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求生(1 / 2)

“嬤嬤您有所不知,我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像我們這麼一屋子人,一冬天取暖要燒多少柴炭,大概得多少銀子,這些我全都不懂。反正冬天天冷也沒事,您就跟我說說吧。”

“哎喲,您關心得倒挺細的。老實說我也不是很清楚。府裏的柴炭都是外房管著,咱們院裏有三個粗使婆子負責燒火,燒沒了就去外房拉。每年用多少錢都是外房結算,不需要我們操心的。前陣子我就聽了一耳朵,說今年冷,柴炭漲價了,一車柴炭要60文了。我想全府上下二百來口人,上百間屋子,一冬怎麼也得燒個幾十兩銀子吧”

“那大夥的棉衣裳是怎麼安排法?”

“丫頭們每年春夏秋冬共十二套,管家婆子是十六套。奶奶太太和老爺少爺是每人24套。”

夏夕為這個數目而吃驚。不錯嘛,一個月就有兩套新衣服穿,這比她在21世紀活得還滋潤呢。不過看看蔡嬤嬤身上的衣服,半舊的青緞子家常對襟棉襖,顯然不是什麼結實的料子。這個時代的純天然麵料耐久性大約是很差的。

“都是誰來做?”拿不起針線的現代女人心裏發虛,德閔也沒有留下這項本領給她。

“府裏會針線的,講究些的,都是領了料子自己做。那些不會的,交到針線上去做。家裏有專門的針線婆子。”

“奶奶太太們也自己做衣裳嗎?”

“老太太和大太太、二太太現在不做了,也看不上針線上的活,都是由奶奶,姨奶奶們孝敬。現在府裏針線最好的是大爺跟前的趙姨娘,接下來就要算六奶奶和三奶奶了,七爺的生母錢姨奶奶,繡花是全府頭一份。前頭死了的七奶奶手也巧。”

夏夕笑微微地說,“嗬嗬,不瞞您說,我是個笨的,拿不起針線活。”

“拿不起也沒關係,侯門繡戶的,也不指望您做的那點針線。不過,我看今天進門的八奶奶手藝似乎不錯,她獻給老太太、太太的針線活看上去很細致。”

“我妹妹是受過名師指點的。祖母說,有我這麼個笨的,就得培養個好的,否則人家會笑話定海侯府不會教閨女。”

蔡嬤嬤幹笑兩聲,“您家老太太說話真逗。”

說話間,派去問柴炭的春蘭回來了,“回奶奶的話,我剛去問了毛總管,他說沒想到今冬這麼冷,外房準備的柴炭不足,現在已經派了人去大興拉去了。雪大道不好走,估計再有幾天才能接上。現在外房存的這些柴炭要省著點供上房,讓各奶奶姨奶奶們省著點用。”

“這話混賬,這麼冷的天怎麼省?我們這屋病的病弱的弱,如果不是侯爺太太下得命令,他可沒權讓我們受凍。”蔡嬤嬤很是不忿。

“以前有過這種事嗎?”夏夕問。

“有過,那年二太太娘家來了幾門親戚,老太太留他們住在留香園,連下了十幾天大雪,道不通,柴炭緊張了好幾天。一直到雪化了,大車才過來。”

“那怎麼解決的?”

“柴炭足量供上房。下房就隻能保證一個火盆子了。凍得不行的時候,姨奶奶們拿體己銀子到街上買柴炭。”

“這樣可以?”

“可以。花的又不是公中的錢。”

“那這樣吧蔡嬤嬤,我到府裏這些天,累大家不少。既然不是侯爺太太下令懲罰我,那我拿自己的體己銀子買幾車柴炭,把咱院子裏的火龍燒暖了。明天臘八,大夥暖暖和和過個節,算是我給大家致謝了。”

“謝謝奶奶有這樣的心。但是您總是這麼客氣讓大夥不好受,我們都是您的奴婢,伺候您是應該的。”

“謝謝你蔡嬤嬤,買炭的事您就替大家辦了吧。問清楚那些粗使婆子需要多少,先買三四天的。我的管家牛嬤嬤不知到哪裏去了,您要是手頭方便,先墊上,等她回來我讓她給您。”

“行行行,沒問題的奶奶,我這就去叫人辦。”

蔡嬤嬤倒不磨蹭,下炕出院門去了。夏夕看著屋子當中發楞的春蘭,笑笑說,“我想去看看捷哥兒,你給我帶路吧。”

春蘭點頭,等她收拾整齊,一起出了屋子。穿過一個月亮門,後院和前院一樣有四間正房,東西兩側各有三間廂房。院子中間砌了一個花壇,同樣種了一棵老梅樹。這顆梅樹顯然與前院的品種不同,白色的小小花蕊雪中怒放,寒香撲鼻。

夏夕怕冷,隻草草看了一眼,就趕緊跟著丫頭走了。進了正房,迎麵就是一股暖風,她未來得及仔細打量屋裏的陳設,許靜章的奶媽張氏就帶著顯而易見的戒備之色迎上前來,曲膝福了一福,說,“請奶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