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由4個步兵師和1個騎兵預備隊組成的軍隊,即使在不好走的道路上行軍,先頭部隊完成3普裏的行程,最快通常需要8個小時。如果每個師的行軍長徑按一小時的行程計算,騎兵預備隊和炮兵預備隊行軍長徑也同樣按一小時的行程計算,那麼整個部隊的行軍時間將是13小時。這個時間並不算太長,但在這種情況下,卻有4萬人沿著同一條道路行進。當然,這支軍隊也可以尋找和利用其他小道,因而很容易縮短行軍時間。如果在一條道路上行進的部隊比上述部隊還要多,那麼整個軍隊不一定必然都在當天到達,因為在現代,這樣大的一支軍隊絕不可能一遭遇敵人就立即進行會戰,通常要在第二天才進行會戰。

由此可見,在現代戰爭中,組織行軍不再那麼困難。現在,組織最迅速和最準確的行軍,已經不像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戰爭中那樣需要特殊的技巧和精確的地理知識,現在隻要利用軍隊的有機區分,行軍幾乎就可以自動地進行,不需要擬製龐大的計劃。從前,單憑口令就可以指揮會戰,組織行軍卻需要很長的計劃,現在,編組戰鬥隊形需要很長的計劃,而組織行軍卻幾乎隻憑口令就行了。

行軍分為垂直行軍和平行行軍兩種。平行行軍又稱側敵行軍,側敵行軍時要改變軍隊各部分之間的幾何位置:並列配置的各部分在行軍時要前後排列,原來前後配置的各部分在行軍時則要並列前進。雖然直角範圍內的任何角度都可能成為行軍的方向,但仍然需要確定行軍主要屬於上述哪一種。

隻有在戰術上,才有可能這樣徹底地改變各部分之間的幾何位置,也隻有使用所謂縱隊行進時才能做到這一點,對大部隊來說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在戰略上更不可能這樣做。過去,戰鬥隊形中幾何關係的改變隻是兩翼和各線之間的改變,在現代的戰鬥隊形中通常卻是第一級單位,即軍、師或者旅(根據整體的區分而定)之間的改變。我們在前麵談到現代戰鬥隊形時所得出的結論,對這一點也是有影響的,既然現在已經不需要像從前那樣,在戰鬥開始前就把整個軍隊集中在一起,所以人們更加關心的是使已經聚集在一起的各個部分各自都成為一個整體。如果兩個前後配置的師(後麵的為預備隊)沿兩條道路向敵人推進,那麼,任何人都不會讓每一個師都分成兩部分在兩條道路上行進,而會毫不遲疑地讓兩個師各沿一條道路並列前進,讓每個師長各自組織預備隊以備發生戰鬥時使用。統一的指揮要比原來的幾何關係重要得多。如果兩個師在行軍中沒有經過戰鬥就到達了指定的陣地,那它們仍然可以恢複原來的關係位置。如果兩個並列配置的師沿兩條道路進行平行行軍,人們就更不會讓每個師的第二線或預備隊都沿後麵的道路行進,而是給每個師各規定一條道路,在行軍過程中把一個師看做是另一個師的預備隊。如果一支軍隊由4個師編成,3個師配置在前麵,一個師在後麵作預備隊,以這樣的隊形向敵人行進,那麼自然應該給前麵的3個師各規定一條道路,而讓預備隊在中間那個師的後麵行進。如果3條道路之間的距離不合適,就可以毫不猶豫地沿著兩條道路行進,這並不會帶來什麼明顯的不利。

在平行行軍時情況也是這樣。

另一個問題是各縱隊從右邊還是從左邊開始行軍。平行行軍時,答案是很明確的。向左側運動時,任何人都不會從右翼開始行軍。垂直行軍(前進或退卻)時,行軍的次序實際上應該根據道路同預定的展開線的關係位置來確定。在戰術上,在很多場合都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戰術上的空間較小,幾何關係比較容易看清楚。但在戰略上,則完全不可能。如果在戰略上經常照搬戰術上的東西,那純粹是書呆子的做法。過去軍隊在行軍中仍然保持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行軍的目的隻是進行一次整體戰鬥,因而整個行軍的次序純粹是戰術上的問題。盡管如此,施韋林在5月5日從布蘭代斯地區出發時,還是因為不知道未來的戰場在他的右邊還是左邊,最後不得不進行了一次有名的反轉正麵的行軍。

如果一支按照舊的戰鬥隊形進行配置的軍隊要成四個縱隊向敵人推進,那麼,兩翼第一線和第二線的騎兵應編為外邊的兩個縱隊,兩翼的兩線步兵則編為中間的兩個縱隊。這些縱隊的行軍可以完全從右邊開始,或者完全從左邊開始,或者右翼從右邊開始,左翼從左邊開始,或者左翼從右邊開始,右翼從左邊開始。後一種情況下的行軍,人們稱之為“中央開始”的行軍。初看起來,這些形式好像同未來的展開有關,但實際上采取哪一種形式都是一樣的。腓特烈大帝前往勒登進行會戰時,曾經按原來各翼的次序組成各個縱隊,從右邊開始行軍,由於他恰好要攻擊奧軍的左翼,因而很容易地變換為線式戰鬥隊形,從而受到所有的曆史著作家的讚揚。假如當時他要迂回奧軍的右翼,那麼,他就得像在布拉格那樣進行一次反轉正麵的行軍了。

這些形式在當時就已經不符合行軍的目的,在今天,這些形式純粹是一種兒戲。現在同過去一樣,任何人都很難知道未來的戰場同行軍道路的關係位置如何,即便由於行軍開始的次序不正確而損失了一點時間,也遠不像從前那樣重要了,因為新的戰鬥隊形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哪一個師最先到達,哪一個旅最先投入戰鬥,都是一樣的。

軍隊從右邊或者從左邊開始行軍,隻起到調節軍隊各部分的疲勞程度的作用,軍隊從中央開始的行軍隻能偶爾采用。從戰略上來看,一個縱隊從中央開始行軍是不合理的,因為這種行軍次序是以有兩條道路為前提的。

其實,行軍次序問題與其說屬於戰略範圍,不如說屬於戰術範圍,因為它隻是把整體分為若幹部分,行軍結束後這些部分又重新恢複成一個整體。但是,現代軍事藝術已不再重視各個部分的完全集中,而是使各個部分在行軍時距離遠一些,讓它們可以獨立行動。這樣,就很容易發生各個部分單獨進行的戰鬥,而且每一個這樣的戰鬥都應該看做是整體戰鬥。

我們在本篇第二章中已經看到,在沒有任何特殊目的的情況下,3個部分並列配置最為合理,因此行軍時采用3個縱隊也是最合理的。

縱隊的概念不僅是指沿一條道路前進的一個部隊,而且在戰略上也把在不同的日期沿同一條道路行軍的各個部隊叫做各個縱隊。區分為縱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縮短行軍時間和便於行軍,因為兵力小的部隊總要比兵力大的部隊的行軍快一些和方便一些。部隊不是沿不同的道路行軍,而是在不同的日期裏沿同一條道路行軍,也可以達到這個目的。