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封後(1 / 2)

事情的起因還在於許七爺的虛榮和丫丫自己的得瑟。

許靜璋臨走指示,把下棋那張畫像給我裝上。孫半師激動萬分,她回去收拾收拾,把那張小白菜俏立牡丹園的水彩畫也偷偷地給他一起卷成個筒,塞在行李中帶走了。

回到北京的許將軍忙於軍務,半個月沒回侯府,這天終於閑了,自然要與祖父,父親和叔叔一起喝個酒,吃個飯,席間聊起媳婦和女眷們在山東的情形,不免重點吹噓了那一場圍棋的勝利。他拿出那張畫想現一現媳婦冷凝霸氣的女王氣質,展開的卻是花叢間拈花微笑的夏夕。

二叔心裏的弦被撥動了。

靜琳內定進宮,原本是皇太後屬意的皇後人選。結果過了一段日子,位份反倒不明確起來。最強有力的競爭者中,一個是皇太後的娘家,一個是先皇最寵愛的景賢長公主家。這兩家的姑娘與皇帝自幼相識,都有青梅竹馬的緣分。兩家又都與皇太後親厚,纏著皇太後打親情牌,聽說景賢長公主在太後宮裏誇自己閨女好,連誇了幾天,還動員了先皇其他宮妃幫腔,說到動情處又哭又笑,太後自是大起憐惜之意。

每個皇後身後都有強大的娘家做靠山。靜琳這方麵的硬件要遠遠強於這兩家。從第一代忠勤侯許景山開始,忠勤侯府世代良將輩出,戰功赫赫,在軍中的影響是其他閥閱世家所不能比擬的。近幾十年,隨著天下承平,侯府子弟紛紛以科舉晉身,遵紀守法,勤謹正派,在京城有相當良好的聲望。純親王妃大氣疏朗,仁義寬和,在皇族裏聲名素著,北京圍城時她疏散妾室,自己卻留下與丈夫同生共死,這樣的重情重義在震撼之餘,也讓皇太後對侯府家風產生了極為良好的印象。庚辰之戰,忠勤侯府第七子率軍抗擊蒙古騎兵,勇武堅毅,悍不畏死,儼然成為侯府新一代領軍人物。如果侯府嫡四孫女靜琳入主後宮,文武雙全的新軍統帥許靜璋必將成為新君倚重的忠臣幹城,最大限度地符合新皇順利登基,權力平穩過渡的利益需求。

這筆政治賬身處權力中心的每個權臣都會算,各府在家族實力上略遜,又不甘心束手,於是千方百計挖掘自身優勢,展開競爭。

定國公府是太後娘家,新皇舅家,血脈相連,感情親厚無人能及,定國公嫡三孫女溫厚可人,堪為國母。據傳太後的親娘老太太就親自進宮去遊說了閨女好幾回。

景賢長公主是先皇最寵愛的公主,嫁了靖國公嫡次子陳予寬。她的長女恭寧才懋淑德,容顏絕麗,號稱是先皇十七個公主府裏誕育的最漂亮聰慧的一位縣主。

這兩位千金都與皇帝沾親,幼時曾一起玩耍,情誼甚篤。靜琳在這方麵相對弱勢。侯府得到消息,供皇帝選擇的還有本朝幾位閣老家的千金,都是有才有德的佳麗。皇帝本人目前最鍾意漂亮的恭寧。

雖說富貴由天,但是牽扯到女兒的一生,家族的興衰,忠勤侯府這邊也不能無為而治,聽天由命。夏夕俏立花叢的這張水彩畫為許二叔打開了一扇窗戶。

自家閨女也是清秀溫婉的一位閨閣千金,二太太在她的教養上費盡心機,才德均不輸於恭寧。政治上的帳自有能臣算給皇帝聽,靜琳此前缺少與皇帝相識的機緣,這部分不足可以由這個天賦異稟的丫頭彌補起來。

幾張色彩豔麗,容顏逼真的肖像畫,藝術地讓小皇帝認識到靜琳美好,事半功倍,何樂而不為?這個醜醜的小丫頭也許正是上天賜給許氏家族的一個臂助呢。

第二天一早,許萱河就派出馬車直奔德州,接到丫丫之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往石家莊封地。他讓人捎話給二太太,抓緊時間給閨女畫幾張畫像,交由專人送到北京,然後他托老姑太太遞進慈寧宮。各家都在為爭皇後的位分想辦法,侯府做到這個程度足矣。說到底,許萱河身上既有武將世家的堅毅,又有文臣才子的風骨,打心眼裏瞧不起哭哭啼啼推銷閨女那一套。

夏夕被告知,丫丫是被接去石家莊給四丫頭靜琳畫肖像的,這幅肖像最終會送到禦前。對皇權的敬畏與陌生讓她很是不安。她隻來得及囑咐幾句小心謹慎,凡事聽二太太的指導,不要自作主張,也不要亂出風頭,丫丫就被匆匆帶走了。

丫丫到了石家莊之後,會怎樣別出心裁地折騰二太太,夏夕想象得出。在德州的花園裏隨便畫張像,她都吆喝得人仰馬翻,這會兒擔了這麼大的幹係,小丫頭緊張之下,估計作得更厲害了。

不過她對丫丫的專業水平和審美眼光還是相當有信心的,用心導演,她一定會把靜琳畫得美麗動人。本來那孩子長得就清麗秀美,年方15,正如枝頭含苞待放的一朵芍藥,既然進宮不可避免,當皇後肯定好過當皇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