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代筆子到手功名(2 / 3)

歇上兩天,宗師發出複試案來,卻又是兩名該取。戚公方知秀童連那一卷鬼名,也做在裏頭,到複試之期,也隻說不過應點之事,對對筆跡而已,故不把放在心上,且由他二人同去,燥燥牌,況秀童進去又可以壯壯化成的膽。待到進學之際,隻將必成推個病亡便罷。誰知二人進到院中,宗師甚是得意這兩卷文字,又見俱是十四五歲的幼童,越發歡喜,就喚到案棹邊,當麵複試。另出一個試題是:"童子六七人"。又賞了許多果餅,安慰他用心作文。化成還不知利害,隻是愁自己做不出的苦,倒是秀童反替他耽著一把冷汗,甚是憂心,沒奈何隻得將必成的一卷,自己冒認著匆匆做完,送在宗師麵前。宗師見他敏捷,第一個是他先來交卷,就喚他站立案旁麵看,著實稱揚,拍案叫快,就取筆在卷麵上寫了"取進神童"四個字。因問道:"你是戚祈庵什麼人?"秀童不好說是小廝,隻得權應道:"是螟蛉之子,排行第三。"宗師又勉勵他道:"你文才可中得的,切不可因得一領青衿自足,回去竟要用心讀書,本院自與你一名科舉進場。"秀童謝了一聲,又歸本應,坐著呆守化成。望著他才做得兩行,心下好不著急。宗師原愛這兩卷,見秀童這一卷已完,那一卷還不來交,心內詫異,偶抬頭一看,見隻寫得兩行草稿,遂等不得,叫先取來看。卻隻得一個破承題,上寫著道:童子六七人以細人之多,其妙也非常矣。夫童子乃細人乎。吾知其妙也,必然矣。而點之所取,諒必有果子哄之之法耳。

宗師看了大笑,拍案大怒道:"這等胡說,還拿來見我。可見前日之作,顯然有弊,本院也不細究,隻將你敲斷兩腿,枷號兩月,問你個不讀書之罪罷!"正要行刑,那秀童嚇得著慌,竟不顧利害,跑來跪下痛哭,情願替打。宗師又動了一個憐才之念,便發放化成道:"本待敲你個半死,姑看你父親與兄弟麵上,饒你這狗腿,回去讀他二三十年書,再來觀場與考罷了。"遂大喝一聲,逐出。秀童就領著化成,忙忙出來。化成嚇得尿屎齊來,臉如白紙,戚公聞知,也驚得魂魄飛揚。化成回家,竟驚嚇了一場大病,險些上饗。閑話休贅。

且說到發案之日,必成竟是案首入學,且以儒士許送進場。

過了兩天,又值學裏迎送新秀才,戚公因秀童是宗師得意取得案首,不好不到,恐怕推托反要查究弄出事。沒奈何,隻得將錯就錯,認為第三公子,分付家人稱他做三相公,一般也送他進過學,迎將家來,淡淡了事。隻有玉香小姐,見陪嫁小廝進學,心中又奇又喜,笑腹疼;更有巧雲,越發喜歡不過。戚公夫婦因為兒子受辱,體麵不雅,反悶悶不悅,沒得遮蓋,隻得轉拿必成出色掩飾人的耳目,也做戲飲酒,忙忙過了些時。

轉眼場期將近,戚公夫婦一索做個好人,愈加從厚,就如親子一般,是事替他備辦,毫不要他費心。又撥了幾個家人服侍,一路軒軒昂昂,到省下場。到臨三場完畢,發榜時,必成竟中了第三名舉人。在省中謝座師,會同年,公事忙畢,就回家拜謝戚公夫婦,又到龍泉本縣,去拜謝桂公夫妻。舊主人主母桂公,這老人家見麵,執手大笑,必成也以子侄禮拜見。次日就到哥嫂家來,誰知連房屋也沒有了。詢問鄰人,俱說他自被回祿之後,就不知去向。必成吃驚歎息,又去拜望田先生,那先生已於上年三月間歸世了。隻存揚氏一人,雙目已瞽,坐在家中,饑寒窮苦,十分難過。聞得來看他的新舉人,就是那個吃閑飯的小廝,又驚又羞又喜,沒得掩醜,就倚著告訴苦楚,悲悲咽咽,哭將起來。必成勸慰,當時備了祭禮,到田先生墳上哭奠一番,反贈了楊氏三十金,送他為養老之資,遂仍舊回到桂家。住有數天,才動身歸家,別卻戚公與夫人,匆匆進京會試。及完卻場事,卻又中了進士,殿在三甲,好不得意。待過忙完,就選了浙江處州府青田縣知縣,領憑出京,先到家拜見戚公夫婦,欲要請他同到任所報恩,戚公夫婦苦苦辭了。必成意欲問戚公與夫人討巧雲隨去,惟恐桂小姐不肯,又不好自己啟齒。正在躊躕,恰好桂公聞得必成回家,親來賀他。必成心中暗喜道:"好了,待明日且央他去說巧雲之事。"遂放開懷抱不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