作不好找,偏偏要做什麼銷售工作,還是找個機會調調吧。”他本不想換工作,但是經不住親人的軟磨硬泡,他終於答應換個工作。
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王亮在一家公司當上了總經理助理,妻子及其家人都為他高興,稱讚他。可是他變得不快樂了,對自己沒信心,很簡單的事情也感覺自己不能勝任。尤其是工作的繁瑣更讓他頭痛,每天上班就像例行公事一樣,他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義何在,再也找不到當初工作時的成就感和愉悅感。於是,他不喜歡上班,下了班心情也不好,整個人都變得沒精神了。
終於有一天,他想明白了,要做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否則就會陷入痛苦的泥沼。他毅然辭去了總經理助理職務,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上,他馬上就恢複了原來的信心和鬥誌,不久就被提升為銷售部經理,人也變得意氣風發鬥誌昂揚,從此精神起來了。
在生活中,親人和朋友出於好意總是會建議你找份好工作,什麼是好?工作原本就沒有好壞之分,隻有適合與不適合你。所以,如果你不能清醒地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優勢,盲目地迎合他人的想法,最後痛苦的還是自己。
人生中很多事還不完全像選擇工作一樣,選擇錯了還可以再來。有的事情,一生也許隻有一次機會。因此,不管你想追求什麼,選擇什麼,目標隻有一個:適合自己。
結束五年的婚姻生活,台灣的周小姐一個人跑到海邊衝著藍天大海大聲喊叫:“我自由了!我自由了!從現在起,我終於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了!我要丟掉所有的包袱,按自己的意思活下去!”
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她不斷地省察,以冷靜的態度來剖析自己,用全新的眼光來省視自己;然後對自己做了許多調整、修正,並且拿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的四句話作為座右銘:悟以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在這段時間內,她反複地回味自己32歲的人生,赫然發現,原來自己一直是活在別人的陰影下,從來都是以別人的喜樂為喜樂,以別人的標準來行事,按別人的意思來表達。
母親是個能幹好強且喜歡主宰一切的人。家,便是母親的王國。哥哥和她,理所當然地成為母親的直屬管轄,尤其在哥哥背叛了母親之後,她便成為母親唯一的寄托與希望。
小學、中學,她一直名列前茅,後又以第一誌願(母親的)考上了台大國貿係,畢業後,母親介紹她到一家私人公司做事,隨之在母親的安排下,她嫁給董事長的兒子,成為經理夫人,似乎有一個很好的家庭。
表麵上看,她是擁有了一切,日子過得平順安逸,但是,在她吹熄了30支蠟燭時,潛藏在心底的自我意識,卻悄悄地覺醒了。她常常懷疑自己是誰,因為她越來越不認識自己,越來越對生命感到迷惑。為什麼她擁有一切,但內心總覺得空空洞洞?她有丈夫,卻從未體會過情愛交流、心靈互通的美,她陪丈夫應酬或在家宴客,努力做個背後的小女人,卻總有力不從心的厭膩……她變得鬱鬱寡歡,包括她自己在內,沒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