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大怒,便欲投降曹操。消息傳到冀州,袁尚擔心袁譚降曹後並力攻擊,便親自率領大軍去黎陽救助袁譚。袁譚聞訊大喜,遂打消了投降的念頭。不久,袁熙、高幹也領救兵來到黎陽城下,四支兵馬並在一處,仍然不是曹操的對手,黎陽很快就被曹軍攻破。袁氏兄弟與高幹隻好棄城逃走。曹操引兵追趕,袁譚與袁尚退入冀州堅守,袁熙與高幹則在城外下寨,以成犄角之勢。
曹軍連日攻打,一時難以奏效。這時,謀士郭嘉向曹操獻計,說:“袁紹廢長立幼,而袁譚、袁尚二人勢力相當,各樹黨羽,相互爭鬥。如果進攻太急,他們就會團結一致對付我們;如果暫緩進攻,他們之間就會相互爭鬥火拚。我們不如舉兵南下,作出南征劉表的姿態,以便等待其內部叛變。當其內亂發生後,再進攻他們可以一舉平定河北之地。”曹操認為很有道理,便留下賈信守黎陽,曹洪守官渡,自率大軍向荊州進兵。
事情果真如郭嘉所料,曹操撤軍不久,袁譚與袁尚就大動幹戈,袁譚敵不過袁尚,便派人向曹操求救。曹操乘機揮軍北上,首先打敗袁尚、袁熙,後又滅掉袁譚和高幹,從而一舉平定了河北。
這樣曹操不費多少兵馬,即除掉了袁熙、袁尚等人。亂世時代,有雄心大誌者無不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成就自己的事業。和平時代,要創建一番事業,也一定要懂得借力。
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他的才能也是有限的,沒有一個人能夠獨自完成所有事情。一個人解決不了的麻煩問題,借助別人的智慧、經驗和力量,形成合力來解決,問題或許就會變得容易解決得多,甚至會變得不是問題了。
不要再抱著“我可以獨力應付”的態度,人總有需要他人幫忙的時候。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隻有善於假手於人,充分借用他人的力量,才能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達到自己原本達不到的目的。
尼采鼓吹自己萬能,結果發瘋而死。所以一個人要想完成自己的事業,就必須要利用自己的才智,借助他人的能力和才幹。一個人實力弱一點不要緊,隻要他善於用人,照樣能幹成一番大事業。
年輕人應知道,無論你是一個怎樣的人才,無論你有怎樣的能力,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如果想成就一番事業,就要善於借助他人的智慧和力量,借助他人的時間和精力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台灣巨富陳永泰說得好:“聰明人都是通過別人的力量,去達成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