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軍隊,即使兵力很大,隻要它帶有幾天的糧食,采用正規征收的方法是可以解決給養問題的。這種方法可以在軍隊到達某地以後立即采用,最初隻限於附近的地區,以後慢慢擴大征收的範圍,由越來越高的當局進行安排。這種方法可以無限期地使用,除非當地的力量已經枯竭,非常貧困或者遭到了嚴重破壞。軍隊駐紮的日期較長時,可以要求地方最高當局組織征收,它在安排時當然就會竭盡全力使負擔盡可能地平均一些,還可以通過收購來減輕征收糧食的壓力。即使是外國軍隊,如果它想較長時期駐在我們的國土上,通常也不會那樣粗暴而無所顧忌地把全部的給養負擔完全加在當地民眾身上。正因為如此,這種征收方法便逐漸地自然而然地接近於倉庫供給的方法,但不會因此就完全停止發揮作用,它對軍事活動的影響也不會有顯著的變化。這是因為,盡管可以從較遠的地方運來儲備的糧食以補充當地的糧食,但是當地依然是軍隊取得給養的真正源泉。在18世紀的戰爭中,給養通常完全由軍隊獨立管理,與地方毫不相幹,這兩種情況是截然不同的,其主要區別在於:前一種給養方法利用當地的運輸工具和麵包房,因此,軍隊廢除了龐大的、幾乎經常妨礙作戰的輜重隊。
現在的軍隊雖然不能完全沒有給養輜重,但是給養輜重已經少多了,多半隻是用來運載當日剩餘的、供第二天使用的糧食。在現代也還有一些特殊情況,例如1812年拿破侖在俄國時,軍隊就不得不使用龐大的輜重隊,而且必須攜帶野戰麵包房。但這隻是一種例外,因為30萬人在波蘭和俄國這樣的國家,在青黃不接的時候幾乎沿著一條大路前進130普裏,這是很少見的;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軍隊本身采取的一些措施也隻能看做是一種輔助手段,而就地征收卻始終應該看做是全部給養的基礎。
自法國革命戰爭最初的幾次戰局以來,就地征收方法始終是法國軍隊解決給養的基本方法,甚至與之相對抗的聯軍也不得不改用這種方法,看來將來也很難廢除這種給養製度。不論從發揮戰爭的威力來看,還是從保證軍隊輕便和自由地作戰來看,任何其他方法都不如這種方法效果好。這是因為,不管向哪個方向行軍,在最初三四個星期內,給養通常是不會遇到困難的,而且到後來就可以依靠倉庫供給,在戰爭中采取這種給養方法可以獲得最充分的自由。當軍隊從敵國退卻時,給養會有許多不利的條件。其一,這時運動是連續的,通常不會作專門的停留,沒有時間征糧。由於退卻的環境大多很不利,部隊必須始終保持集中,根本不能分開舍營,或分為幾個縱隊在寬大的正麵上退卻。其二,軍隊同當地的關係是敵對的,隻進行分派而沒有行政權力支持,是征收不到糧食的。其三,在這種時刻也特別容易引起當地居民的反抗和惡意。因此,軍隊通常隻能在建好的交通線和退卻線上退卻。1812年,拿破侖想退卻時,隻能沿著他進軍時的道路退卻,就是由於給養問題,因為他要沿著任何其他道路退卻,可能會失敗得更早。因此,甚至是法國的一些著作家在這一點上對他提出的一切批評,也都是極不合理的。
四 倉庫供給
在尼德蘭、萊茵河畔、上意大利、西裏西亞以及在薩克森這些地方,大量的軍隊在同一地點進行了長達7年、10年、12年之久的戰爭,使得這些地區瀕於枯竭,再也無法為軍隊提供給養。
到底是戰爭決定給養製度,還是給養製度決定戰爭呢?我們的回答是:隻要戰爭所依賴的其他條件允許,首先是給養製度決定戰爭;但當這些條件不允許時,戰爭就反過來對給養製度發生影響,戰爭就決定給養製度。
以就地征糧和地方給養這種製度為基礎的戰爭,比單純采用倉庫供給製度的戰爭有極大的優越性,後者好像是另外一種工具。因此現在沒有哪一個國家敢用後一種戰爭對抗前一種戰爭。即使一個愚昧無知的國防部長,無視這種關係的普遍的必然性,在戰爭開始時仍用舊的給養方法維持軍隊,現實中的具體情況很快也會迫使統帥放棄這種方法,自然而然地采用征收的方法。倉庫供給製度需要巨大的費用,而任何國家的財力都不會是綽綽有餘的,這就必然會縮小軍備的規模,減少軍隊的人數,除非交戰雙方通過外交途徑達成協議(而這隻不過是一種概念遊戲而已),這樣的一種裝備是無法實現的。
因此,今後的戰爭多半都要采用征收的方法。某些政府也可能采用複雜的給養製度作為這種方法的補充,以減輕地方的負擔等等。但政府能做的事情不多,因為在戰爭時期,人們首先考慮的總是最迫切的需要,而複雜的給養製度並不屬於這種最迫切的需要之列。
如果戰爭久拖不決,戰場比較狹小,那麼,征收製度將使軍隊所在地區的力量枯竭,使交戰雙方被迫締結和約,或者采取措施減輕地方負擔,由軍隊獨立負擔自己的給養。拿破侖統率的法國軍隊在西班牙時就曾經采取後一種方式,由軍隊自身攜帶給養。但最常見的還是被迫締結和約。在大多數的戰爭中,國家力量的消耗急劇增加,導致這些國家都不願斥巨資進行戰爭而寧願媾和。因此,這也是促使現代戰爭持續時間縮短的一個原因。
雖然如此,我們並不想一概否認用舊式給養製度進行戰爭的可能性。如果交戰雙方的情況決定應該采取舊式製度,出現了有利於這樣做的其他條件,那麼這種製度也許會再度出現。但這種給養方式是不合理的,它隻是在特殊環境下的一種不正常狀態,決不是從戰爭的本義中產生出來的。我們更不能由於這種辦法比較仁慈一些,就認為它能使戰爭趨向完善,戰爭天生就不是什麼仁慈的行為。
不論采用何種給養方法,在富庶和人口稠密的地區總比在貧瘠和人煙稀少的地區容易取得給養,人口疏密同當地存糧有兩方麵的關係:第一,消費多的地方,儲存也必然多;第二,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生產也比較多。工業工人居多的地區是例外,特別是當它們位於周圍土地十分貧瘠的山穀中時(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更是如此。一般情況下,人口稠密的地區總比人煙稀少的地區容易滿足軍隊的需要。住有40萬人的400平方普裏的地區,即使土地非常肥沃,一定不如住有200萬人口的400平方普裏的地區容易供養10萬人的軍隊。在人口稠密的地區,陸上交通和水上交通也比較發達和便利,運輸工具也比較多,商業交易也比較容易和可靠。總之,在弗郎德勒供養一支軍隊要比在波蘭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