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藺相如是趙國一名宦官的門客,地位低下,因為偶然的機會才為趙王所知,趙王派他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他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從此以後,他接連被提拔,簡直比坐直升機還快。最後官拜上卿,名字排在廉頗之前。
這下廉頗就很不服氣了,說:“我是趙國的將軍,有攻城野戰、保衛國家的汗馬功勞,可是藺相如僅僅靠耍嘴皮子立了一點功,他的爵位卻在我的上麵。況且,藺相如出身低微,他原來不過是太監總管手下的一個下人。我同一個出身低賤的人擔任同樣的職務,實在是一種恥辱,而且現在還要我名列他後,這簡直讓我受不了。”他對外揚言我如果碰到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些話,總是避免和廉頗見麵。每次朝會的時候,藺相如常常假托有病,不願和廉頗爭位次的先後。後來有一次藺相如外出,遠遠地看見廉頗來了,藺相如立即把車子掉轉方向躲避,門客對此不解。
後來藺相如對自己的門客說:“其實我哪是怕廉將軍啊,我是為了國家著想啊。現在強秦之所以不敢發兵來攻打我們趙國,隻是因為我和廉將軍兩人還活著。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我之所以忍辱退讓,是由於我首先考慮到國家的患難和安危,而把個人之間的仇怨擺在次要地位的緣故。”
這話傳到廉頗的耳朵裏,廉頗畢竟是個正直的人,聽到這話感到很慚愧,覺得自己的境界實在太低了,於是真誠地負荊請罪,兩人終於和解。
在老前輩麵前,保持謙虛的態度,任何時候都不要顯示自己。工作中,有許多人好為人師,我們不妨甘居其下以滿足他的自尊心。
小金在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單位有很多文字材料需要進行修改。她剛來時,對公文寫作還不熟悉,於是每次寫好後,她都要給老李看,待老李修改後再拿去給科長審閱。過一段時間以後,小金的材料也就越寫越好,老李已經不用再進行修改了,可是科長還是會不留情麵地修改。小金雖然有些不高興,但也沒說什麼,依然是很謙虛地請教科長批改。老李可就不這麼想了,小金對此隻是笑了笑,顯然不介意。
由於小金的謙虛勤奮和聰明能幹,科長把小金推薦給了上級部門,小金也就升職了。有一次,上級要求科裏寫一個重要材料,小金把材料寫好呈上之後,得到領導的好評,科長很是滿意,老李對小金也相當的服氣,小金得了獎金請大家吃飯。老李就對小金說,你應該讓科長請你吃飯才對,那文章是你寫得好。小金卻說,雖然材料是我寫的,可我會寫材料那都是你們教得好,當然要我請你們吃飯才對。老李感到很慚愧,小金年紀輕輕就有這麼寬容別人的胸懷。
人有好為人師的習慣,老前輩也不例外。以老前輩為師,除了自己可以學到知識外,還可以滿足對方的優越感和自尊心,何樂而不為呢?
一定要滿足老前輩的自尊心。在聚會時,表示敬重之意,真誠地讚美他們,工作中不懂的事要向他們請教,不能因為對方職位不高或生性老實而有失敬意。而且,老前輩對公司上上下下的背景及發展很清楚,聽他們講講公司的曆史也是有益的。
注意向老前輩學習,是人生成功的捷徑。
年輕人在老前輩麵前要真誠、恭敬和謙虛。在為人處世時,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我們常聽到長輩教育後輩時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此話有一定道理,老前輩的經驗的確比年輕人豐富得多。有時請教老前輩,真有“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